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粤明自述 | 演戏,要把自己当作“变形金刚”

 全球影视频道 2020-06-30

三戏连播的潘粤明说,越累越要在生活里放松。

这两年,潘粤明很忙。

4月,潘粤明主演的第二部“鬼吹灯”系列网剧《龙岭迷窟》播出,没多久,由他主演的都市剧集《谁说我结不了婚》登陆CCTV-8。

6月上旬,观众正对潘粤明饰演的呆萌心理学教授指导别人脱单的桥段看得津津有味,到了月底,他又要以冷峻造型出现在谍战剧《局中人》里,和张一山饰演的弟弟上演生死对弈的兄弟大戏。

三戏连播,角色类型各异。

戏外,潘粤明刚从横店拍完第三部“鬼吹灯”《云南虫谷》回来,就开始了有声小说《白夜追凶》的配音工作,还要为接下来第四部“鬼吹灯”《昆仑神宫》的拍摄做准备。

这种忙碌,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

如果把去年紧锣密鼓的拍摄比作“播种”,那么2020年,就是潘粤明大丰收的一年。

从电视剧《京华烟云》《白蛇传》里或叛逆、或书生意气的玉面小生,到经过十年时间沉淀,在《白夜追凶》中一人分饰两角的演绎,如今又连拍五部“鬼吹灯”系列。他说,在不同剧组中切换,就像是变形金刚对于零部件的拆装重组,够挑战,也够过瘾。

《白夜追凶》剧照

在潘粤明进行配音的间隙,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听他聊了聊荧屏上的“连播”和戏外 “忙里偷闲”的生活。

以下为潘粤明自述。

01、拍摄《谁说我结不了婚》:“我”是认真地在“搅和”

我好长时间没演魏书这种角色了,反差大一点的角色演着好玩,心理学教授是第一次演,喜感挺强。

隔行如隔山,现代戏得把人物关系的喜感调理清楚,《谁说我结不了婚》有好多我不曾涉及的专业知识。

魏书算是一个成功人士,当然不是说他的感情。他喜欢音乐,还组乐队,又是一个受认可的大学教授,同时他还是网红餐厅的股东,把生活调配得挺好。

体现在人物身上的戏剧冲突就是这部剧的核心话题——婚姻。

剧中的几个人物面临不同的情感问题,婚姻是一个社会话题,它有吸引人的一面,也有让人非常困扰和沉重的一面。结不结婚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我不是结不了婚”这句话有着对现实的无奈,本身对爱情充满向往,但就是口是心非。

魏书处在一个盲目自信的围城里,而且非常笃信能够从书本里得到答案,这是他轴、可爱,又有萌点的地方。

我们不能只是表现角色“不招人待见”的那一面,不能残酷地表达他的失败,得让角色有一些观众缘。

他的呆板来源于纸上谈兵,他知道很多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实战中非常“纸老虎”。当他发自内心、善意地给予别人帮助和指点时,他身上的戏剧效果就会呈现出来。

魏书是认真地在“搅和”,但是不知道自己在“搅和”。他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研究对象,那种渴望、无用武之地的孤独,希望学校或者社会认可自己论文的期待感都夹杂在一起。

他也挺“背”的,本身是研究恋爱失败的案例,但研究谁谁就成家。当他刚失去一个研究对象,其实是带着目的接近程璐(童谣 饰),最后两人慢慢走到一起,后来已经动心时,还在硬着头皮装作无所谓,撮合程璐和异性接触,这种撕裂感其实很动人。韩国伦理电影

表演时,我想让魏书更接地气一点,一开始造型不是卷发,后来看主创演员大多是顺发,我觉得还是应该让这个人物在形象上“跳”一点,所以跟导演和设计师商量,造型从顺发变成卷发,到最后是大卷,其实也是为了和人物的耿直性格形成反差。

拍完《谁说我结不了婚》,去年5月初就接着去陕北《龙岭迷窟》剧组了,那时头发还比较长。这个卷发挺伤头发的,每天早上起来就要烫头发,那个头发里面都焦了,哎。(笑)

02、从《白夜追凶》到“鬼吹灯”,慢工出细活

2016年,制片人袁玉梅看到我在《跨界歌王》唱摇滚,说给她印象特别好,后来就合作了《白夜追凶》。这部剧对我挺重要的,2017年播出后,我开始有了更多演戏的机会。

基本上刚开机一个多礼拜,通告单上只有我一个人,都是演家里的戏,我跟我自己演。拍的时候就是慢工出细活,摄影师和伍佰的团队我们都合作过,一人分饰两角,拍摄时需要按照特效设置的卡点完成台词和走位,确实挺难的。

播完后观众都在解读结局,拍最后那“一笑”时,我们讨论要给观众留一个想象空间,就是想拍出人物的神秘感。

目前配音的有声小说基本上保留了原剧台词,可能因为当时台词背得很厉害吧,好多专业术语、分析案情的内容,现在看也都很熟悉。

这两年拍戏的节奏很密集,五部“鬼吹灯”一部接一部,《怒晴湘西》后先拍了《局中人》,去年2月杀青,接着拍了《谁说我结不了婚》,5月就去了《龙岭迷窟》剧组。

在工作中,我不是那种同时能干好几件事的人,甭管多累,让我踏踏实实只做这一件事,我就挺享受的。

对比在《白夜追凶》里分饰两个角色,在一个IP里饰演两个不同人物,难度会更大一点。

一个IP里角色反差太大,也怕观众会有质疑。我太喜欢“鬼吹灯”系列小说了,在这个系列同时出演《怒晴湘西》里的陈玉楼和《龙岭迷窟》里的胡八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龙岭迷窟》里,王奎荣老师饰演的陈玉楼,那个北京范儿和英雄迟暮的感觉,演得特别到位。

“同框”真的是机缘巧合,如果按照原著的顺序拍,《怒晴湘西》其实是第七本,我在里面演年轻版的陈玉楼,但是剧版就先拍了这本,再拍原著第二本《龙岭迷窟》,我就在荧屏上和已经上了年纪的陈玉楼形成对照,这就有了一个梗,也是一种缘分。

《龙岭迷窟》剧照

胡八一是一个嘴上特贫、临危不乱,又胸有成竹的人,他的年龄其实跟我舅舅差不多。生活中的我喜欢观察,喜欢看不同的人,我这俩舅舅嗓门都特别大,说话跟洪钟似的,就是底气十足的老北京。他们都是插队回来,从小就呼朋唤友,蹲在院门口喝啤酒、听邓丽君的歌,我自己演起来也有一些熟悉的感觉。

《龙岭迷窟》的置景花了大价钱,拍胡同戏的时候,我拍了好多照片留念。小时候的胡同就是那样,拐弯的地方有修自行车的老头,放学后穿着校服的小孩叽叽喳喳地走过去,剧集的场景还原做得特别好。

包括这次拍《昆仑神宫》,从雪山拍摄后进摄影棚,棚里面用的是奥运会的制冰机,我们做了一个滑雪场,造价很高。剧集是按故事顺序拍的,现在刚好赶上夏天拍冬天的戏,外面40多度高温,我们在棚里还要穿羽绒服拍摄。

戏是搭出来的,剧本扎实才能让人心里有底。

“鬼吹灯”系列,用正常剧组拍40集的时间打磨18集,对于投资方来说很有胸怀和气魄,我们还是笃信慢工出细活。

03、让自己成为“变形金刚”

我是1996年上大学,现在都已经24年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有时挺诧异的。

时间过得太快,还是挺怀念原来骑着自行车,兜里一分钱都没有,和同学逛大街、侃大山的日子。那时就觉得阳光明媚,跟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完全是两回事,信息没有那么混乱。

之前上中学的时候演了一些学生戏,也在剧组当过场记、做过剪辑。当时本科考表演其实不太顺利,就感觉自己不太适合这个,心想着以后靠表演养家糊口有点难度。

考入北师大艺术系后,我就想着从表演转制作,主要是想多学一些东西,比如摄影。后来又阴差阳错做回表演,起起伏伏这些年,也是运气好。

2001年,潘粤明凭借电影《蓝色爱情》提名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我记得那时上学,还会跟家里人要钱买胶卷拍作业,有条件的就买柯达,购置一台普通的135相机。后来听说有数码相机,我们集体坐公交车跑到建国门的赛特购物中心,那时的相机售价大概在1万块左右,简直是天价,而且才80万像素,现在看多可笑啊。

第一次演电影还是胶片拍摄,还要控制片比,成本太高了,后来有了数字技术,你想演多少遍都行,从表演角度上看,拍摄也变成两种属性了。对我来说,学制作可以从幕后角度理解很多导演的诉求,其实挺有意思的。

《京华烟云》(左),《白蛇传》(右)

人是不断氧化的过程,然后慢慢变老了嘛,身体也在发生变化。

我原来做过一个对比,年轻的时候还是青春洋溢,满脸胶原蛋白,现在的话,我觉得我是用时光换来的成熟,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体验,你不可能都用年轻的方式去处理角色,年轻的时候也做不到以现在的视角理解剧本。

考学时对于表演还不太自信,现在是要相信所饰演的人物。

表演时把角色设定装在自己身上,就跟机器人似的,各种零件需要匹配好,然后再开工。这让我想到“变形金刚”,变形金刚里有好的机器人、坏的机器人、负责指挥的机器人,也有负责打仗和后勤的,我指的是每个人物的设定,其实是不同零件的相互匹配。

04、“钻”到生活里放松

《白夜追凶》后,大家对我的关注度一下子上来了,我觉得应该多一些答谢,后来就经常更新微博,再加上我有点轻微强迫症,突然停一天就觉得别扭,现在就养成日更的习惯。

其实也是当成一个日记,希望以后老了回过头来翻一翻,噢那天是这个事,而且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挺好的。

现在除了拍戏,我还喜欢画画,这占据了我大量业余时间。从小到大,我就看着我爸写字、练书法,其实之前一直不理解,不理解了好几十年,一个人怎么就那么能坐得住呢?

我两三岁时的照片,就是拿着毛笔和字帖拍摄的。父亲用宣纸、针布给我缝本子,把宣纸窝一对角,缝完针后中间是空的,再塞一个硬纸壳进去,这样两边都能写。在这个环境里,慢慢就明白了,也就养成了习惯。

潘粤明小时候(图源:潘粤明微博)

2015年11月,我开始写毛笔字,那时没事干,2016年录《跨界歌王》的时候也在练字,2017年拍完《白夜追凶》,春节的时候开始画画,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太累了。我也比较宅,想找点解闷的事,就开始拾起一些兴趣爱好。

我还是想多画一些画,比较享受这个过程,越累越需要在生活里放松。

我经常在微博和粉丝交流绘画内容,他们会拍下作品@我,或是给我留言,我存了大量粉丝的绘画作品,肯定有上万张,希望有一天能够把他们的作品影印在展厅的墙面或天花板,想要一种密集恐惧症的视觉效果。我还想过在白色的车上,画满主题绘画。

潘粤明在微博分享个人画作

用绘画作品烘托互联网时代的空间,其实这都是大家表达对生活热爱的方式。

我现在签的戏,得拍到明年了,平台决定连拍“鬼吹灯”,是缘分,也是我的运气。我现在还想上学,哪怕说可以休息半年,去电影学院旁听一下,或者去央美找个老师进修一下油画,这都是我挺想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