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龈交

 昼三夜二205 2020-07-01

龈交

《针灸穴名解》:

 《灵枢·经脉篇》:“手阳明之脉,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循鼻入上齿中”。本穴有二,在上下门齿正中缝隙中。上者属督,下者属任,两者均为任督二脉之交会。故名“龈交”。上下齿缝虽不连接,由于人中、承浆两会穴,手足阳明两经左之右,右之左(手阳明于人中交叉,上至鼻旁,足阳明于承浆交叉,上至额角)两经四线,循口环唇,任督两脉之连系,由口角两旁之线,接引交会,而任督两端籍以相连也。本穴功用主要为泻头部督脉之气,所治为口齿鼻目巅顶等处之疾,但不及于耳。
    愚初学医时,对于任督二脉于口齿处相与连接,颇有疑问,及阅《内经》、《灵枢》,乃知古人早有明见。故一再提出以供同道参考。
    简录《灵枢·经脉篇》原文二段如下:
    “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入下齿中,还出挟口 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颊夹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观此两节经文,则任督相交一目了然矣。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督脉

《针灸大成》主治

主鼻中息肉,蚀疮,鼻塞不利,额頞中痛,颈项强,目泪眵汁,牙疳肿痛,内眦赤痒痛,生白翳,面赤心烦,马黄黄疸,寒暑瘟疫,小儿面疮癣,久不除,点烙亦佳。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

《中国针灸学》

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龈交
【位置】在唇内齿上龂缝中。(《甲乙》)
【取法】正坐或仰靠,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之移行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颔内槽神 经分支。
【主治】齿龈肿痛,口㖞口噤,口臭,齿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癲狂,项强。
【配伍举例】《千金方》龂交、上关、大迎、翳风,主口噤不开引鼻中。
《资生》龂交、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
《大成》口臭难近:龂交、承浆。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督脉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