分享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张部 2020-06-30

六味地黄丸(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功用】滋补肝肾。

【加减】诸多滋补肾阴的常用方剂都是由本方加味而成。(1)本方加知母6克,黄柏6克组成知柏地黄丸。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2)本方加枸杞子9克,菊花9克组成杞菊地黄丸。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3)本方加五味子6克组成都气丸。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肾虚气喘,呃逆之证。

(4)本方加麦冬9克,五味子9克组成麦味地黄丸。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之喘嗽。

【主治】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牙齿动摇,耳鸣耳聋,盗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论】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所组成。原著用于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今用通治成人小儿肝肾阴虚不足诸证。本方所治诸证均为肝肾阴虚所致,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涩精补气;山药滋肾补脾,清虚热于肺脾,二药同为臣药。君臣相协,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并防熟地黄滋腻敛邪;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配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配伍山药而渗脾湿,防山药敛邪。三药相合,一是渗湿浊,清虚热;二则制约上述滋补之药的副作用,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滋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再从本方“补”与“泻”的用药量来看,“三补”的用量大于“三泻”的用量,这也说明本方以滋补为主。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兼补气血。本方配伍严密,熟地黄与泽泻主要人肾经一补阴一泻热;山茱萸与牡丹皮主要入肝肾经,一温一寒;山药和茯苓均人脾经,一涩一渗。补和泻、温和寒、涩和渗等药的性质、作用虽然相反,但经参伍配合后,疗效都能统一起来,发挥相互协同的作用,使本方既不寒,也不温;既不腻也不燥,配伍精当,疗效甚佳。

本方由六味药物组成,以熟地黄为君药,故名“六味地黄丸”。

【医论】清代医家汪昂在所著《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将六味地黄丸列为第一方,后世称补阴方剂之祖。他评价此方说:“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皮泻君相之浮火,凉血退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交肾通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兼补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也。”

《古今名医方论》中柯琴说:“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依附而妄行,下无以奉春生之令,上绝肺金之化源。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则味更厚,是精不足补之以味也,用以大补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以泽泻为使,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不知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精者属癸,阴水也,静而不走,为肾之体;溺者属壬,阳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是以肾主液,若阴水不守,则真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水逆行。故君地黄以护封蛰之本,即佐泽泻以疏水道之滞也。然肾虚不补其母,不导其上源,亦无以固封蛰之用。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上源。加以茱萸之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液;牡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阳之气也。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壮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医方论》中费伯雄说:“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牡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昧,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鹊也。”

《校注妇人良方》中薛己说:“此壮水制火之剂。夫人之生,以肾为主。人之病,多由肾虚而致者。此方乃天以生水之剂,无可不用。若肾虚发热作渴,小便淋秘,痰壅失喑,咳嗽吐血,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口舌疮裂,齿不坚固。腰腿萎软,五脏亏损,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凡肝经不足之症,尤当用之。盖水能生木故也。此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以壮水制火高度概括了本方的功用。

《医方考》中吴昆说:“熟地黄、山茱萸,味厚者也,《经》曰: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甘咸寒,甘从湿化,咸从水化,寒从阴化,故能入水脏而泻水中之火;牡丹皮气寒味苦辛,寒能胜热,苦能人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山药、茯苓,味甘者也,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也。”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咽喉炎、视神经萎缩、更年期综合征等病,但必须具有肝肾阴虚的证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