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允熙艺术 2020-07-01

浪漫不死,理想不灭。不仅女人爱浪漫,男人也逃不脱罗曼蒂克的诱惑。而在国外,有这样一群人,告别浪漫之路,朝着现实之路越走越远。他们披荆斩棘,却义无反顾……

一、现实主义画派兴起的时代背景和由来

从古典端庄的美,到浪漫激情的美,浪漫就像是横亘在18世纪上空的云朵一样吸人眼球。人们争先恐后,人们目不暇接。突出的构图,充满激情的氛围,一下子把现实脱离出生活的骨血,而后马不停蹄地送入幻想之中。在幻想之中,自由有了浪漫的色彩,浪漫有了理想的气息。文艺复兴艺术运动的“后遗症”远不止于此。

当大风暴来临,生活的乌云突然挤掉那些色彩斑斓的浪漫,以法国为中心,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擦亮眼睛,开始认真打量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觉得浪漫是抽象的,是遥远的。离他们最近

是随处可见的苦难眼泪,是资本家爽快倒入海边的牛奶,是普罗大众的挣扎生活。罗曼蒂克开始不如一磅面包,因为肚子会饿,身体在长,浪漫不能用来果腹和蔽体。这一世纪的创作者大多数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难以有热情奔放的语言,难以有瑰丽华美的想象。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1848年,法国革命开始酝酿,同样,这一时期,艺术领域也在掀起一场大的风暴。海平面开始变得不平静。

法国巴黎的警钟一直长鸣,站在巴士底狱外,各个国家和城市的人民开始像巴黎人民一样,走上了反抗之路。

这一时间内,俄国街头、英国、美国等,人民高喊“自由”“平等”,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历史长卷之中。时代变得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此起彼伏,枪声有时突然响起,宁静的生活伴随着恐惧,伴随着不安。这种生活之中,农村、农民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二、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现实主义画派主要分为两个画派:巴比松画派和挪威画派。两个画派以地点为标识,衍生出浓郁特色的两支分线。前者更看重生活的本真,而后者则奉行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一)巴比松画派

19世纪的欧洲,同一片天空下,不同阶级的人们生存状态是不一样的,不实用的浪漫主义画派做法被渐渐丢弃,绘画创作者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客观的观察现实生活,还原现实生活的本真面貌,并通过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来揭露典型环境。

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画派分割有巴比松画派和挪威画派。巴比松画派最著名的代表是巴比松7星,即米勒、柯洛、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 。7个隐居士将法国丹枫白露宫附近的巴比松村当作临时的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原封不动地搬到画布上。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这其中,以米勒和卢梭为主要代表者。区别于卢梭的风景画,米勒则倾心于田园生活。在《拾穗者》之中,以金黄为主的暖调却一如反常地把希望推出画布之外,画面上,弯腰拾穗的老妇人表情凝重,她的身后是刚刚收割完的麦田。这种希望和苦难的强烈反差给观众一种压抑的感觉。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这句话巧妙而微妙的说出了现实主义画派的思想困惑。对于苦难的底层人民来说,他们渴望被拯救,实际情况是,主并不存在。从来都没有人见过天使,人们开始对心中的信仰表示疑惑。资本主义的愚民政策开始失效。

(二)挪威画派

18世纪70年代,以慕尼黑为中心,形成一个挪威年轻画家团体。代表者有汉斯·海耶达尔、哈瑞特·巴克等。他们没有把意大利打理,当作基地,而是选择返回挪威,并在1882年创办了自己的“秋季画展”。和米勒不同,他们把风景当做主要题材,并强调主体事物的文学性和象征色彩,在他们的画作之中,民主,自由,个人,国际相互交错,相互勾连。

正如克罗格所说:“所有民族艺术都不是好艺术,所有好艺术都是民族艺术。”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更多的艺术家开始去把精力花在绘画的实际过程之中,而不是越俎代庖,粗鲁地去解决社会和人类的矛盾,社会和自然的矛盾,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可以说,挪威画派把绘画分流做到极致了。

三、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接近性

写实主义绘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接近性。不同于浪漫主义的遥不可及,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生活化。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儿”。在这一流派的作品之中,模特不再是天使,不再是圣母玛利亚,不再是圣徒,而是随处可见的农妇,上街乞讨的孩童,食不果腹的老人,剥削的资本家……鲜明的特点赋予每一个人物角色不同的时代气息,在他们的作品之中,观众可以越过时空,感受到飘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空那淡淡的阴霾。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好的一幅绘画作品,可以让人们透过色彩、构图、人物感受那个时代的更迭。当小人物,小事情,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成为素材,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便会精心雕琢。站在历史的宏观,并不能对历史一览无余,反而,透过生活中的一个个小人物来窥视时代的变化。在这些人物的背后,有着时代的缩影,在这些人物的背后,一个时代在气喘吁吁。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二)真实性

现实主义又被称之为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不同的是,现实主义开始强调真实、真诚。在很多绘画创造者的眼中,他们认为美是无瑕疵的,是遥不可及的,是高高在上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细腻,是《自由引导人民》的凄美。而现实中,残缺称之为美,苦难称之为美,真实称之为美,白璧无瑕是虚幻的美,瑕不掩瑜才是常态美。浪漫主义从神坛跌落,摔碎到地上,成为一粒粒老妇手中上可以充饥的麦穗,成为现实主义画者的笔。这种现实,是真实的,而真实属于永恒。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三)文学性

有人说,绘画和文学并不相通,绘画是绘画,文学是文学,但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是一部好的绘画作品。同样的道理,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也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这就像是历史的画卷,娓娓道来人们的艰辛,这是时代进化的缩影,每一个笔触,每一个用色,每一个个构图,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饱满而鲜活,就像是朗朗上口的文学作品,读起来让人印象深刻。文学性在于可读性。一副好的作品,不仅可以看,也可以“读”,读里面的深层韵味,读跌宕起伏的辗转人生。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四)苦难性

现实主义作品不等于直接的卖惨。它不是以展示人们的苦难生活,高调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为主要主题,而是真诚的把自己的眼睛当做照相机,把自己的画笔当作记录仪,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真实的记录起来:农村生活的恬静,农村生活的辛酸,农村人民的善良朴实,农村人民的苦难,万象生活平铺在一张纸上。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说,这种苦可以被歌颂,难可以被共鸣。就如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回报以歌。”在苦难之后,光明才是永远的主题,永远的期待。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四、现实主义画派对于后世绘画创作的思考

现实主义画者像是一位位苦行僧,他们没有把太多的主观情绪堆在里面,而是看到什么画什么。他们把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大多数的观众。这种“留白”也是很多流派所没有的。

(一)艺术来源生活

艺术一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脱离人民脱离生活本质的艺术是并不存在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是因为这是画家对于生活的还原和记录。和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不同的是,现实主义画派越来越把生活的真实放在第首位,这对于我们后世的绘画创作的启发也是很大的。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在后续的绘画创作之中,创作者应该注重去展现生活的零碎,而不是去零碎的展现生活,艺术是一个一体的东西,我们都会赋予作品可观性、生活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成为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

(二)创作者理应做到知行合一

很多绘画创作者会越来越倾向于从书本中获得灵感,以此来找寻创作契机,但是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画地为牢,而是应该走出书本,走进世外,走到田野,走到社会中去感受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绘画创作者如果想让作品具有灵性,那么,他就应该去积极感知人性,去用脚丈量土地,用手记录生活,用大脑去思考,用臂膀去承担,这是一个艺术家所应该有的模样,一味的纸上谈兵,并不会让艺术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能让它像常青藤一样保持鲜活嫩绿。

(三)艺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艺术没有具体的特定范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人说绘画是绘画,文学是文学。但是,这是不对的。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也可以具有文学美,建筑美和音乐美。美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它是一种通感,只要可以让人轻松感觉到,那么这幅绘画作品便是成功的,在绘画创作中创作者应该站在第三视角,不偏不倚的去记录,去传递,而不是去说教,去领导。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因此,创作者在闲暇之余,也应该跨出自己的绘画范畴,积极的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去欣赏一些建筑作品和音乐作品,以此来达到情感的共鸣,和对美极致的追求,这样才知道自己要求的美是什么?

(四)大美是至真至善

美不是皮囊,美在于至真至善,在于大道之简,美是天然去雕饰,是清水芙蓉。所以,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绘画创作者也应该学习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真”和“简”。没有多余的色彩和线条,却可以勾人心弦,美的惊心动魄。

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者:地上霜和白月光

总的来说,现实主义画派的艺术风格是写实而不写俗,求真而不求伪。这种真有质感,有分量,同样,也有一批观众去一遍遍欣赏,一遍遍回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