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学而第一

 黄金创业思维 2020-06-30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就是学习,习,教科书里讲是复习,其实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跟学生讲学习要经常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个习就被曲解了,习也可以是练习,实习,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光要复习,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里,也就是说要产生经济效益。光学是没有用的,所以王阳明又提出了“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我们通过学习的知识然后为自己所用,就很快乐。如果只是强调一味的去学习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于是有了不同的声音“学而实习之,不亦苦乎”。学海无涯苦做舟,要想从中获取到快乐就不能苦学,要多去磨练。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般人是很难找到自己的知己的,所以当遇到和自己能够聊得来,意气相投的人是很难的。所以这里的朋友绝对不是蹭吃蹭喝的酒肉朋友,不然就应了很多人想要的“有朋至远方,来不亦‘惨’乎”,本来就穷,有碰到朋友前来,这时候已经揭不开锅的,是不是很惨了。孔子绝非是这个意思,要做一个圣人,其实能够真正遇到一个知己其实是很少的。作为创业者来讲,朋友几乎都是商业行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事情都是等价的交换,这一点要理性看待,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看透人心,明明是拉着朋友一起做事业,最后不欢而散,落下一肚子怨气。所以不亦乐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需要真正能懂自己的人,才真正得到快乐。大多数时间我们得到的结果可能都是不亦苦乎,把钱借给了好朋友,等让他还的时候,可能就变成仇人了,所以我们常常说救急不救穷。圣人常常是难觅知己的,寻常百姓为俗事烦恼,所以一般人也很难理会到孔子当时的寂寞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这一点就能看出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不愠,又不抱怨,这不就是君子吗?当然这样标榜君子,可能这个世上真是少有人能做到,从这里看来,千百年的读书人能做到不怨天尤人的真的是很难的。“睚眦必报”、“此仇不报非君子”、“虽远必诛”,等等。等仇恨的种子已经深埋于心的时候,敌人是不会理解你的,所以这时候也就只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一说。人不知而不愠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我们都崇尚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有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标榜自己,而是要让对手知道,我们是不能被轻视的。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啊。对于创业者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下属不了解自己,合伙人不了解,股东们意见相左,这时候用于内部沟通,我们就要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忍让,不要随意抱怨或者迁怒,以德服人,真正解决不了。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灰度的,并不是非黑即白,所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时候,要懂得宽容,不抱怨不埋怨,建立好规则与红线,让规则去约束人的行为,这样就减少我们在处理人事的时候的烦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