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漪丽:夏日最后的玫瑰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4月20日晚,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巫漪丽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出席音乐会时晕倒,送医后于当晚22时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聆听了人生中最后一场音乐会后,这位中国著名钢琴家在琴声的陪伴下永远谢幕。巫漪丽和友人顾菁本来相约4月27日在新加坡相见,巫漪丽承诺再给顾菁弹奏一曲《百鸟朝凤》,没想到终难成行。

(巫漪丽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参加音乐会时,全神贯注看节目单的模样,这大概是她生前最后一张照片了。)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当年一群年轻的大学生共同创作、演绎了这首有着浓郁民族色彩的乐曲。而巫漪丽,是钢琴版《梁祝》的重要人物,是当年《梁祝》的钢琴伴奏编写者与首演者。

 

01

晚年开始寻根之旅

  巫漪丽是客家人的后代,祖父巫恩福、祖母李英娇早年从广东移民美国夏威夷谋生;父亲巫振英是老上海最早的海归建筑师,1920年代回国后与建筑界同仁一道成立了中国建筑师公会,这就是中国建筑师学会的前身。巫漪丽母亲是宁波知名工商人士李云书爱女李慧英,李云书当年曾资助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在浙沪一带赫赫有名。巫振英与李慧英婚后生育有一子二女,子女皆学有所成,巫漪丽是大女儿。

  巫家祖辈很早就移民国外,巫漪丽从小生活在京沪,晚年常居国外,从未回过故乡,只知道祖籍是广东龙川一带,但具体是什么地方就不了解了。年轻时对于家乡的概念还没有这么强烈,到了晚年,巫漪丽特别思念故土,想亲眼看一看祖辈生活的那个地方。世上一切,皆为一个“缘”字。此时,巫漪丽认识了一个人,在这个朋友帮助下,巫漪丽找到了故乡。

  这个神奇人物叫邓文英,毕业于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在美国与巫漪丽相识。巫漪丽向邓文英吐露了自己寻根的想法,恰好邓文英有个叫肖建厚的同学在河源市文化馆工作,邓文英于是委托肖建厚查询此事。

  河源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北部,与江西赣州接壤,巫漪丽的老家龙川县就归河源市管辖。接受邓文英委托后,肖建厚一边实地调查,一边在网上发布帖子,引起了舆论关注。龙川县紫市镇雅寄鹿水洞村巫氏宗族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查找族谱,并请族中长者和地方文史研究者考证,最终找到了巫漪丽祖父巫恩福的名字,由此确定巫漪丽祖籍即为广东省龙川县紫市镇雅寄鹿水洞村。

  接到这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后,巫漪丽马上从美国飞到上海,随即又飞赴广东,开始了她的寻根之旅——这是2017年春天,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

(巫漪丽画像。 孔颖 绘)

 

02

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梅百器

  巫漪丽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这座浦江之滨的特大都市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特别是与音乐有关的记忆。

  巫漪丽对钢琴和音乐的兴趣源于一次偶遇,一次她到姑妈家去,正巧遇见表姐在弹钢琴。表姐弹的什么曲子,巫漪丽早已记不清了,她只记得非常好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一年,巫漪丽还不到7岁。

  此后不久,巫漪丽的舅舅带着她去影院看电影。这是一部美国片子,名叫《子夜琴声》,电影中有一位白发老人弹钢琴,弹的曲子是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片段。这个电影给巫漪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多年以后还是记忆犹新:“因为他反复演奏,所以我就记住了,然后我就哼。我觉得钢琴声音很美妙,所以决心学弹钢琴,妈妈拗不过我。”

  在1930年代,即使是上海这样的摩登城市,钢琴也是稀罕物。但为了满足巫漪丽的愿望,父母还是为她买了一架漂亮的钢琴,还请了一位老师。一年后,巫漪丽参加上海儿童钢琴比赛,出乎人们的意料,她获得了第一名。据巫漪丽回忆,奖品是一个大大的银盾牌和一面锦旗,她根本拿不动,多亏舅舅上台帮忙领奖。小漪丽发现妈妈坐在台下起劲地鼓掌,还流下了激动和开心的泪水。

  对于这次公开亮相,巫漪丽直到晚年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她刚刚9岁,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戴在头上。领奖后巫漪丽专门去照了一张相,这张照片至今犹存。

(上海交响乐博物馆收藏的老照片,前排左一男童是傅聪,右一女童是巫漪丽。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因为这次比赛,巫漪丽得到意大利知名音乐家梅百器的赏识,并被他收归门下。梅百器是世界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1919年来华组建上海租界公共乐队并担任指挥。在上海期间,梅百器培养了许许多多中国学生,这些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音乐界的知名人物,巫漪丽和傅聪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在上海交响乐博物馆曾见过一张民国老照片,第一排端坐的儿童中,有两位以后蜚声世界乐坛的著名音乐家,他们分别是最左边的傅聪和最右边的巫漪丽。

  小学毕业后,巫漪丽到上海清心女中读初中。巫漪丽的钢琴课与学校课程有冲突,妈妈便找到校长求助,校长也是音乐爱好者,知道巫漪丽要跟梅百器先生上钢琴课,于是便安排老师专门为她补课。读高中时,巫漪丽特地选择了上海培成女中,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培成女中只上半天课,这样就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去练琴、学琴了。

  在梅百器精心指导下,巫漪丽的钢琴技法日益精湛。18岁时,巫漪丽在兰心大戏院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引起了轰动。

  巫漪丽一夜成名。

03

《梁祝》钢琴伴奏的编写者与首演者

  1950年代初,巫漪丽离开上海来到北京,担任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这时巫漪丽才刚刚24岁。

  1959年,由何占豪和陈钢共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公演,开创了中国交响乐创作之先河。但令人遗憾的的是,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作品,《梁祝》还没有钢琴伴奏版。在这种背景下,巫漪丽从资料室借来乐曲总谱,用了三天三夜时间,赶出了《梁祝》钢琴伴奏部分,并将其奉献给观众。巫漪丽在《梁祝》改编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多年以后她这样评价自己:“我对《梁祝》的改编,是一个中西音乐表达手法糅合的过程,外国听众对它的接受度也很高。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中国乐曲,《梁祝》应该算一个,它的旋律确实非常触动人心。”

  巫漪丽在中央乐团声誉鹊起,此间她还收获了甜美的爱情。巫漪丽的意中人是中央乐团小提琴演奏员杨秉荪,两人在上海时就认识,到北京工作后相恋、成家。巫漪丽对杨秉荪非常崇拜,她曾经这样介绍自己的先生:“我们是在上海乐团认识的。后来我调到北京,在中央乐团,他刚好是这里的小提琴家,他的声音特别吸引人,他在音乐学院也很优秀。”

  然而美好的爱情总会遭遇波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杨秉荪被关进了监狱,判刑10年。巫漪丽被迫与自己深爱的丈夫离婚,从此再未结婚。

  多年以后,巫漪丽出版了自己的音乐专辑,特地给远在国外的杨秉荪寄去一份。巫漪丽还像当年一样,有了成绩一定会与心爱的人分享。2017年,杨秉荪在美国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巫漪丽很久没有说话。后来,人们听见她的房间里传出《梁祝》的琴声,深情地向人们诉说着人世间最凄婉的爱情——为梁祝,也为自己。

(去年8月,巫漪丽与小提琴家薛苏里共同演奏了《梁祝》。)

04

钢琴和音乐就是她的人生

  1980年代中期,巫漪丽去美国学习钢琴演奏及新式教学方法。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巫漪丽定居新加坡,期间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有时也参加一些音乐会,用琴声与人们对话。

  巫漪丽对音乐的理解已远远超越了世俗范畴,她晚年教授钢琴,门下弟子既有90多岁的老者,也有患自闭症的儿童。有人问及其中缘由,巫漪丽这样回答:“音乐不是用来炫耀才华的,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

  沉浸在音乐世界的巫漪丽孑然一身,无父,无母,无夫,无子,远漂海外,与琴为伴。她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已接近终点,所以将新出版的一张专辑命名为《夏日最后的玫瑰》,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

  巫漪丽一生只懂、只会、只爱一件事,那就是音乐。有人曾经问她:钢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巫漪丽这样回答:“钢琴和音乐就是我的人生啊!”

  诚哉斯言。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于昕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