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宝

 明远小筑 2020-06-30

dc4709ad13f84148854c786328d9df2e.jpg

在中国书协官网发布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入展公示名单中,广东作者潘永耀以行书作品入展。

9ad79e95b548468f9b9ff97e9156dd84.jpg

潘永耀 世居广州。别署东甫居士、斋号碧云轩。幼承庭训,雅好翰墨。先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书法美学硕士毕业。所喜书体甚多,尤擅小楷及行草。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协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广州市书协会员,广东省青年书协理事,广州市青年书协理事,广州市天河区书协主席团成员,广州市花都区书协副主席,广州市花都区、海珠区政协书画室成员;多年担任广州市天河区、花都区规范字大赛评委。培正学院客座教授。

495a30e797e14dffa601c4d59ad6d831.jpg

行书中堂

创作心得

□潘永耀

这次我写的是小行书,与前期写的作品有不同的地方:这次是用多个两平尺仿古信札组成,章法也没太刻意摆放,可能是自然而然地写出的作品吧。

创作之前,先临写二王信札数行,如《丧乱》《姨母》,帖中每字,不激不厉,半生不熟,别开生面。静坐片刻,煮茶焚香,物我两忘,游心于物。猛而下笔,录古人诗,不计工拙。禅宗以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无念即无心,无心即真道。”书为心画,惟此方见书者性情。

e304756b6e29402b9d7adef1fdd7d69b.jpg

b5768159e1cd42d7b389f2a770e4826a.jpg

十二届国展现场展厅留影

学书偶得

潘永耀

我认为学习书法,其本上是分三个阶段:精准专一,博采众长,自我升华。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花三至五年时间,书法才能有味。就如广东人煲老火靓汤一样,火候足而味道出。

7a32f2592863485f9d06a8d8412fd867.JPG

行书横幅

我本人对传统书法的学习是专注的。也就是从小楷,小行书为主要的专攻对象。二王一路的书法,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路子,字形、章法、空间、矛盾变化等等都可以看得出,说得出。当然,也有看到但说不出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气质。现在能够写老老实实临习这一路的人太少了。一般人一写(按传统经典的一路写),就被称作俗。但是你要能看出其中俗与不俗差别,就是你的眼光够高了。

3c80e7f9122647c3b7cb4bcfe33f7154.jpg

行书小品

 
近期我写褚遂良楷书多些。为什么现在没有几个人敢写楷书,特别是唐楷。主要是花大量时间去体会结构与点画精准。楷书用笔丰富,但也要求极为苛刻,一些不苟。楷模的楷,意思不就是这样吗?
  

4469d4d84cf54ebabdcc100acaf3dcb3.JPG

行书横幅

行书我写二王与赵体居多,也杂写米芾等。二王是书法的正脉,乃是魏晋以来到明清书法名家构成的巨大的谱系,就是帖学系统,包括帖学的笔法以及帖学所崇尚的审美价值,即格调和品质。但是帖学在宋以后为什么衰弱了呢?具体原因有很多。

6c0711f56f1047e494da6e94b5df9bee.jpg

楷书中堂

其一:范本的差异性太大。刻帖的流行一方面扩大书法群体,而一方面也引起了诸多误会和混乱。刻帖的不断翻刻,离原本会越来越远,后人学刻帖,难免有雾里看花的遗憾。这个是资料的限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完全可以突破古人资料匮乏的尴尬局面,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学书法的有利条件。

07800b6a5db542c8a080359638611518.JPG

行书对联

其二:宋以后楷书的意识太强,可以说深刻影响了行草书的创作和审美。从唐代开始,中国的文字就在走规范化道路,这个大概和印刷术有关系。唐之前,文本的流传都是靠手工抄写来完成,对于每个阅读者来说,每一个文字都是新鲜的、不同的。但是在唐以后,印刷术的流行,带来了美术字在印刷行业的大量运用。

f01ccf382dc748e6a547b7285afff73a.jpg

行书条幅


临写二王书法,感觉无从下手,如《丧乱帖》《姨母帖》等每个字都超出我们想象,那个时候的字结构还不成熟,字形也不平稳,半生不熟。这种“别开生面”到底是王羲之的无意之中写出来,还是有心为之呢?正如佛家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是山”是一样道理。

771192041d854b50837b3a7fdecfebc8.JPG

楷书扇面

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它之所以称作艺术,关键在于显示本性。形式只有具备了本性,才能成为活的生命。不见本性的作品,可以是书,而不必是“法”,可以是书,而不必是“道”。

bee584e167964109a488fd0a19eaf9b7.JPG

楷书中堂

禅宗以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无念即无心,无心即真道。”眼睛的境界提高了,但是手上功夫的境界也要随之提高。

a6a0d8d23932409ab0db311c1713d9bd.JPG

行书横幅

关于入帖与出帖的过程。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书法家,他们学习书法的过程,就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如米芾学书经历可知其过程:米芾在《海岳名言》自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至中年,遍临锺、王以降诸家墨迹,下过极深的“集古字”的功夫,《宋史·本传》说他“特精于翰墨,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指其临摹前人书迹能极肖似。如传世王献之《中秋帖》、《褚摹兰亭》等已经被学界公认为米芾所临。然而倘若仅止于此,便不是书法史上真正的米元章了。恰在中年时,发生了一件决定米书命运的事情,那就是米芾前辈人——钱勰(字穆父)对他提出批评:“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以势为主,乃大悟,脱尽本家笔,自出机轴。如禅家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非故。虽苏、黄相见,不无气慑。晚年自言,无一点右军俗气,良有以也……”穆父的点拨,使元章大悟终成一代名家。

3bcb54e807524cd8a08062f941ae17b3.jpg

行书手卷

米芾的学书经历也深刻影响着我。即是学书的过程上,既要集古,又要得势。字如何写才叫“得势”?董其昌作出解析就是要“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也就是说书家的风神,多半取决于结字之特点,结字之自出新意。后来的董氏博参诸家形成自家的“字势”,赋以宽松大气,自然而不做作之美感。字的姿态上,与米异趣,米是稍向左倾,董则是稍往右斜。然而董书若依现代人看,还是比较平正的。

01b1a7a0f56d49e3b4cf02b18bfa65a7.jpeg

行书中堂

笔法与用笔。米海岳云:“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意指要笔笔到位,笔笔讲究。那么,如何做到笔笔到位、笔笔讲究而达于沉著痛快呢?

7b87c1c0d09743ec9d41cc46da434157.jpg

楷书中堂

归纳其要领为:一是要“提得笔起”,意思是说,运笔时,笔锋须顺着笔道方向走,且要向上提着劲儿写,而不是笔锋偏侧,或用力按下笔肚子着纸。此即所谓提笔中锋(或谓正锋、藏锋)二是特别注重笔画发笔(落笔、起笔)之多种手法。董氏形容为“于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盖高手作书,发笔时因笔锋瞬间着纸,方向角度不同,便会呈现无限多的出尖的带棱角的笔道端头形状。这种涉及古法用笔极细微的地方。

fc4cff8b45784f2fafe7a66a6803c7d5.jpg

当代小品书法创作的形式和意义

潘永耀

小品一词原指佛经的节本,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欲与支道林辨之。”后来沿用在其他领域,如文学、音乐、艺术,现在春晚很流行的节目也叫小品,这算是话剧的小节吧。

c39bf2ccaf2140ebbc791e9b7e871383.JPG

楷书小品

由于古代造纸技术的限定等原因,太大的纸造价高,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小品以一至三尺内,古代书信的尺寸也基本上是这样。现在流传下来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是由几张小纸拼在一起的。

7ff7a90b40494374ba2a8b49a48fe7b2.JPG

行书小品

首先,小品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更注重灵感和情绪的发挥,淡化了苦心安排的过程,因此,展现的是书家最精华的部分、最充沛的情感,但这并不表示小品没有主次、中心,下笔不能自休,一任感情宣泄,而是具有跌宕和抑扬。如流传至今的名帖:张旭《肚痛帖》、杨凝式《韭花帖》、颜真卿《刘中使帖》无不直接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随之起伏,成了点睛之笔,被后人所仿效。

bef5e767692d4ee8b55b4614850158d5.jpg

行书册页

其次,小品书写的内容多是文辞雅瞻,简洁凝练,这也使得它日益诗化,更具人文气息。

173f572c5bb54173b726094d7bc1cbca.jpeg

楷书小品

最后,书法小品尺幅虽小,其谋篇布局却大有玄机,必须具备诗、书、印综合的修养,使内容与书法相得益彰,才能写出优秀的小品。小品不是随意挥洒的涂鸦之作,其谋篇过程不亚于鸿篇巨制,只是它篇幅小,易于完成,内容或接近日常生活,或极具诗意,故而在行文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没有写长篇那样的压力,所以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书家的才情,这也是篇帙短小的小品在历代众多书翰中别具魅力的原因。

1b6e8e9e75064f999a0fd2c4bfd1de4d.jpeg

行书小品

从晋代的小品,甚至影响到到明代的大长幅,如王铎等人临的法帖,放大写成二三米高的大制作,章法与笔法变了,也没有文人的那种优雅之气息,只感受粗糙与张扬。书法小品长期作为书法创作的重要形制,使得历代书家广泛参与,其风格面貌也不断充实丰富,大放异彩。我写的小品,也只是日常抄抄古诗词,静心写写小楷,仿如回到古人那种书斋生活。

作品选刊

e30bc661e47d461bae808f8eb047584f.jpg

行书小品

4a330944d4ce4332917915f489ebc17c.JPG

楷书横幅

b08611ba09b54c55af93fe11a7973bfc.jpg

行书条幅

268848cad485472fbf0bf9883cd12d69.jpeg

行书中堂

d662d2b6366044faab66cbfd03e7c2e3.JPG

行书条幅

feb94436abc840e3bcbdbe13b7847a50.JPG

行书四条屏

【历代碑帖法书珍品选《元赵孟頫书胆巴碑》《元赵孟頫书妙严寺记》《元赵孟頫洛神赋》(线装字帖)】▶这个我很喜欢,分享给你看看。

ef20a81665fa4338a15819ba531449ca.jpg

【《小楷名品集》精选两千年小楷书法史上最上乘之作】▶这个我很喜欢,分享给你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