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后,病友们常常会关注到血象的变化,于是,升白、补血、补血小板等便成了日常的关注点,之前已经为大家就升白的饮食和治疗支过招,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如果贫血了该怎么办。 癌性贫血(CRA)是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根据2012年中国相关数据[1],中国CRA的发病率高达60.83%,上消化道癌症患者的贫血发病率最高(66.99%)。但因为缺少特征,容易被患者们忽略,贫血会影响抗癌治疗预后及生活质量,不可马虎。 当患者血红蛋白 (Hb)<110g/L ,或低于基线值超过20 g/L,需就诊。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标准(Hb:g/L)[2]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贫血? 癌症相关贫血由诸多因素造成,免疫、营养和代谢均影响其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包括以下3类[3]: 抗癌治疗引起的贫血 化疗、放疗,患者贫血大多由抗癌治疗所致。 肿瘤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贫血 外出血、营养素(吸收障碍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内出血、其他出血原因等。 肿瘤产物引起的贫血 淀粉样变性、溶血、炎症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吃什么能“补血”? 对于因营养素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通过饮食的调整,一定程度改善贫血现象。 铁含量较高的食物[4]: 1. 血红素铁:生物利用度最高,推荐食用:畜肉类(牛羊猪)、禽肉类和鱼类; 2.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如菠菜)、强化谷物等,可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肌肉组织来促进铁吸收; 3. 谷类、奶类和茶会抑制铁吸收。 叶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柑橘类、深色绿叶蔬菜、坚果、肝脏 维生素B12的食物源: 1. 如肝脏、奶类、鱼类和肉类[5]; 2. 不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6]。 吃补不回来,怎么治? 食补对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效果有限,患者应在必要时就诊: 首先要评估除癌症本身或其治疗以外所导致贫血的原因。 排除这些因素后,再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 对症治疗:治疗主要手段有营养支持、补充造血原料、输血、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A)及改变治疗手段等。 1.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各种营养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要高于推荐量,这需要请专业人员指导。 2. 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 铁剂: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左旋糖酐铁、富马酸铁等 推荐餐后服用,减低胃肠道反应; 多吃一些加强铁剂吸收的食物:鱼、肉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注意这些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谷类、乳类、茶; 不能使用口服铁剂时,可选择注射铁剂。 叶酸:确定贫血与叶酸缺乏有关,可通过口服叶酸补充,不能盲目补充。 维生素B12:无维生素B 12 吸收障碍可口服;反之需肌肉注射。 3. 输血 根据《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不主张将输血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进行输血治疗: 当Hb<60g/L或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时可考虑输血治疗; 恶性肿瘤发生大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肿瘤出血)造成的休克,需要快速输血治疗抢救生命。 4. 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A)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研究最多的 ESA,其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时: 血红蛋白(Hb)<80g/L, 不建议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 血红蛋白(Hb)≤100g/L,是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初始值。 血红蛋白(Hb)为110~120g/L,是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目标值。 血红蛋白(Hb)>120g/L,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减少EPO剂量或者停止使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
|
来自: 昵称17447218 >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