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早点看这本宝藏写作书,我错过了一个亿

 昵称tfKn5 2020-07-01
没早点看这本宝藏写作书,我错过了一个亿

01

叶圣陶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在语文课本中都见过。

都知道叶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但其实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语言学家。他与语文学家夏丏尊合著的《文心》一书,在当时的民国被作为语文教科书使用,影响了一代青年。

今天讲的《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本书,也是讲写作相关的内容。

没早点看这本宝藏写作书,我错过了一个亿

市面上追求又快又好的写作技巧类书籍,初看惊艳,看多了总觉得写文章就像是流水线作业,写文章的人更像是写作民工。

这时拿起叶先生这本书,就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书上内容于平淡中见真章,对于「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命题,讲得透彻易懂。没早点看到这本书,我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先说明一下,如果是想看怎么写出套模板的「公式文」的话,这本书不太适合,这篇文章也不用看下去了。如果是对写作本身有疑惑的话,文章或许还能帮你指路一二。

02

全书分为五部分: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寻找材料、怎样写作、如何修改、如何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

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在平常写作中会遇到的关键问题,书的内容虽说有些重复了,但仍是干货满满。

首先,写作是什么?

书中说:写文章就是「用笔说又老实又明确的话」

也就是说,写作是说话的另一种形式。

没早点看这本宝藏写作书,我错过了一个亿

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写作的普适性,谁都会说话,既然会说话就该会写作;

二是写作的可学习性,谁也不是天生就会说话的,都是慢慢练习,熟练了有些话不用想就脱口而出了,写作就是如此。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写作难,一个是因为错把写作当成很了不得的东西,还有一个是因为没养成习惯。

就拿说话来说,如果人类打出生就是用脑电波交流,冷不丁要推广说话,就会觉得说话很难,也没有必要。

但在现实世界中,说话是我们彼此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因为必要,就很少有人说它难,都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说话。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如果不把写作看做一件难事,而是像平时说话一般,看做是你跟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是生活的必备技能,哪怕难,你也能去熟练掌握它。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写作,不管是发朋友圈、写日记,还是工作上写计划总结、策划方案等,都跟写作息息相关。

03

将写作看作说话,很多问题就算不得问题了。

先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材料从哪来?

想想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觉得什么时候最有话说?

大概都是说自己经历过或者亲眼见证过的事情的时候吧~

所以写作也是写跟自己相关的内容最容易入门,写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写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写出一些「深切的正确的经验」,自然不愁没东西写。

接着就是开始写了。

这就跟说话有些区别,文章篇幅有限,还是要写得简洁明了,只写自己真切「见到」的东西,围绕一点内容开始展开,保持中心不散。

当然,刚开始会有点难,多练习练习就好了。

写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步骤——修改。

没早点看这本宝藏写作书,我错过了一个亿

有几个评估的点:

1)立意:一篇文章的立意该是正确且有意义的。这其实应该在写作之前就先确定好,如果真到修改时才发现立意不对,也不要试图强行去圆它,要么大幅改动,要么重新另起一篇,更有价值。

2)通顺:立意对了,还要确保文章是否通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文章的逻辑不出基本的差错,可以用读出来或者在心里默读的方式,来检查错别字、句子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等,将不符合阅读习惯的内容进行删改,直到自己能通顺地读完这篇文章。

3)修辞:「修辞立其诚」,怎样的词语才能将你真切的心思表达出来?这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找出最适合的字眼来成就文章。

同时,因为人的能力不是固定死的,而是会不断进步的,刚开始写东西时,不要因为怎么改都改不好就沮丧,连海明威都说:“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没改过的文章算不上什么好文章,还是要尽当前最大的努力去修改,每修改一次,进步就多一点。

04

会写文章,还要会看文章。

怎么分辨一篇文章是好是坏呢?

一篇「好」的文章,最基础的标准是要「通」。

一篇「通」的文章,用词要得当,篇章要调顺,读起来既上口又入耳,就像在河上行船,很自然地从这岸飘到对岸,不费什么力就把文章读完了。

在「通」的基础上,加上诚实、精密两味药,「好」文章自然就出来了。

诚实是要写自己最有感触的内容,跟世界分享你最真切的正确经验;

精密是将诚实的内容尽量还原地写下来,写得鲜明、准确又生动,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想想以前看的觉得好的文章,是不是都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或是如临其境,或是感同身受,能打动他人、影响他人的才是「好」文章。

05

最后小小总结一下:

这本书写的多是偏理念性的东西,可能有些人看了之后会觉得什么都没讲,既没什么可以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小妙招,甚至还有一些内容重复了。

但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打破人们一直以来对写作的刻板印象:

第一,写作不是某一群人的特定权力,更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大家都应该学会的一项生活必备技能

第二,既然是技能,就不会像吃快餐那样简单,好文字要经过多次的打磨雕琢才能成型;

第三,文字背后最重要的是立意,好的观点和看法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和思考。

没早点看这本宝藏写作书,我错过了一个亿

怎么看待写作这件事,也是怎么面对挑战这一人生命题。

写作犹如说话,说话可见为人,苦差与美差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让人不得不做,一个让人上赶着做,能在苦差中找到乐趣,自然就变成了美差。

学会接纳,并在不喜欢中找到喜欢,获得成就感,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本书,适合「不知其然」的人入门,更适合「知其然」的人进一步「知其所以然」。

“文非有益于世不作”,这是流传下来的写作真谛,也是吾辈追求。

文/拾光 图/《黄金时代》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