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名亭(四)【圖文】

 還舊樓主. 2020-07-01
 
    三十五、江苏无锡二泉亭
 
 
    二泉水系包括上、中、下三池,上、中池在泉亭内,上池圆形,深1.94米,上有八角形石栏,其边长各0.80米。中池毗邻上池,两者相距仅0.65米,方形,深约1米,其上的方形石栏每边长1.40米。两池呈天圆地方之像,又在池的上方凿水口相通,由于宋高宗赵构在绍兴辛巳年,即公元1161年,曾在此酌泉,“故其后设栏卫护”,所存青石围栏,均系明代遗物。保护上、中池的泉亭,始建年代不详。据南宋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孙觌《惠山陆子泉亭记》载:“泉旧有亭覆上,岁久腐败,又斥其羸,彻而大之,广深袤丈,廓焉四达,遂与泉称。”主持重建工作的,是惠山寺僧法嗥,又传因赵构曾驻跸酌泉,重建的泉亭在亭顶装饰双龙戏珠,题额“源头活水”。赵构这次“酌泉”还留有一段掌故:由于放在泉井上的“汲桶有吴安二字,盖阍吏姓名,而侍卫见之皆喜,谓吴地可安也”。到了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的清明节,江南才子文徵明与友人蔡羽、汤珍、王守、王宠、潘和甫及弟子朱郎,茶会于二泉,文徵明为此作《惠山茶会图》,图中绘有二泉亭。该图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97年被印成茶文化邮票,公开发行,该亭现建筑为清末重建,亭壁嵌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天下第二泉”石匾。
 
 
 
 
    三十六、江苏扬州四望亭
 
 
    江苏扬州四望亭,位于江都县学街的东首,汶河路的西侧,关于其始筑年代,一种说是在南宋的嘉定年间,一种说是在明代的嘉靖年间。关于第一种说法,据《万历江都县志》一书引宋代的《宝佑志》上记载:“四望亭在州治南,宁宗嘉定年间,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崔与之建。”,说的便是这座“四望亭”的修建背景。关于第二种说法,据《乾隆江都县志》记载,该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并且在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进行修葺,该亭原名“文奎楼”,后更名为“魁星阁”,是当时江都县学的组成部分。而关于现今这座“四望亭”,是在清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二月,太平军攻占了扬州,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率军北伐,曾立昌则留守扬州,于是便“架木四望亭,伺城外”,故称四望亭。
    该亭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故也有“过街亭”之称。第二、三层围以古朴的窗栏隔扇,登梯而上,推窗四眺,市区附近景色可一览无余,每层亭檐都有八个飞角,三层共24个,每个飞角都挂有风铃,风吹铃响,声调悠扬。关于“四望亭”,民间还流传一首“四望亭,三层阁,让在亭上探马脚,马脚到,吹角号,打得清军往回跑。扬州城有红头军,吓得清兵不敢到。”的歌谣,而且四望亭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文物之一,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七、江苏扬州之乐亭
 
 
    江苏扬州何园乐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的“何园”之内,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
    何园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片石山房在东园南面,园居院落则被东园、西园和片石山房包围,其园内的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被围绕长廊在中间的这座“四角小亭”,也成了为这座园林之内最好的点缀,十分相得益彰。
 
 
 
 
    三十八、江苏镇江祭江亭
 
 
    祭江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古称北固亭,北固山北枕长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使这里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相传三国时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尚香听说刘备病逝白帝城后曾在此祭夫投江,故称祭江亭。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高约53米,长2公里。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庙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顶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说。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峭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苏武、米布、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新中国成立后,中峰、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1986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
 
 
 
    三十九、南京煦园鸳鸯亭
 
 
    南京煦园鸳鸯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总统府之内的煦园,煦园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又称“复园”相对称。现在的煦园已经与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南京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是晚清江南园林保存较好的一处,也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作。煦园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成祖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府花园,后作为清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被辟为天王府的一部分,经过历代修葺,终被誉为“四朝胜迹”。煦园之内有一座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的假山,为南假山,山中有一个“六角亭”形似两座亭重叠而成,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方胜连环,浑然一体,形影相随,须臾不可分离,便是“鸳鸯亭”,这种亭的形制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史上是比较少见的。鸳鸯亭从形制上讲,跟之前我已经分享过的“方胜亭”和“双环亭”的形制是一样的,但只不过,它还是两个“三角亭”合在了一起。整座“鸳鸯亭”飞檐翘角,亭子也为双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浑然一体,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型别致,形影相依。要说这座亭的名字的话,两座“三角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整体,也很像是一对互相依偎的“鸳鸯”一样,颇有一种“在天愿作比翼鸟”的感觉。

    四十、福建福州道山亭
 
 
    道山亭是程师孟所建,并约请他的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作《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面貌、风土民俗,旁有篆刻“天章台”,元朝萨都剌曾在此吟成《天章台上晚酌》一诗,道山亭之东有两块奇石,现有道山亭为1955年重建,1980年重修,2008年修葺一新,亭子为木构八角形,周边长12米,亭高6米,青石浮雕石础,水泥地面。双檐翘角,顶饰南瓜型,仰面四层叠井,一层三横栏人字叠井、二层长寿字形叠井、三层拱门形叠井、四层七重来复形叠井。井顶如覆碗,中悬一朵玫瑰花,木构均加纹饰彩绘,图案精美。亭子建在十多块奇岩怪石组合的高埠上,七向设美人靠,供游人歇脚纳凉,东向为门,登12级台阶上亭。新挂亭额“道山亭”由书法家吴乃光题写,楹联两副,门联:“篷溯景物闲中静,城廓楼台到处深”。亭内还有一幅柱联:“江光回抱千峦迥,树色遥连万井阴”,分别摘录先贤郭柏芗、许鼎诗句,由长乐人郑述信书写。《道山亭记》全文共600多字,记述了乌石山的风景和福州山川形势,风土民情,由书法家林希书写勒碑。
 
 
 
 
     四十一、江西九江浸月亭
 
 
    浸月亭又名“烟水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点之一,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直到明朝末期,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的旧址之上,两座亭子便产生了这样的一种交集。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清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直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有规模。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旧时,烟水亭是本城民众祭祀先贤的香火之居,五贤阁内纪念的五位贤士和贤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烟水亭石级两旁有藏剑石匣一对,立于亭前石级两旁,有纳峰藏剑之意,据载: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骚扰,按阴阳家之说,皆因郡城面对庐山双剑峰所致。
 
 
    四十二、江西九江琵琶亭
 
 
    琵琶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侧处,面临长江,背倚琵琶湖,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从唐代开始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重建。这次重修是由著名制瓷大师,历任淮关、九江关、奥海关监督,兼督陶使沈阳唐英主持。关于这座古亭的重修,在清代的《冷庐杂识》当中有载:“乾隆癸亥观察沈阳唐公英重修,增建高楼,题额曰‘江天遗韵’。壁刊白傅遗像,是南薰殿本。”。重建之后直到咸丰年间时又在兵灾之中被毁,到了1988年3月全新琵琶亭才在现今的地址上重建了,整座琵琶亭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个庭院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筑琵琶亭座落在临界江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亭高20米,双层重檐,悬挂着刘海粟大师题写的 “琵琶亭”金字大匾额,亭台气势磅礴,熠熠生辉。
 
 
 
 
 
     四十三、山东济南历下亭
 
 
    历下亭是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所以便被命名为历下亭,也称做古历亭。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在宴席之上,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诗中第一句叙述李邕驻临济南,设宴历下亭,第二句说明了历下亭古老历史,当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而接下来诗句描述的是亭内外景物和宴饮的情趣,以及对日落将席散,盛情难在的感慨。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四十四、山东曲阜杏坛亭
 
 
    山东孔庙杏坛方亭,杏坛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即公元1024年,孔子的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从此之后,“杏坛”一词,便成为了“教育圣地”的代名词。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即公元1267年进行了重修,明代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又将其改造为重檐方亭。到了清代,一向崇尚儒学的乾隆皇帝更是亲自为这座古亭题写了匾额。此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十字结脊,亭内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碑及乾隆“杏坛赞碑”,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在这座杏坛方亭之前还有一座石炉,石炉雕刻十分精美,颇具文人气质,是一个金代的文物。
 
 
 

    四十五、山东泰安五松亭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桥,北邻朝阳洞,建无考,明、清重建,原为3间,1956年扩为5间,1978年又翻修屋顶。亭面阔16.1米,进深6.05米,通高5.75米,建在四层条石垒砌的石基上, 台基高10.4米。亭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檐柱为方形石柱,内柱为圆 形木柱,卷棚歇山顶,前后两面每间均装四隔扇门。亭两端也各开一门,装隔扇门四扉,亭东北有房屋3间,面阔8.65米,进深5.14米,通高5.3米,三柱五檩五架梁前廊式,重梁起架,单脊仰瓦硬山顶,装四隔扇门,次间开窗。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时中途被雷雨所毁,因其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附近山腰有古松一株,找枝下垂以招手迎客,故名“望人松”,又叫“迎宾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