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宜城古建——长风沙

 milano1895 2020-06-30

编前语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肌理,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安庆,自东周时期便是古皖国所在地,又曾作为安徽省省会,历史的长河一步步串联起古城内星罗棋布的街巷和建筑。2005年4月,安庆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国家唯一单独特批通过的城市。

为唤醒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重塑古城文化自信,迎江区档案馆特开辟“寻访宜城古建”栏目,带你走近宜城古建筑群像,一起聆听一场关于宜城历史的述说。
长风沙.mp3 来自迎江档案 07:07

距江岸一公里之外,曲径通幽处,茂林修竹,小草没膝,一座徽式建筑卓然而立。小巧精致的曲拱桥头,一对小狮子着温雅状,仿佛也浸染了书卷气。这便是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的长风沙碑林。

过小桥迈步碑林院,但见一处白色门楼,门楣有木匾,上书“长风沙碑林”。山墙后是古朴的四合院,回环四合的廊芜,围墙壁上布满了碑刻。最显眼的要数院中照壁上的碑文,那上面潇潇洒洒的行书,正是李白的那首著名的“长干行”。

碑林延续了“长风沙”的历史及人文,仿古风格的碑林占地2000多平方米,汇集李白、杨万里、陆游、范成大、梅尧臣、于右任等历代先贤墨客讴歌长风沙的诗作,也有当代书画家临摹真迹的复印和拓片。

这些碑刻,可谓集中华书法之大成,隶书、楷书、行草……横竖撇捺,顿挫起伏,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韵脚,欣欣然,跃跃然。个中诗词,更是文透优雅,璧坐玑驰。那是汉语言的节奏,有如平仄河水的浪花;也是诗句水墨氤氲满纸,从千年之前飘浮而来,在历史深处布局与留白。它们和“长风沙”一起,在时光的风月里清清浅浅,透明而鲜亮。

“行船江中游上下,无人不知长风沙”。“长风沙”,又名长风夹,是春秋时吴楚大战的古战场鹊尾渚,现在的安庆市长风乡鸭儿沟沿江一带。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而历史上的鸭儿沟正是大江南北重要的商旅通道,是徽商进京的必经之路。长风港古码头,帆影千樯,百货咸集。长风城里商贾云集,热闹繁华。

鱼鲜肉胜雪,稻黍稷麦香。浪漫豪放的诗仙李白纵情流连于江南美丽的山水田园二十年,留下了许多的诗篇,其中,多次提到长风沙。唐开元十四年,李白出游襄汉,南泛洞庭,东至金陵扬州,第一次坐船经过长风沙,便对长风沙青眼有加。


上元二年(761)李白受永王案牵累遭流放,中途遇赦东还,又乘舟至此,并作《江上赠窦长史》诗。一句“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他把到长风沙称为“归”,可以想见,李白或许已把长风沙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吧!

站在江畔,白沙如银,大风乍起,沙尘迷漫。看水天苍茫,望来往商船,不由得想起李白《长干行》里那个倚门望夫归的少妇。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我似乎看见一个少妇划着小船,不远七百里江流险滩,风尘仆仆来到长风沙洲头,等候她那青梅竹马却久别的丈夫。殷殷切切,至情至深。

北宋梅尧臣诗云:“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元代诗人杨载更发出“长风沙长风不断,行人嗟叹奈君何”的感叹。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道“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地属舒州,苦最湍险”,又在《长风沙—记阻风夜泊》中再次描写了长风沙的自然环境:“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樯杆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

据考证,广义的长风沙以安庆迎江区长风、老峰为起点,包括现桐城市、枞阳县部分乡镇的周边江岸。关于长风沙,能收集到的古诗词便突破了四千多首,已经整理出来的有近千首。历代文人雅士乘船泛江而行,吟诗作赋,“上长风沙”“下长风沙”“长风夹”无不摇曳着多彩的裙裾。

岁月的风雨已将故人的行迹冲洗得七零八落,但在这些诗行里,长风沙却鲜活着,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在我看来,经世之作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可抒怀,可言志,可养心,更能铭史鉴今。

撰稿:胡笑兰    深圳市作协会员        
配音:程   颖     迎江区档案馆            
摄影:塔影横江    江   飞
配乐:余   杨 

联合主办:

迎江区档案馆

迎江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资料由安庆市历史名城保护研究中心提供

编审:程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