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德然:靠糖画技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受邀到法国表演

 脑洞趣味历史 2020-06-30

成都的庙会,是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最期待的活动。

因为在这一天里,我可以看见平日里很少看到的新鲜事物,诸如闹花灯、猜灯谜、拜喜神、舞狮之类。但最能吸引我的,还是那些身怀绝技的大师们,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隐藏在市井中的武林高手

在诸多精彩的节目中,兼具吃和欣赏两种功能的“糖画”,无疑是其中的压轴戏。师傅们以勺为笔,以糖作墨,他们趁热将糖浆浇铸在光滑的板子上,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其塑形,待糖冷却后就塑造出了一幅可以吃的精美的画卷。

可别小看成都“糖塑”艺术,它可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族的成员。

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糖画”,曾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便是——樊德然老先生。

【樊德然】

一、出生贫寒的樊德然为了补贴家用,11岁时便外出打工,契机巧合下他拜得糖画艺人谢青云为师

樊德然先生生于1924年,那时候整个中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正处于探索变革的动荡阶段,如樊老先生这样的普通人在那个时代讨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樊德然先生出生贫寒,加上他家中姐妹众多,他的童年日子过得有些凄苦。

当时樊先生一家都靠父亲做农活、母亲帮人做针线活,勉强度日。在他11岁的时候,为了帮父母减轻压力,让家人都能填饱肚子,樊先生两手空空,独自来到成都,打算学一门手艺补贴家用。

樊先生十分幸运,成都老糖画艺人谢青云见他年纪轻轻,就独自在外漂泊,顿时心生怜悯,谢先生便收他做了自己的弟子。

虽说“糖画”听上去不起眼,但是任何一门技艺想要入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谢青云告诉樊德然:想学好糖画,要先打好基本功,你先给我打几年下手,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成都糖画又叫做“糖塑”、“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它兼具雕塑性和绘画性,要想靠着一支勺子就玩转糖画,这是一件相当考验人的事情。

首先要画好糖画,心中就要先熟悉自己想要刻画的作品,做到胸有成竹的地步,制作作品时才能才思如泉涌。其次匠人拿勺子之前,需要几年如一日先把技艺练熟,才能在制作糖画时一气呵成,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谢青云师傅为了让樊德然熟悉自己的手法,便让他帮自己挑着担子,每日陪同自己出摊,也好近距离观察自己制作糖画的手艺。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磨砺好技艺,光靠看是不够的,樊德然便白天陪同师傅出摊,晚上自己练习学到的东西。

如此过了五年时间,樊德然终于掌握了制作糖画的技艺,达到了出师的标准。按照当时的规矩,樊德然需要给谢青云交上150公斤大米的出师费,谢青云则需要给樊德然准备好制糖的摊子和工具。

16岁的樊德然为了给师傅交上出师费,家里人费了不少心力,樊先生后来回忆说:“为了凑齐这150公斤大米,父亲起早贪黑地干苦力,母亲每天帮人做针线活。

樊德然先生在拿到师傅给的制糖道具后,又赊了3斤红糖和两斤泡炭,便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制糖生涯。

二、苦难磨砺人生,樊德然化穷困为动力,潜心学习糖画制作技艺,他独辟蹊径,将戏剧人物形象加入糖画制作

传统的糖画技艺,主要刻画的都是花鸟虫鱼,最流行的便是十二生肖像了。

《南越笔记》:糖广中市肆卖者有茧糖,窠丝糖也……铸成番塔人物鸟兽形者曰飨糖。

樊德然老先生受时代的影响,他在从事糖画制作时,决定推陈出新,制作一些能够吸引顾客的“新式糖画”。

在那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视,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少,对当时的人而言看戏就成了他们闲暇之余的首选娱乐活动。

一开始,樊德然只是由于看戏的人多,他认为把糖画摊子支在戏摊附近收入高,时间久了,他突发奇想:我可不可以把戏剧人物融入糖画之中,用糖画的形式来刻画戏剧人物呢

樊德然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戏班子多,看戏的人也多,我就把摊子摆在戏台下面。台上唱戏,我一边倒糖画一边看戏。”“和普通的图案相比,这些戏剧人物糖画卖价要高出好几倍。”

都说成功偏爱有准备的人,其实往往是因为他们在付出了努力的基础上,还能够因为环境的不同改变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在时代的浪潮里与时俱进。如此一来,他们便比常人有更大的把握抓住机遇,从而不鸣则已鸣则惊人。

三、樊德然几十年如一日,凭借精湛的技艺,成“成都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1992年他受邀参加“中法友谊民间艺术代表团”到法国表演糖画艺术,并受到了当时法国总统夫人达妮埃尔·密特朗的接见

樊德然先生几十年一日制作糖画,他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传统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烂熟于心,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戏曲人物形象复杂,构图极难,凭借着这手技艺,樊德然先生在糖画界获得了“泰斗”级别的地位。1986年,他又与其他流派的糖画师合伙,牵手成立了“成都市东城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希望能通过协会的形式将糖画这门手艺传承出去。

1992年5月,68岁的樊德然先生以“特级糖画师”的身份受邀参加了“中法友谊民间艺术代表团”,他在法国“蒙彼利埃艺术之春”活动上,用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在场的观众:“当时法国人要看我表演,还要掏50法郎买门票。我做一个,翻译就现场卖一个,便宜的10法郎,贵的要50法郎,当时万宝路香烟也才卖12法郎一包。

当时法国的总统夫人密特朗夫人,也对他的技艺表示惊叹,还专门接见了他。

对于能够将糖画艺术带出国门,樊德然先生内心是相当喜悦的,1996年,他在捐赠自己制糖工具时,便将两套工具分别给了法国蒙特利埃市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糖画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大师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学习制作糖画

糖画技艺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坚瓠补集·糖丞相》记载:液蜜为人始自汉……儿童尽与相亲近。丞相无嗔可徜佯。镕就糖霜丞相呼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糖画技艺学习起来相当困难,收益也不高,愿意从事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樊德然先生不止一次为这个话题而发愁:“关羽、黄忠拿的是大刀,张飞用的是矛,现在年轻人连这些都搞不清楚,咋个倒得出糖人。”

面对糖画传承的困境,樊大师退休后,便一心专注于技艺的传承:“很多人认为,糖画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我以前也这样认为,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里,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徒弟带好,把这门手艺好好传下去。”

在大师看来,糖画这门技艺或许终有一天会消失,但在此之前,他会尽力多培养几个制作糖画的学徒出来,“好让后人知道还有这门手艺在!”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化报:《樊德然:身世很苦 手艺很甜》

【2】四川日报:《成都糖画唯一国家级传承人樊德然去世,糖画戏曲人物恐后继无人》

【3】成都市文化馆《成都糖画代表性传承人樊德然的苦与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