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名亭(五)【圖文】

 還舊樓主. 2020-07-01

    四十六、山西晋祠松水亭
 
 
    山西晋祠松水亭,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名胜风景区内,在八角莲池西面,苗裔堂东面,建于清代乾隆末年,亭名中的“松水”二字,取自于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该亭为长方形四角亭,卷棚歇山顶,面宽三间9米,进深二间5米,面积45平方米,前后明间辟门。在松水亭之上挂有一副木联上书“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乡”,而这幅对联也概括了晋祠的地方特色,充满了诗情画意,堪称晋祠楹联中的佳品。而在另一侧也挂着一幅对联,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所题写的太原晋祠松水亭联,上联是 “圃蕊城萝随点缀”,下联为“事来功赴谢玄虚”。与乾隆同时期所修建的古亭,尤其是在山西地区的古亭相比较,“松水亭”的形制应该说是非常特殊的,它并没有很多的“奇巧”结构,而是更具有实用性。这座长亭的封顶形式,采用的是一种“无脊”的方式,整个亭子顶部所呈现的弧度十分的平滑,应该说是这座长亭之上最大的亮点。在松水亭小憩,十分惬意,特别是夏日的晚上,坐在亭中,可闻水流声,可观水中月,会顿觉远离尘世,烦恼全消,令人陶醉。
 
 
 
 
 
    四十七、陕西西安沉香亭
 
 
    沉香亭,为原唐代兴庆宫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原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龙池东北方,1958年时西安市政府在原址复建,成为西安兴庆宫遗址公园标志建筑之一。这座沉香亭,有着很多的传说和故事,而且除了这座建筑的独居匠心之外,围绕着它最为典型的一个景观就是花团锦簇而且颜色各异的“牡丹花”。
    传说中有说沉香亭是供唐明皇和杨贵妃夏天纳凉避暑的地方,传说中它全部都是用一种名贵木材沉香木建成的,所以才称作“沉香亭”。天宝初年的一个春天,唐玄宗曾带着杨贵妃在梨园弟子的侍奉下来到沉香亭欣赏遍地绽放的牡丹花,不仅如此,天子、贵妃、名花、歌手都已经在场,而就在这时候李白来了,不过他却是带着醉态来的。正是因为“沉香亭”在唐代正当国力鼎盛的时候,拥有过那样的辉煌时刻,因此被后世很多的文人墨客所称道,宋代的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便曾写下《贺新郎·听琵琶》一词对“沉香亭”以及昔日的辉煌进行描述。虽说现如今的“沉香亭”是1958年在唐代兴庆宫的遗址上重新兴建的,但是,却是有诸多的学者进行了多方的考证之后才开始兴建的,已经尽最大限度地去追仿“沉香亭”当年的风采了。除此之外,在“沉香亭”落成之后,郭沫若先生、书法家赵朴初先生还分别为该亭题写了匾额,郭老的匾额挂于亭子的正西面,赵老的匾额悬挂于亭子的正东面,两位书法大家的题字也为沉香亭增色不少。与此同时,沉香亭的建筑范式也成为了西安恢复仿建唐代建筑的样板,现如今的西安城内虽说是高楼林立,但却有不少建筑是仿照这座“唐风古亭”的风格所修建的。
 
 
 
 
    四十八、陕西西安一真亭
 
 
    陕西西安一真亭,位于陕西西安华觉巷的清真大寺之内,由于这座清真寺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而且规模较大,所以又被称为“东大寺”。一真亭,又名“风凰亭”,是一座集牌楼和亭阁于一体的独特建筑,其之所以又被叫做“凤凰亭”,是因为这座亭的结构其实是三亭相连,很像是凤凰展翅一般。一真亭的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形若凤头,两侧亭子为三角形,亭东檐下悬有“一真”雕龙小立匾,是在明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时,由兵部尚书铁铉手书,除此之外,在一真亭的背面正中的亭额之上还写有“包罗宇宙”四哥大字,经由该亭通往大殿月台的甬道两侧均为海棠形的鱼池。建造年代,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但是一真亭所在的“东大寺”却是建于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再加上这座亭上还有明代初期兵部尚书所手书的立匾,那能够得出的判断是,这座亭至少应该在唐代和明代之间所修建,并且后世也曾有过多次的修葺。
    这座具有典型汉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建筑,会出现在一座“清真寺”之内,足见自唐代之后的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这座东大寺更是是我国建筑雄伟、环境清幽、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驰名世界的伊斯兰寺院之一,就位于西安鼓楼西侧的化觉巷内,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此外,从“一真亭”这个名称来看,似乎也跟这座大清真寺有着一定的关联,毕竟都有着一个“真”字,当然,这个只是我个人一种“猜测”而已。
 
 
 
 
    四十九、上海古漪园幽赏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园林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离市中心21公里,占地10公顷。它以绿竹猗猗、静曲水幽、建筑典雅、楹联诗词以及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园林正门向南朝向沪宜公路,西近南翔老街、云翔寺,北联沪嘉公路,占地面积130余亩。园林包括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四大景区,内有逸野堂、戏鹅池、青清园、南翔壁等著名景点。古漪园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古猗园原名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园林的名称取的是“绿竹猗猗”之意,后来在乾隆二十一年,即公元1746年进行了重修,并且更名为“古猗园”。
    幽赏亭处于古猗园北隅,对面逸野堂在月光下犹如广寒宫,中秋之夜登亭远望,如置身仙境,幽情顿生,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一座构建十分精巧的“六角亭”,关于“六”这个数字在古建筑当中也非常的常见,大多取的都是非常吉祥的寓意,比如“六”在《周易》当中为坤极,有“元亨利贞”之意。在“幽赏亭”的四周,环绕着很多的树木,在夏秋之际,在这里驻足观景或者休息都能感受风习习吹来,十分的凉爽。
 
 
 
 
    五十、上海嘉定白鹤亭
 
 
    上海嘉定白鹤亭,位于有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的古猗园之内,此外,古猗园也是江南名园之一。白鹤亭高9米,五角高翘似孔雀开屏,亭尖成五方宝石形,尖顶是一只昂首展翅凌空欲飞的丹顶鹤。
    白鹤亭是为了纪念“白鹤南翔”而建,是古猗园最古老的名胜建筑之一,而关于“白鹤南翔”却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距今1500年前的梁代天鉴年间,有人在现今上海“南翔古镇”的位置挖土,发现了一块白色的巨石。后来便有一对丹顶鹤飞来栖于石上,当时的高僧德齐和尚边认为这里是一块佛地,决定在此建造佛寺。说来也怪,从那之后,每天丹顶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献款,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不久就筹集到一大笔钱,动工建造寺院。寺院建成之日,丹顶鹤却南飞一去不返,后人怀念那对丹顶鹤而将寺名更为白鹤南翔寺,南翔古镇也由此而得名,白鹤亭也由此而来。
 
 
 
 
 
    五十一、四川成都八卦亭
 
 
     四川成都八卦亭,位于四川成都道教庙宇青羊宫内,始建年份无据可考,在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进行了重现,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八卦亭”。整体建筑共有三层,建于重台之上,两重飞檐,四周没有墙壁,只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石门槛成月牙菜,圆形地坪铺着赭色石板,向南正门是十二属太极图的浮雕,造形古朴典雅形象地表述了道教精深的宇宙生成学说。整座亭为木石结构,相互投榫衔接,不加一栓,不用一楔,而是用枋、梲、柃、桷等凿成穿孔,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丝入扣。亭高约二十米,宽约十七米,底座呈四方形,赭色石板栏杆,上下两层均为八角形。塔上的每层飞檐之上都有精雕细刻的狮、象、虎、豹等瑞兽的形象,这些瑞兽全都镶嵌在了雄峙而起的翘角之上。由十六根巨石凿成双排擎天石柱,其中,立在外檐八角角端之上的八根盘龙柱,是八卦亭的艺术精华所在。腾云驾雾,栩栩如生的浮雕镂空的八条金龙,盘绕柱上,气势磅礴。而黑柱、白云、金龙,色彩分明,是我国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
 
 
 
 
 
    五十二、四川绵阳子云亭
 
 
   子云亭,是为了纪念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而建造,扬雄,字子云,是当时的蜀郡成都人。汉成帝时期曾出任黄门侍郎,是皇宫内侍从皇帝,传达皇帝诏令的官职。扬雄少年用心专注,博学多才,“博览无所不见”,曾经“专精大《易》、耽于《老》《庄》”。精通训诂和文字学,喜好辞赋,仰慕司马相如,有相如遗风,早年曾有《反离骚》、《广骚》、《蜀都赋》、《成都城四隅铭》等作品,中年时期被诏入宫,有《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和《长扬赋》等作品成为其代表作。据文献记载:子云亭在历史上四川有三处,一处是成都扬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已不存,遗址亦众说纷纭。另一处是修建在郫县城郊扬雄故乡的子云亭,清代乾隆年间迁建于扬雄墓侧,亭已不存在,只剩下土台一座,至今犹存的就是绵阳西山景区的子云亭。子云旧亭在扬子云读书台上,读书台位于凤凰山左翅膀端之山畔,为一上面平坦的坚硬盘石。1987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凤凰山凤头上新建子云亭,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高23米,共三层,集楼、台、亭、阁于一体,外形典雅,雄伟壮观。
 
 
 
    五十三、浙江杭州放鹤亭
 
 
    杭州孤山放鹤亭,位于杭州孤山之北,初建于元代,为郡守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建。现在的放鹤亭为1915年所重建,是一种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石碑通高2.4米,宽2.94米。该篇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碑上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舞鹤赋》全赋共有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舞鹤赋》全赋共有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放鹤亭旁还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养“鹤皋”的鹤冢,这处景致曾被誉为“梅林归鹤”,也在清代成为“西湖十八景”之一。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一生不娶不仕的林逋,不仅留下了很多首传世佳作,并且还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不得不说是极具超然世外之风骨的。
 
 
 
 
 
    五十四、浙江杭州湖心亭
 
 
    浙江杭州湖心亭,位于杭州著名的景点西湖的中央,该景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其中湖心亭与“蓬莱”相对应。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称“湖中三岛”,在西湖中形成所谓“蓬莱三岛”的鼎足之势,同时它也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和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亭。在宋、元时杭州便有湖心寺,后来倾圮,到了明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当时的知府孙孟又在湖心建了振鹭亭,后改称为清喜阁,便是湖心亭的前身。该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亭西为南高峰、北高峰,在湖心亭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被称为“湖心平眺”。乾隆皇帝来到此处游玩时,曾在亭上题过“静观万类”的匾额和“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的楹联。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之意。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进士胡来朝还曾写过一篇《湖心亭柱铭》以专门来记述在湖心亭所观之景致。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湖心亭”是1953年重建的,整座湖心亭之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翘角飞檐,外观两层,黄色琉璃屋面,显得既堂皇又庄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