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分白马股与垃圾股,只需看这一篇文章!(建议收藏)

 墨子语 2020-06-30

我们在投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在一波行情的尾声阶段,一些个股(垃圾股)开始莫名其妙的下跌,甚至是好不容易轮动到的个股反而是出现了一日游的短命行情,相反这个市场当中往往还有几家个别的公司(头部白马股),哪怕是指数完全进入到了调整阶段,他们的股价却仍然能够高高在上,丝毫不理会情绪的波动,大资金惜售明显。这背后意味着什么道理呢?

我们认为,一家公司的确定性,乃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确定性给予我们安全感,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拿住股票。那影响股票确定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我们又应该怎样来理解呢,请进入我们的正文部分。

一、确定性影响因素之首:竞争模式

影响“确定性”的第一个因素是“竞争模式”。此前,资本市场有一条消息刷新了竞争下限。中电电机董事长翻墙去竞争对手厂区拍摄,并被逮捕。这不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模式,而是恶性竞争。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谁能保证业绩不会突然下降?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研究公司时,更多地关注市场空间,而忽略了对“竞争模式”的研究。此外,大多数机构的研究报告都是好消息,并不令人担忧。如果没有对竞争模式的描述,这个研究是有瑕疵的,反而促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背后的竞争格局。

判断竞争格局的标准是市场份额排名与公司地位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扩大,这往往意味着行业的整体形势已经决定,几个主要公司已经占据了相对垄断的市场份额,没有人可以吃掉他们的份额,所以没有必要打价格战,每个人的利润是有保证的。

当然,最好的模式是寡头垄断。例如,茅台,是酱香型白酒的领导者,五粮液是浓香型白酒的领导者,他们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几乎没有竞争。

第二好的是有两个巨人相互竞争,但他们的定位上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伊利和蒙牛在乳制品方面,伊利的方向更多元化,蒙牛更注重低温奶;格力与美的,格力注重于高端品牌,美的偏向于美观、多元化、高性价比,从而导致错位竞争。这里需要细说的是伊利和蒙牛,由于牛奶消费者的新追求,它们不时会爆发价格战。然而,有趣的是,一旦竞争开始,就好像他们已经预约好了一样,双方都主动降低广告费,以减少对利润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一个更好的竞争格局的体现。

不良的竞争格局意味着许多公司拥有相近的市场份额和高度的产品同质性。一般来说,不良竞争模式有三个结果,一个是价格战,导致利润率下降;二是需要不断的新技术研发,导致高成本;三是,需要不断筹集资金和扩大规模,以弥补利润率越来越低的问题。所有这三点在公司的运营中都是“不可预测的”,经营过程中,突然,竞争对手大幅降价抢占市场,突然,竞争对手在研发上取得突破,并宣布巨额再融资。这些都是上市公司“确定性”的杀手。

因此,我们必须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目前公司的竞争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般来说,行业内的顶尖企业有着良好的竞争格局,但非顶尖企业往往也有着自己的确定性的因素,关键是我们需要仔细识别出来!

二、确定性影响因素之二:发展空间

在人口引入区的美食街,随着周边居民的增加,虽然餐馆越来越多,但每个家庭的生意还是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所谓的“增量竞争”。尽管这些餐厅并没有竞争力,但它们增长的可能性仍然很高,这就是所谓的“发展空间”。

增长空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行业本身的增长空间。珀莱雅所在的国内化妆品领域,有很多品牌,但珀莱雅却并不是头部企业。事实上,近年来品牌集中度有下降的趋势,整个竞争格局可以说非常糟糕。然而,由于行业空间的原因,珀莱雅的业绩确定性却非常高。近年来,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增长率非常高,再加上国内化妆品份额的不断上升,整个消费群体正在进行大洗牌。这种外部环境通常更有利于那些在产品开发或营销方面不领先但却更具进取性的公司。

增长空间带来确定性的另一个原因是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带来的品牌商家的上升空间,这在许多类别的大众消费品行业中非常普遍。整个经济的增长率下降,企业数量减少,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高,品牌认知度提高。最终结果是品牌业务的份额不断挤压非品牌业务的份额,这些品牌业务的增长自然具有很高的确定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展空间和竞争格局这两点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产业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大,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往往不会太好;在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发展空间变小,但市场集中度变高,总体竞争格局反而变好。但是,在一些领域,也可以存在竞争格局好、发展空间大的企业,这些行业内顶级品牌的市场份额一般不高(意味着发展空间大),但顶级品牌已经诞生出独特的企业(暗示着良好的竞争格局)。典型的有海天味业、爱尔眼科等公司,他们无疑拥有双重确定性保障,是我们投资的首选!

三、确定性影响因素之三:企业管理

在确定性研究中,竞争格局和增长空间都是在企业外部研究,但企业是人的组织,而人往往又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最影响确定性的因素还有管理。

投资界常说:“听董秘的亏一半,听董事长的全亏光。”假如大家与上市公司高管沟通过,就会发现有一条规律,一般公司经营不好,他们的高管都是自信满满地拍胸脯;反倒是可靠公司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务实,一般也不会把话说得满满。

诗和远方,不见得就是董事长欺骗投资者,有的董事长水平实在有限,狠起来把自己都骗了,有的则是借投资者给员工打气。若仅衡量企业的价值,外因要占七成,所谓恐龙也难敌天命;但若要判断企业的确定性内因则要占七成,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不可能在烂行业中出类拔萃,但让业绩稳步成长仍然是可期的。

但是,这里的困难在于竞争格局和发展空间可以量化,而管理水平却无法量化,惟一的办法就是直接与管理团队接触,勤调研。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一个简便思维下,我们可以做的是:跟踪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的研究报告及随后的持仓;研究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长期持有的公司;分析对比许多基金共同持有(并不抱团)的公司。

必须强调的是,分析基金公开信息只是“管理层能力评估”这一方面的替代品,并不能绝对代替你对公司其他基本信息的研究。最保险的是,投资者我们自己成为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多去阅读管理学科的专业书籍,从而形成独有的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