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4的「极限挑战」,我是跪着看完的

 影视资讯点评 2020-06-30

前几天,全国网民们通过直播见证了一场壮举。

8名登山测量队成员成功登顶珠峰,完成高程测量。

队员在顶峰停留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这也意味着,「珠峰身高」将在半个世纪之后迎来历史性的更新。

攀登珠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1921年第一支珠峰探险队组建以来,人类对于这座世界最高峰的挑战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第一次登上世界之巅;

1960年,中国登山队的三名成员王富洲、答贡布和屈银华代表国家首次登顶。(电影《攀登者》原型人物)

迄今为止全球超过4800余人成功登上过珠峰。

但辉煌的表面之下却是触目惊心的数字。

300余人不幸丧生,登顶死亡率高达8%~9%。

大部分遗体至今依旧散落在山峰各处。

攀登珠峰到底有多难?

为什么无数登山客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挑战?

或许从这部十几年前的珠峰纪录片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得以略窥一二——

《珠穆朗玛峰:攀越极限》

Everest: Beyond the Limit

美国探索频道出品。

豆瓣评分9.4分。

纪录片的拍摄年份是2006年。

当年的登山季一共夺走了11条人命。

本片的摄制团队跟拍两个月,纪录了其中一个商业探险队的八名成员攀登珠峰的全过程。

成为了那个狂热年代的注脚之一。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的交界处。

登山者需要选择其中一边登顶。

纪录片中的「罗素探险队」选择的正是位于西藏这边的北坡路线。

也就是中国测量队的线路。

珠峰北坡路线图

(片中探险队还在7900米处设置了一个营地)

每年的最佳攀登季在5月前后,但真正适合登顶的窗口期却只有短短几周。

倘若因计划不周而错失良机,则又是一年等待。

因而到了这个季节,全世界梦想站上世界之巅的登山客们都会汇聚于此。

他们从珠峰大本营(Everest Base Camp)出发,在 ABC营地(Advanced Base Camp,即 前进营地) 参加数周适应性训练。

并伺机选择时期登山,先后经过四个高地营C1~C4(图例中为三个)、每个营地停留一晚,顺利登顶之后快速下山。

看似轻松,实则困难重重。

随便几张照片都能让有意者打起退堂鼓。

例如。

山脊上的营地是这样的,夜晚稍不留意就可能会滑落万丈深渊——

(仔细看,实际的坡度非常大)

传说中的「第二台阶」是这样的,在悬崖边上全靠梯子往上爬——

还有这种恐高症者的噩梦视角,一只脚已经将要踏进鬼门关——

尽管路途艰险,罗素探险队的八位成员还是带着勇气来到了这里。

领队罗素是登山届的传奇人物。

他此前带领超过137人登上峰顶,而且没有一人丧身。

这也给了他「山大王」(King of the Mountain)的称号。

队里七位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从事不同行业。

每个人都为登上珠峰提前准备了数年,花费了几十万的代价。

单单一次登山的费用就达到4万美元。

涵盖了装备、食物等物资,以及夏尔巴向导们的工资。

登山专家摩根斯,患有严重的气喘病。

可他偏偏想要证明自己不用氧气瓶就能登上峰顶。

双腿截肢者马克,一个狂热的登山爱好者。

他在新西兰的最高峰曾遭遇风暴被困,双腿冻伤后被切除。

不服输的他安上一双义肢,又选择了更高的珠峰。

身材高大的机车男提姆。

曾经遭遇过严重的车祸,体内装着数不清的金属钉和金属板。

怎奈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就是想要跟命运较个劲。

此外还有急诊医生、黎巴嫩商人、负债爬山的消防员和刚刚切除肾脏的法国老人。

大家都各自怀抱着不同的动机、共同的目标来到这里,

一行人从大本营来到了山脚下的ABC营。

海拔骤升超过1200米,含氧量降为海平面的一半。

队员们因缺氧而呼吸困难,无论干什么事都很费力。

如同「用塑料袋套住头,然后跑上楼」。

对于队员们来说,天气和身体状况是攀登珠峰的两大天敌。

首先,很多人因为不适应高海拔环境而罹患高山症。

出现头痛、呕吐、眩晕、失眠、缺乏胃口等症状。

为此他们不得不参加ABC和C1营地之间的往返拉练。

好让自己的身体在冲顶之前适应环境。

但即使如此,一旦进入海拔8000米以上的「珠峰死亡区」,含氧量就会骤降为海平面的1/3。

真正能够坚持到终点的人少之又少。

其次,山峰上的天气变幻莫测,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

1996年的珠峰山难便源自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最终导致8人死亡,其中包括了罗素的好友。

这起事故后来也被拍成了电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绝命海拔》。

电影《绝命海拔》

从那时起,罗素大量采购最精密的通讯设备和天气预报系统。

为的就是保护他的队员。

然而,困难还不止于此。

当年的登山客尤其多,70多支远征队共达600余人。

这迫使领队罗素不得不把登山计划提前,以便与其他队伍错开时间。

偏偏此时出了个「麻烦精」提姆。

块头大、身体壮的他其实不适合爬珠峰。

然而他不但不卖力,反而任性而为。

领队本想着丢掉他不管。

结果,他在考核当天赶来顺利完成了项目。

让其他人吃惊之余,也不好意思发作。

提姆的个性已经成了团队里的不确定因素。

在经过了70天的准备期后,时机终于到来。

七个队友被分为两组,相隔一天登山。

每人匹配一个夏尔巴人作为搭档。

领队罗素镇守ABC营,通过无线电提供重要信息和指导。

从C1到C2,登顶之路都是斜坡。

但利用夏尔巴人架设好的绳索,第一组队员得以顺利攀索向上前进。

但紧接着,危险接踵而至。

风势突然增强,大雪飘飞,出现「白矇天」现象。

受困在寒冷的白色光芒中,消防员布莱特丧失了方向感。

随着力气耗尽,他不得不放弃登顶。

天气突变也干扰了气喘患者摩尔斯的计划。

他在C2耽搁了一天,身体也多了一份负担。

一直没有使用氧气瓶的他,第二天逐渐出现了恶心眩晕的问题。

最终,身体的极度不适让他决定折返。

挑战自己的梦想也落了空。

第一组只剩下了急症医生泰瑞。

他顺利通过C3,开始进入含氧量极低的「死亡区」。

人类在这种海拔会承受巨大的身体压力——

消化功能停止,脑部功能受影响,人体会消耗自身的肌肉组织以获取能量。

没有人能在死亡区活着超过5天。

因此在C4营地(8300米左右)稍作停歇之后,队员赶着凌晨出发、在中午登顶之后尽快离开死亡区。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他们遇到了最担心的「珠峰堵车」。

前往峰顶要经过三个陡峭的岩架。

人们依此排队攀登梯子,一次只能过去一个人。

这造成了通道人群拥挤、大排长龙。秋霞电影网

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氧气也就越少、下山的时间也就越紧迫。

长达几个小时的排队之后,医生终于抓准时机、成功翻越岩架。

最终,他成为团队中的第一个登顶者。

另一边,第二组成员起初顺利,却在最后一段栽了跟头。

在「死亡区」前停歇一晚,机车男提姆又出了差错。

他比队伍迟到半个小时出发,碰上了排队噩梦。

耗费的时间逐渐增多,提姆和切除肾脏的杰洛两个人被落在后面,开始出现一些状况:

提姆的左脚麻木,杰洛的一只眼睛雪盲;

两个人都精疲力尽、不断跌倒。

领队罗素在了解到情况之后,决定中止两个人的行程。

然而,缺氧或许导致了两人的攻顶热(一种急欲攻顶的非理性冲动) 。

看着好像近在咫尺的珠峰,两个人非要逞强抗命、继续前进。

罗素真是气不打一出来。

两个人不但给其他登山客造成阻碍,还威胁到了各自导游夏尔巴人的安危。

但无论罗素怎么劝诫和命令,始终不能说服他们。

直到别人把四周的登山者尸体指给他们看时,他们才恢复理智——

自大的下场往往便是死亡。

攀登珠峰从来都是有代价的。

截肢者马克如愿以偿成为了第一个成功登上珠峰的双腿残疾者。

但在下山时,他却因双腿肿胀而难以行动。

当九个人花费了九小时把他送下山峰后,他因为双腿 冻伤又截掉了一寸双腿。

在无数人成功登顶的背后,更有一群被忽视的人——

夏尔巴人。

生活在高山上的夏尔巴人身材瘦弱,却天生适应高海拔环境。

他们成为了「喜马拉雅上的挑夫」,为登山客分担了无数艰苦工作——

搬运物资、架设营地、紧急救援、清理垃圾、运送病患下山等。

在一部纪录片《珠峰清道夫》中,夏尔巴人冒着生命危险清理垃圾的事迹曾经震惊了很多人。

原来在人类「挑战极限」的背后,有一些人则在默默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他们是登山客必不可少的向导,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每三个死在珠峰的人之中,就有一个是夏尔巴人。

而且这些人和我们并无二致。

他们没必要为了你们的野心

陪你们一起死

面对类似登顶珠峰的极限挑战,人们总少不了一些质疑。

对于反对者来说,这项运动就是个「愚蠢的游戏」。

不仅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甚至白白牺牲生命,还让夏尔巴人陪着自己面临生命的威胁。

这样做到底值什么?

对于攀登者来说,登顶珠峰的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人是为了挑战别人眼里的己所不能。

例如气喘患者不用氧气瓶攀登珠峰,或是截肢者为了证明自己也能行。

有的人为了某个名头或是进入某个榜单。

「珠峰征服者」「年龄最小的登山者」「第一个女性登顶者」等等标签既是荣誉、也是自我满足。

有的人则在挑战极限中思考生命和自然。

正如领队罗素回复「山大王」的称号时说的:

「我不是King of the Mountain。

没人是王,只有这座山才是王。」

挑战珠峰的梦想无可厚非。

但只有把尊重山峰、尊重生命放在心里时,这种挑战才显得更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