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中国电影高歌猛进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岁末年初,回望2018年全国电影市场,的确可圈可点。一方面是国家电影局年底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让人对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充满足够期待;另一方面,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依然保持比较强劲的势头。

现实题材成爆款


  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主旋律作品呈现升温之势。从《战狼》到《战狼2》,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等,均在商业片大潮中以强烈的主旋律意识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2017年,《战狼2》以56.8亿元的票房雄踞国产电影票房榜首。2018年,《红海行动》虽不能刷新《战狼2》的票房纪录,但也牢牢占据了年度票房之首,让人们再次见证了商业大潮下主旋律电影的巨大威力。

  《红海行动》和《战狼2》《湄公河行动》一样,都改编自真实事件,背后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形象的构建。这些作品在票房上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让大众见证了现实题材的魅力。

  一向比较高冷的纪录电影在2018年也有新的斩获,如《厉害了,我的国》票房就达到5亿元。这部作品通过过去5年的记录影像,很多都源自人们从日常新闻中感知的细节,让人们感受到强大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沉浸式体验激发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作为现实题材的力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药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将这部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极大认可的作品列为“2018年十大国产电影”之首。《我不是药神》直击现实问题,不是只做简单的情感倾泻,而是在情感与法理的博弈中彰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社会的进步。电影故事如果与大众无关,就满足不了观众的期待和新鲜感。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应直面现实,《我不是药神》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不仅如此,《我不是药神》还借鉴了韩国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方法,摆脱了过去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说教意味重、观赏性不强的弊端。该片不仅拥有感人的力量,还有比较强的娱乐性,可以给未来现实题材创作提供较多的借鉴思路。

  2018年,《找到你》《后来的我们》《暴烈无声》《春天的马拉松》《狗十三》《无名之辈》《一出好戏》等作品也获得众多好评,现实题材影片成为年度爆款。例如,年底的票房黑马《无名之辈》,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一个抢劫案入手,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展现了生活,更有对弱势群体等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从而引发观众更深入的思考。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以一个女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命浮沉,展现了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小人物的感情讲到历史的沧桑,让人唏嘘不已。在看腻了好莱坞特效大片后,国内观众将目光转向一些更接地气、更贴近人心的现实题材国产片。这或许是国产电影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贺岁电影风光不再


  2018年的贺岁喜剧电影中,虽然有《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唐人街探案2》等高票房影片,但是作为喜剧系列作品,明显后劲不足。

  比如,《捉妖记》在票房和口碑上都给人以爆裂之感,人们在体验奇幻之旅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性。《捉妖记2》虽然是原来的配方,但是与《捉妖记》相比,曾经“人见人爱”的胡巴只剩下呆傻和卖萌,影片从“全家欢”喜剧堕入片面迎合幼儿市场的动画片模式,让人扼腕。《前任3:再见前任》虽然靠话题赢得了高票房,但是口碑却持续走低,最终难以逃脱“三部曲”终结现象。

  《唐人街探案2》将影片故事从泰国搬到美国,虽然让人有不少新奇感,但是无论是喜剧元素的设置还是推理环节的展现,已经让人感受到江郎才尽。高票房的《西虹市首富》无论是整体创意,还是风格、叙事特征,依然带有明显的“开心麻花”特色。但是,“开心麻花”的招牌不是喜剧的万能钥匙。主打国庆档的影片《李茶的姑妈》的票房实绩已能说明问题。

  作为喜剧的后续之作,《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唐人街探案2》等影片在2018年年初播放,担当了贺岁片的重任。它们虽然挟先前成功IP之声威,票房表现不俗,但是口碑已经大不如前。它们共同彰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打造国产电影大IP的持久性?

  2018年年初,在贺岁档电影中,令人期待的还有陈凯歌的《妖猫传》和冯小刚的《芳华》。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陈凯歌和冯小刚一向被大众寄予厚望。很可惜的是,这两部作品并没有谱写出票房和口碑神话。陈凯歌几年磨一剑,雄心勃勃地希望在银幕上再造盛唐之繁华,但是一些观众观影后仍然感到失落。《芳华》可以归类为现实题材作品,但是前几年电影打造的“怀旧”风已是强弩之末,即便是冯小刚也难以再写辉煌。

  每年年底,都有一批贺岁片扎堆上映。但是从2018年12月的票房来看,无论是鬼吹灯系列的《云南虫谷》,还是抖音超强营销、“一吻跨年”做足了噱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抑或是葛优主演的《断片之险途夺宝》,都没能带来票房“开门红”。

印度电影再现力作


  在我国2018年的电影票房中,进口片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美国大片依然是主力。位居进口片票房之首的是《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保持着漫威的一贯水准,目前在全球电影票房史上排名第4,在中国大陆已斩获24亿元人民币的高票房。

  2018年,《碟中谍》系列再谱新篇,《碟中谍6:全面瓦解》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我们有理由相信,阿汤哥在《碟中谍7》中将继续表现不俗。70多岁的斯皮尔伯格宝刀未老,其在《头号玩家》中展现的惊人想象力让人赞叹。此外,《毒液:致命守护者》可谓是进口片中的黑马,作为“蜘蛛侠外传”影片,超越了6部“蜘蛛侠正传”的风头。《巨齿鲨》是一部好莱坞和中国合拍的影片,在票房上表现不俗,这说明好莱坞电影工业依然引领着全球电影产业。

  但是,好莱坞电影独占中国进口片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17年,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大陆获得13亿元票房,让国人刮目相看。2018年,又陆续有10多部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厕所英雄》《起跑线》《嗝嗝老师》等,反响都很不错,让大众见证了“宝莱坞”的实力。

  中国和印度同属四大文明古国,在弘扬传统价值观方面都面临着共同的处境。爱国主义、坚忍不拔、宽容和谐等都是东方民族共有的传统价值观。这也是印度电影得到我国观众认同的一个重要前提。

  例如,在《摔跤吧!爸爸》中,女孩父亲努力追求的,就是在国际赛场上升起国旗,因此,电影中展现的忍耐、艰苦、拼搏精神成为大众认可的共同品质。影片《小萝莉的神猴大叔》更多地彰显出人物的宽容、和谐等。在《神秘巨星》中,一个备受争议又心怀善良的音乐人,帮助遭遇家暴的少女尹希娅成就音乐梦想,真诚和坚韧是这部作品弘扬的内在价值。

  《起跑线》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印度电影力作。片中,夫妻二人为了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学校就读,从住了几十年的“贫民区”,搬到了环境优越的富人区。但是,即使是富人区,也存在着强烈的阶级竞争。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值得深思。《老爸102岁》《印度合伙人》《嗝嗝老师》等印度影片都将目光对准现实生活,让很多观众“心有戚戚焉”,收获感动。

  如何从引进走向创新,是印度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印度电影早期借鉴了西方电影的许多成功经验,最终又结合本土文化逐渐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叙事要素、类型特征以及美学风格,从而成就了堪与好莱坞媲美的“宝莱坞”电影。相比而言,我国在引进好莱坞影片、学习好莱坞的同时,虽然也在本土经验上有所实践和创新,但是总体效果仍然需要提升。

电影强国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2018年我国全年生产电影故事片902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61部,纪录电影57部,特种电影11部,总计1082部,全国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

  在2018年全年票房中,国产电影占票房总额的62.15%,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2部,其中国产电影44部。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6部为国产电影。

  在众多电影导演中,我国一些初执导筒的电影人也获得了较好口碑。比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黄渤的《一出好戏》、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都获得大众点赞。

  2018年,我国的电影票房和口碑成绩不俗,但是我国和电影强国的目标仍有不小距离。比如影片数量和影片质量之间严重不对等,影片在海外票房占有市场相当有限,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仍需加大力度,产业化形态应形成良性循环等。可以说,电影强国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许多影片的高票房是靠票补得以实现的。如果挤掉票补的水分,电影票房含金量还有多少?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此外,许多国产电影在国内斩获高票房的同时,在海外却反响平平,能够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去”的电影少之又少。2018年,我国已与21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8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活动顺利举办……这些平台对我国电影“走出去”能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尚有待时间检验。

  对于我国来说,要成就电影强国,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和优秀民族品质,实现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的互通。

  真正的中国故事,应当彰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要求我们在把握历史视野的基础上更具有时代气息。在这个基础上讲述的中国故事,才能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兼具世界情怀。

  真正的中国故事,应当唤起人类共通的情感,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唤起人类共通的情感,应当立足于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情感,通过大众化、人性化的表达打破国家、民族界限,从而使中国民族精神、民族性格获得更多文化认同。

  真正的中国故事,需要有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胸怀,既不能沉浸在自我历史讲述中“不可自拔”,也不能在外来文化中“迷失自我”。只有秉承开放、包容、对话的原则,中国故事才能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点和匹配点,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向海外电影强国学习,进而推动创新,另一方面切不可完全奉行“拿来主义”。将海外经验化而无痕地体现在我国电影中,彰显民族品性,才能推动我国电影发展,成就电影强国。

文\本刊特约撰稿  曾庆江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于昕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