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星辰中的故土家园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今年贺岁档,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众多贺岁大片中杀出重围,成为全民热议的爆款影片。《流浪地球》于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截至2月9日,影片票房已接近16亿元人民币。

(《流浪地球》以中国人熟悉的情感结构与审美方式,讲述了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01

末日救赎的科幻故事

  《流浪地球》在制作之初并不被看好,众多科幻迷对该片既满怀期待又不是很自信,甚至戏称它为“小破球”。令人惊喜的是,《流浪地球》交出了一份让观众们满意的答卷。

  科幻电影是一个悠久的电影类型,人类对于未来的幻想很早就展示在大银幕上。1902年,法国导演梅里爱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但对于中国电影人士而言,科幻电影是一个极少有人去尝试的新鲜领域。原因很简单,电影是工业时代的艺术品,特别是硬科幻电影对视觉效果的要求极高,需要有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做支撑,否则很容易拍得不伦不类。目前,只有高度发达、分工专业的好莱坞能在科幻类型片领域大放异彩。在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尚不完备、特效公司多为手工作坊的情况下,《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及其背后众多电影人的付出,值得我们尊敬。这部商业科幻大片节奏紧张、故事流畅、完成度高,开创了中国电影新类型,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末日救赎的科幻故事。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为了生存在地球表面安装了巨大的发动机,希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原著小说更像是电影的背景介绍手册,详细描述了流浪地球计划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小说叙事恢弘、想象浪漫,尽管结构松散,但为电影的诞生撑起了一个宏观宇宙。这对科幻电影的制作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电影的故事格局。我们不必纠结这样的宇宙观是否严谨,毕竟科幻小说是艺术,而非真正的科学。和好莱坞电影主人公驾驶飞船奔向新世界相比,《流浪地球》中的人类带着自己的家园——地球一起逃亡,地球拖着蓝色的尾巴在宇宙中流浪,其文学意象已经足够美了。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并未拘泥于原著小说,只是选取了地球利用木星引力弹弓逃离太阳系的片段重新进行创作。电影讲述了在地球和木星冲撞的大危机面前人类的挣扎。该片发挥了电影艺术的特长,对小说中未详细描述的细节要素做了最直观的展示。当镜头逐步从地面拉起,重甲运输车在冰原上飞驰,曾经繁华的城市彻底荒废,行星发动机的等离子光柱直插云霄,末世景象让很多人都为之震撼。

  《流浪地球》在氛围的营造上继承了刘慈欣作品一贯冷峻的理性主义风格。拯救地球靠的不是某个孤胆英雄的回天之力,而是无数普通人前赴后继的牺牲。电影中,为了给五千台地球发动机运送七万个火石,派出了近五十万人的救援队伍,不惜牺牲把重启发动机的概率提到最高。电影讲述的中国救援小分队,只是救援队伍中很小的一支。灾难面前没有救世主,只能靠人类自己的努力,在万分的绝望之中攫取那微弱如萤光一样的希望,再凭借一点点运气,拯救人类自己、拯救地球。正如电影中所言,希望才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获得众多好评,目前豆瓣评分为8.1。)

02

带着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小说篇幅虽然不到三万字,但设定的流浪地球计划长达2500年,划分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新太阳时代等5个时代,电影出于篇幅的限制,只是对背景做了简单介绍并未全面展现。在刹车时代,世界人口损失了一半,这是何等的惨烈?在流浪时代,人性又将接受怎样的煎熬?在新太阳时代,人类又将如何重启光明?小说中可以讲的内容还有很多,其厚实的底蕴足以被改编成“流浪地球”系列电影。

  在影片结尾,一帮人在地下城中高呼着“我们要阳光”,为叛乱章节留下了一个彩蛋(源自西方复活节找彩蛋的游戏,指电影中不仔细寻觅就容易被忽略的有趣细节),为影片未来拍摄续集留下了可能。拥有刘慈欣这样一位世界级科幻小说家,是中国电影人的幸运。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让我们对《三体》等影片的上映充满了期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刘慈欣的小说都是中国科幻电影获取灵感的富矿。

  近年来,出于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开始大量加入中国元素,甚至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版本。但是,《流浪地球》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大片,为启动中国科幻影视工业奠定了基础。这部影片虽然在特效场景上可以看到《2001太空漫游》《后天》等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子,但内核上却是一个中国故事。中国人安土重迁,留恋家园,才会想到把地球一起带去宇宙间流浪。这样的故土情怀是融入潜意识的,和春运路上背负大包小包的归家人在文化基因上是相通的。

  尽管《流浪地球》和好莱坞的顶级科幻电影在细节上还有差距,但已经是可以在一个层面较量的对手。《纽约时报》评论道,《流浪地球》预示着中国电影工业加入了太空竞赛。而不同于好莱坞大片中美国大兵拯救全世界的套路,在《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要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这个使命将所有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都说“80后”“90后”是看着《变形金刚》《星球大战》长大的孩子,那么他们的孩子能否看着中国的系列科幻电影长大呢?《流浪地球》不应该是一座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而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起点。未来中国的电影观众还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作品,这也是我们可以讲给世界听的中国故事。

03

理智和情感的选择

  在刘慈欣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较弱,都要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生存。电影《流浪地球》对此有所改动,重点展示了主人公父子三代的情感纠葛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最后的牺牲令人泪目。刘培强在电影中有两次选择。在电影一开始,他为了让岳父和儿子都能进入地下城避难,被迫放弃了身患绝症的妻子,这成为他和儿子之间难解的心结。而在电影的结尾,他为了争取万分之一能让地球活过来的希望,放弃了“火种”计划,驾驶空间站舍身冲向了木星。

  理智与情感的选择是艰难的。正如电影中的人工智能moss所言,让人类保持理性是一件奢侈的事。那独属于人类的非理性选择才是最迷人的。要毁掉人类的“火种”计划去争取微乎其微活着的可能,对于冰冷理智计算的人工智能而言,确实不划算。但对于刘培强而言,天秤的另一边是他的儿子和地球上幸存的36亿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放弃。人是目的而绝非手段,没有人的文明不是文明。

  宇宙浩瀚,人类渺小。在宇宙中,地球显得如此脆弱,人类更是蜉蝣一般。而人的尊严、情感、意志和智慧,才让每个人真正有了价值,这正是这部国产科幻大片柔软的内核。

文\本刊特约撰稿  严鑫超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于昕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