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评价很犀利,但不及金庸风趣幽默

 心灵牧场书馆 2020-07-01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面临着百废待兴的情况,但是经过我们的革命先烈不断的努力创新终是让中国重新崛起。

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不断的进步。

许多文学家的诞生,让中国文坛百花齐放,但随着文化的兴起,一些矛盾也从中中滋生。

说起近代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算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可他却饱受外界质疑,甚至连我们熟悉的易中天老先生也对其进行犀利的评价,金庸老先生也在玩笑中风趣的对其评价,那他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早年经历,文学功底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余秋雨,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平凡的务工人员,于是余秋雨也是和平常小孩一般渡过着属于自己快乐的童年。

到了读书的年纪后,余秋雨被送到了老家的小学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这也是余秋雨第一次接触到了文学,并深深的为其着迷。

随后小学毕业,余秋雨来到了培进中学读至高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想着来到大学好好专研文学的他,却被学校安排到了农村参加农业劳动。

这让余秋雨郁闷不已,但也只好听从学校的安排。

但命运总爱和人们开玩笑,之后“文革”开启,因为有人检举其父亲余学文先生曾发表过错误言论于是被关押入狱,叔叔余志士先生又被造反派暴徒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整个余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母亲也因为这个整天郁郁寡欢。

得知这个消息的余秋雨焦急不已,只好回到家乡为母亲分担生活压力,可这也并没有改善家中的环境,还因为其父亲的原因被下放到了27军军垦农村服劳役,日子过的极端艰苦,但或许也是因为有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导致余秋雨之后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好在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久,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周恩来总理为了挽救国家的教育,开始布置复课,找学者编写教材,希望这样可以让停滞的教育从小振兴起来。

而余秋雨也响应了号召来到上海被分配到了复旦大学鲁迅教材编写组,而他的主要任务则是摘要一些自定的内容,希望他可以潜入当时的上海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外文书库,重新编写《世界戏剧学》,而这个时期正是与以“革命样板戏”为旗号的极左文化专制对抗的时候。

经过一番努力后,由其编写的教材被批判为“右倾翻案”,听到这个消息后,余秋雨赶忙逃往了浙江省奉化县大桥镇半山一座封闭的老藏书楼研读中国古代文献。

一直到之后“文革”结束,余秋雨才从山上回到了上海。

一回到上海,余秋雨便投入到了重建当代文化的活动中,陆续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等一系列文学教材,并一举斩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等数项奖项。

并在上海各大文学前辈的推荐下晋升为正教授,也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之后更是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院长。

人物评价,褒贬不一

虽然在文坛获得了至高的荣耀,但余秋雨先生却还是免不了被人评价,而其中要数易中天老先生的评价最犀利,金庸老先生的评价最幽默风趣

关于易中天老先生,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他幽默风趣的表现方式,和他平易近人的讲解故事,让他赢得了许多观众们的喜爱和追捧。

但是对于余秋雨先生,他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不止一次的在公共场合公开评价余秋雨老先生。

还曾经说过余秋雨先生是“天下第一傻”,但是对于他的这种说法,许多文学家却不敢苟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要看一个人到底如何,最重要的是他在大家心中的口碑。

作为写出无数经典武侠小说的金庸老先生,是许多金庸迷追捧的对象,曾经有媒体向其询问对余秋雨的看法。

金庸老先生则是笑呵呵的回答道:“浙江人里会写文章还有余秋雨和鲁迅啊!”

这也足以看出在金庸先生的眼里,余秋雨有多高的文学功底,可以让他和鲁迅先生相比较。

而在余秋雨先生写散文之前,就已经是一位饱读中外文学的大学者了,他曾经说过:“写散文,就是要呈现一种学术著作无法呈现的格调。”

而曾经那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他作为写作最好的参考,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把这些事情与之相结合便有了著名的《文化苦旅》

但在小说,戏剧这方面,余秋雨先生却习惯用一些通俗的象征主义来表现出他想描绘的风景,并能把一些人生的哲学和深奥的道理贯穿其中,让读者可以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就如他在《冰河》的“自序”中所说:“为生命哲学披上通俗情节的外衣;为重构历史设计貌似历史的游戏”。而他正是为那位构建历史游戏的缔造者

小结: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一百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对于余秋雨先生而言,这句话正好合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他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他,但是他对中国文学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而这也告诉我们,不要片面的去了解一个人,或许在你眼里他是如此不堪,但在他人眼中是光芒万丈。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随着各种交友软件的层出不穷,交朋友的方式也变的更加方便,了解一个人的方式也变的特别简单片面,往往不合自己心意就一拍两散,而这也是当代年轻人孤单的原因,其实不妨自己大胆一点,去了解一个人,这样的你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