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梦想童年594 2020-06-30

说道二战德国的轻武器呢,还是比较让人津津乐道的,什么MG-42、MP-40之类的,都属于比较经典的枪支,当然,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枪莫过于STG-44这把突击步枪了,后世的突击步枪的思路很多都是取决于STG-44的。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但是STG-44这把枪有点生不逢时,其前身Mkb-42在拿到东线测试的时候就已经是1942年年底了,时间也比较晚,而后元首大人又对这把枪颇有微词,不允许开发、使用突击步枪,后续又以MP-43、MP-44去瞒天过海,最终修成正果的是STG-44,可见这德国突击步枪的发展之路也是比较坎坷的。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Mkb-42(h)

等到小胡子终于认可MP-44,而且等到这把枪终于以STG-44的名义服役于德军的时候,这会儿已经是1944年10月了,距离德国投降也就剩下七个月了。也就是说,这把枪还是比较惨的,诞生之路就颇为崎岖,等真的光明正大出现的时候,仗还打完了,最关键的是还输了。而最惨的德国突击步枪并不是STG-44,而是STG-44的后继型号STG-45,STG-44好歹还服役了,而STG-45没等服役德国就投降了。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STG-45(M)

这个STG-45呢,其实也算是STG-44的一个简化版,但是简化的结果有点大,枪械原理都变了。STG-44是用的长行程活塞+枪机偏移式闭锁,而STG-45用的则是滚柱延迟开锁的原理。我们都知道,这MP-5、G3步枪,都是这类滚柱延迟开锁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开山鼻祖并不是这些武器,而是STG-45,H&K属于是在二战结束以后继承了这个原理。

STG-45的这个滚柱延迟开锁结构呢,思路其实来源于Gew-43半自动步枪的改进型Gerät 03,当时毛瑟的专家发现,枪机在闭锁过程中,向前复进的时时候,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撞击机槽后向后反弹一定距离再向前闭锁。

根据这个思想,毛瑟公司的设计师重新设计了Gerät 06滚轮的位置和闭锁榫的角度,延迟了枪机再次闭锁的时间,只利用反冲便完成了枪支的自动方式。这种改进形式被称为Gerät 06(H),这末尾的H代表Halbverriegelt,半闭锁。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这个枪用的是滚柱延迟开锁方式,德国人当时用的MG-42也是很类似的滚柱闭锁结构。MG-42的滚柱闭锁,赋予了MG-42超高的射速,当然,射速这么快,德国人也是比较头疼的。而STG-45的早期型号里面,也有用到导气式结构的,当时Gerät 06是导气式+滚柱闭锁的,和MG-42的结构也很是相似, 区别就是MG-42后座的是枪管,Gerät 06后座的是活塞。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后来,毛瑟的工程师们发现,这枪还是可以再简化的,这个Gerät 06其实还是刚性闭锁的,但是如果滚柱闭锁槽开的浅一点的话,滚柱可以不用外力向内合拢,直接从闭锁槽滑脱。这样可以防止过早开锁,也可以简化结构。最终获准投产之后,这把枪也就被命名为了STG-45。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上面为闭锁,下面为开锁

既然STG-45用的是滚柱延迟开锁结构,也就是说,这种结构属于是半自由枪机的一种,一般的步枪机枪,都是导气式+枪机偏移式闭锁或者是枪机旋转式闭锁,通过活塞或者导气管吹气,让枪机框后座一段距离,由枪机框带动枪机去开锁的,但是这种半自由枪机原理则不同,不需要导气原理,不需要导气装置,不需要开闭锁斜面,不需要闭锁凸笋等一系列组件。而是延迟开锁时机,枪机开锁抽壳的时候,弹头已经飞走了。这种结构,相对来说非常简单。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当年,STG-44面临的一点问题就是,这把枪比较贵,一把枪要70帝国马克,而STG-45舍弃了一系列组建,舍弃了导气式原理,以及那些杂七杂八的零部件,其造价也是要比STG-44便宜,一把枪只需要45帝国马克。但是最终,德国人并没有选择STG-45,原因在于,你要是换了STG-45,你就得换一条生产线,生产线也是有成本的。德军:要是能再打几年的话,我也想换,但我都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蹦跶几天。

下面我们从一些细节部位去观察一下STG-45和STG-44的一些区别和共同点。

首先就是枪的前部,STG-44用的是长行程活塞原理,有导气管有活塞,这些都是和枪管平行的,而STG-45用的是滚柱延迟开锁,没有活塞,也没有导气管,没那些杂七杂八的,其枪管上下,护木那里,并没有STG-44那么复杂,看上去非常简单,这也是STG-45最典型的外形特征。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STG-45在保险和快慢机上,比STG-44要优化的非常多的。其保险快慢机都是在同一个旋钮上,可以一起调节。而且,位置也恰恰是位于握把上方,三个档位,非常方便,触手可及的。而STG-44不同,其保险和快慢机是分开的,快慢机在保险上方,在枪左右推动切换全自动和半自动的,而保险在握把上方。这两把枪的握把,和机匣都是一体的。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和当时的很多枪一样,STG-45也是设计了一个防尘盖,只不过,其防尘盖有点大,覆盖了整个机匣盖顶部的,相对来说有点麻烦。从这里可以看出,STG-44其实是带有当时很多自由枪机原理的枪械特征的。而STG-44也只是在抛壳口位置有一个防尘盖,起落式的那种,比STG-45要方便的多。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而STG-45也是参照了STG-44的枪托,其复进簧也是塞进了枪托内,这种方式在击发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后坐力传递至枪托,这样可以使后坐力非常柔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枪口上跳,这种设计在后来叫做恒定后座,某种意义上,也给了AR-15很多灵感。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前面说了,德军最终是没有能够让这把枪在德军服役,毕竟换生产线要花大笔的价钱,德军也可能通过1945年的战事知道,自己蹦跶不了多久了,再花钱就是浪费了。这把枪呢,也可以说是胎死腹中了,最终生产的样枪只有30把,这个数量,也是导致人们很少知道有这把枪,即便是数量不低的Mkb-42(H)这样数量不少的枪,也很少有人知道,就别提这个只有30把的STG-45了。

最后给大家介绍以下几个和STG-45亲缘颇深的枪支,下图从上到下分别是Gerät 06的第二个型号、STG-45(M)、STG-44、Gerät 06第一型号、Gerät 06第三型号。Gerät 06从第一型到STG-45(M)是在不断地改进,最终成型的是STG-44(M)。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虽然说STG-45胎死腹中,没能服役成功,但是其作为第一个使用滚柱延迟开锁的枪械,对后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二战结束以后,H&K公司继承了滚柱延迟开锁结构,研发了H&K G3步枪,后来又设计了MP-5冲锋枪,H&K21机枪,瑞士的SIG SG 510,都是使用滚柱延迟开锁的枪械。

枪刚研发出来,仗却打完了,生不逢时的STG45突击步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