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稿启事:全国第一本老年才艺杂志《速读》征稿 | 今古传奇主办

 文学天空 2020-07-01

原创声明:本征稿启事由《速读》杂志编辑部主任李新梅老师授权《文学天空》网刊发布。

全国第一本老年才艺杂志《速读》由湖北省文联主管、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主办的省级刊(是一本公益性杂志,无稿费,有精美样刊一本,上刊的作品优先推荐每年一届的全国老年才艺大赛组委会。),以"速读天下才艺,分享快乐人生"为办刊理念,通过一刊(《速读》)、一赛(全国老年才艺大赛),立体打造"老年文化圈"。刊物公开发行海内外,全方位展示文艺家风采,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间,企图对老年朋友交朋纳友、寻亲访祖有所贡献,并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氛围中,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经典。

征稿启事:全国第一本老年才艺杂志《速读》征稿 | 今古传奇主办

一、主要栏目

名家论坛。每期邀请一位大家,开设讲坛。征稿内容含近照三张、简介一份、最新作品一件、文艺论稿一件。

回忆录。主题不限,个人的难忘经历(包括阅读体验)、家族回忆录、周年纪念录、亲友怀念志等均可投稿。

诗文联赋。体裁不限,诗词、散文、随笔、杂文、楹联、辞赋、小说、民间故事、童话、寓言、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均可投稿。

书法绘画。绘画类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水粉、水彩、彩笔、素描、速写等;书法类则软硬笔字体不限。

摄影家。每幅摄影作品需标注创作主题,不得进行电子修改或拼图制作,照片尺寸要求在6寸以上,电子投稿则不小于3MB、一律jpg格式。

手工创造。含篆刻、雕塑、刺绣、编制、泥捏、模型等,可个人或集体创作,成品不便邮寄时请拍摄图片,详解创作过程、创意目的。

万花筒。专为读者服务的广播台,可发布讯息寻亲访友、送出各种祝福、探讨养生保健小妙招等。

书香门第。展示世代崇尚读书,有书香门楣的深厚底蕴、书香传家的传统家风的家庭与家族。

老年大学风采。推介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年大学,来稿请注意充分展示优秀的校风校貌、独特的办学方针等。

征稿启事:全国第一本老年才艺杂志《速读》征稿 | 今古传奇主办

二、投稿要求

1、请附上500字以内个人简介、高清彩照1~3张、详细地址和电话、微信、QQ、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

2、作品自留底稿,无论刊用与否,一律不退还。速读杂志社对所有来稿拥有处置权。

征稿启事:全国第一本老年才艺杂志《速读》征稿 | 今古传奇主办

三、图书出版

速读杂志社与国内各专业出版社联手出版各类书稿,个人专著、多人合集均可,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不限。

出版发行办法:以独立书号或丛书形式出版,以畅销书或合作出版方式出版。国家标准书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备案查询。

征稿启事:全国第一本老年才艺杂志《速读》征稿 | 今古传奇主办

四、投稿方式(见图片)

五、附《速读》已刊发样稿:


1、回忆录样文——吕云洲《做客野人家》

做客野人家

作者:吕云洲


说我到野人家做客,你定以为这是弥天大谎,但只要你继续往下看,或许认可这不是伪命题。苏轼不是有“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的著名诗句吗?我正在试着续写这首《浣溪纱》呢。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秋日,我正和一群“社员”(当时农民的称呼)在地里做农活,大队主任告诉我们,国家成立了科考队,正在神农架寻找野人。当时很多人不相信,说野人这东西不过是一种传说,没影儿的事,哪里去寻?不过也有些老年人说,老辈子中的某某见过野人,甚至捉到过野人,从前盖章的印泥就是用的野人血。

放工回来后,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住在同屋的大爷爷。大爷爷可是早年见过世面的人,在乡间算是一个博物家。他对我讲,所谓野人就是“野人家家”,是猴精,见人就哈哈大笑,直到“家人”都笑晕过去。等人晕死了,见男人他就取财物,见女人就背回洞。野人洞里什么都有,吃穿不尽。

从那时起,我就想有朝一日去结一下野人缘,甚至梦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野人的人。

机会终于来了。十几年前,我参加在昭君故里——兴山县召开的一个笔会。我们十几个不同等级的作家在那里游山玩水或曰采风,听了一些关于昭君、屈原和野人的故事,写了一批浪漫诗文。笔会结束时,主办单位告诉我们,这里距野人出没地神农架不远,提议自愿报名到那里旅游。那时正值盛夏,刚下了几场暴雨,听说去神农架的路上翻了几辆车,死了几个人,大家害怕出事故,都不想去,结果只有我一人报名。主办方领导很抱歉,说没承想会是这样。我说没事,我自己赶车去。主办方让我打了300元钱的领款条,送我上了车。

我从热闹圈子里走出来,坐在从兴山开往神农架的班车上,好像一下子被抛到了爪哇国,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似乎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到神农架去的路况其实很好,路基稳,路面铺有柏油,只不过那路是盘山而行,绕来绕去,有时车临万丈深渊,如坐过山车一样惊险。想想前几天这里车毁人亡的惨祸,心里有点虚。不过沿途崇山峻岭、古木修竹,风景如画,引人入胜,后来新奇感战胜了恐惧感,心情渐渐爽起来,甚至荒唐地许愿早点见到野人。

班车像甲壳虫一样慢慢地爬,到傍晚才爬到木鱼镇,也就到了终点,停下不开了。我问司机哪里有住宿的地方,司机把嘴一努,说:“这条街有大小宾馆几十家,你自己去挑吧。“我挎着包,漫无目的地跟着人群走。这时隐约听到后面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回头看了看,没发现是谁。我想在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不会有人叫我吧,想必是听错了。我正要继续往前赶,忽然有人拍了拍我的包,叫我的名字。我扭头一看,一个熟悉的面孔呈现在我的面前。呵呵!这不是我的老乡贤云么?我说:“我是不是在做梦,或者真的遇上了野人?”

贤云兄掐了一下我的脸,说:“你真是有缘,遇上了我这个野人。”他自我介绍,他到神农架做山杂货生意已有四五个年头了。在这里做生意,初夏上山,深秋下山,忙半年闲半年,边做生意边避暑,过着野人般的生活,还算快活。

我说明了来意,就是想亲自体验一下找野人的乐趣。贤云兄说:“找‘野人’很简单啊,明天就能见到。”

我说:“你开什么国际玩笑,‘野人’还能约见不成?”

他说:“能啊,不信明天见分晓。”他叫我别找宾馆了,就在他的店铺吃住。

吃过了山里大萝卜炖的腊肉,晚上就住在店铺的夹层里。说来奇怪,这八月份的大热天里,他这里既没有蚊帐也没有电扇。我问他:“这不热吗,没蚊子吗?”他说:“半夜里不叫冷才怪呢,蚊子?蚊子不上山哩!”

果然,睡到后半夜,从房后香溪源里吹来阵阵清风,让人体验到秋天的凉爽。我拉了拉夹被搭在腹部,才感到冷热平衡。没想到酷暑季节的神农架是这样一处清凉洞天,正应了“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的山里民谚。

在淙淙的古泉声中醒来,一切都是那样清新安宁。洗漱完毕,我与贤云兄在隔壁一个早点摊吃了几根油条,一人喝了一碗豆浆,之后我打算告别去找野人。贤云兄说慌什么,随手拉着我去坡下的另一家早点摊,高声问摊主:野人今天在不在?”摊主也高声回应:“在后院喝绿豆汤。”

我尾随着贤云兄来到后院,只见一个胡须像马克思的胡须的人,在院里一张小桌旁慢条斯理地就着热腾腾的汤吃包子。贤云兄叫唤着:“野人,有家人要见你!”只见那人回过头来答话:“哈哈,别把家人吓着了,我在吃人肉包子呢!”

这一惊一乍,我倒真有点怕生。正面观察这汉子,一身迷彩服,面部被蓬松的头发、胡须掩去了一部分,似乎与传说中的野人有几分相似。端详之下,但见那人长着标准的国字脸,浓眉大眼,心中暗暗佩服这是一条好汉。

闹了一小会儿才平静下来。贤云兄向我介绍,眼前这位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进山探险的大名鼎鼎的张金星先生。10多年来,他孤身一人吃在山里,住在洞里,与野人同在一个维度里生活。他进山之初就蓄须明志:不揭示野人之谜不出山,不达目标不刮胡须。这些年,他不停地在野外搜索,发现了大量的不明脚印和毛发。

贤云兄原打算让张金星带我去见“张氏野人窝”,但张金星告诉我们,外省有几个专家要来神农架拜访他,他今天要在这里接车,不能回洞。

贤云兄说:“既然这样,我们就自己去找野人。”

我说:“还找啊?”

贤云兄说:“我们再去找一个野人活体。”

天啊!我算服了!

我们租了一辆小车向高山进发。这时我觉得耳朵“嗡嗡”地响,有飞机着陆的感觉。贤云兄对我说:“这是高山反应,一般人进入海拔两千米左右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按照常规线路游了神农顶、香溪源、燕天桠、玉泉河、风景桠、板壁岩、百草坪等10多个景点。

小车一路近乎仰视着向山顶奔跑,直通天路。再高再远终有止点,我们停在了神农顶野考营地大小龙潭。这里就是1976年9月我国历史上第一支野人考察队的大本营,算是我们今天寻访野人的第一站。贤云兄把我带到野生动物保护站,指着笼里一只金丝猴说:“这就是野人。”

我说这不是金丝猴吗,我在电视里见过这个蓝面仰鼻的家伙。贤云兄打断我的话,给我讲解起来。他告诉我,这只金丝猴是受伤后送到这里养伤的。金丝猴可是精灵,与人类一样是群居动物,具有家族性,像人类一样有配偶,有子女,甚至同人一样有午休的习惯。我见这猴子像孙悟空上蹦下跳大闹天宫,应该可以放归山林了。可贤云兄说:“那使不得,这个‘孙悟空’注定下半辈子在笼中度过。”原来,金丝猴一旦脱离自己的家族,就被族人视为叛变,归队后会被处死。这似乎与人类早期的习性同出一辙,难怪贤云兄把他们当“人”看待。

当我们来到百草园时,亲眼见到了原在戏文中听唱的民间草药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和文王一枝笔。原来江边一碗水是指药的根茎成碗状,是治跌打损伤的良药;头顶一颗珠是指此药“夏顶一枝黄花,秋悬一粒红珠”,为青丝红颜滋补品;七叶一枝花明白如名,当地人称“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男的治疮疖,女的治奶花”;文王一枝笔是一种寄生植物,有镇痛止血之功用。我算是开了眼界。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老望说:“这些药都是几千几万年前野人传给我们的呢,算是神农架四宝。”

我们还到植物园里参观了久负盛名的中华鸽子花,即珙桐,只是我们去的不是时候,那些空中白鸽花早已凋谢,要待来年的春天再现英姿。这里还有天堂鸟、极乐鸟、花媒鸟等珍稀鸟类。据说神农架有近四千种植物和一千多种动物,被称为“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真是名不虚传。

翻了一山又一山,爬了一岭又一岭,我们终于来到了神农坛,这可是先祖神农氏架梯采药的地方。神农塑像耸立在众山之怀,有七八层楼高,牛首人身,使人产生山中之山、天外之天的震撼。我站在附近一棵四五人合抱的古树下,一边拍下神农塑像,一边追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丰功伟绩。炎帝神农氏发明种谷,发明农具,发明陶器。特别是他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终于发明了茶饮和医药,这就是茶马古道和中华医药的源头。不用说,前边说的那四味民间草药应在神农采集之列。

据说神农氏出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那时的人祖算不算野人呢?我把这个观点提出来后,贤云兄说:“你说的对啊,我今天不是领你来看野人么。”司机老望也附和着说:“神农应是野人领袖。”

原来我们绕了这么多圈子,其实地名早就告诉我们了,神农架里神农氏就是野人──我们的先祖,或者说今天传得沸沸扬扬的野人也许是神农氏族的孑遗。

不虚此行。我没被野人笑晕死,而是活生生地闯进了野人家园,找到了另类野人,并在享受寻找野人的过程中,把自己混同成野人,给心灵找到了慰藉。

不过,人类必须警醒自己。引用一下张金星先生的话:“应把神农架归还野人,因为他们才是这里的原住民。”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应快快离去,还神农一片宁静的天地。即使要来,还得学古人“敲门试问野人家”,征求人家的意见后再跨过门槛。


作者:吕云洲 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枝江文史》杂志主编。


2、诗文联赋样文——张晓天《一只红尾狐的故事》

一只红尾狐的故事

作者:张晓天



计骗乌鸦

寓言名篇《乌鸦和狐狸》里讲道:狐狸看到树上有只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就奉承乌鸦的歌唱得如何美妙动听。可是乌鸦刚一张嘴唱,肉就掉到地上了,狐狸一口将肉吞进肚子里……

不过,故事还没有完。

一小块肉根本填不饱狐狸饥肠辘辘的肚子,狐狸将那块肉吞进去后,眼珠子转了几转,随后斜眯着眼睛笑了。

只见狐狸在地上打起滚来,嘴里还不停地叫道:“肚子疼啊,疼死我啦!黑心的乌鸦呀,你从哪里捡来的毒肉啊?害死我啦……”

开始,乌鸦在树上一直没有动,心想狐狸准是又在耍什么花招?后来,乌鸦看到狐狸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不禁心里窃喜:看来我捡到的那块肉的确有毒,多亏被狐狸骗去了,不然我就没命了。虽然狐狸刚才欺骗了我,是挺可恨的,但现在他替我中毒身亡,我就不该再记恨他啦!

于是,乌鸦飞下树,落在狐狸的头边祷告着:“狐狸先生啊,您替我而死,您安息吧。祝您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

乌鸦正闭目祷告之时,突然觉得疼痛难忍,身子好像被什么咬住了。乌鸦睁眼一看,自己已被狐狸狠狠地咬住了胸部……


智捉小兔

小灰兔头一回自己到外婆家去串门。临行前,兔妈妈一再嘱咐小灰兔:“路上不要贪玩,多加小心,不管遇到什么热闹都不要停下来看,一直走到外婆家。”

“记——住——啦!”小灰兔挎着一篮子蘑菇,一边答应着,一边跨出了家门。

森林里,阳光斑驳,百鸟齐鸣,到处散发着清香的草木气息。小灰兔心情愉快,一边唱着歌,一边往前走。

走着走着,小灰兔看见有几只猴子在大榕树上荡秋千,玩得好开心呀!小灰兔本想停下来看看猴子玩耍,这时他想起了妈妈的嘱咐,于是就当没看见猴子在玩似的,继续往前赶路。

走了一阵儿,小灰兔又看见两只梅花鹿伸着长长的犄角在顶架,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争斗得不可开交。小灰兔停下了脚步,想站在那儿看一会儿,此时他记起了妈妈的嘱咐,于是又向前赶路了。

正走着,小灰兔忽然发现红狐狸从他的身边窜过去,红狐狸也发现了小灰兔。

红狐狸想:“我要是追上去,小灰兔就要逃跑,追起来多累?这样太不划算啦。我不如来个省力气的办法,谅他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家伙,不会不上当!”于是,红狐狸用嘴叼着自己的尾巴尖,在原地旋转起来。

小灰兔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狐狸的这种游戏。以前,它曾和妈妈暗中看过狐步舞,那么这是狐狸的旋风舞吗?它旋转得那么快,也不头晕?我可不行,转上几圈,就头晕目眩,摔倒在地。我要看个究竟,红狐狸旋转完是个什么样子?

此时,小灰兔已经把妈妈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好奇心驱使着他不断地向红狐狸跟前凑过去。红狐狸虽然身子在旋转,但一双细眯眼一直没忘记瞟着小灰兔。小灰兔越向前凑,红狐狸旋转得越快。其实,红狐狸旋转得并不快,根本不会晕。它只不过是利用自己的姿势和身上红黄相间的皮毛,再加上一条火红的尾巴,搅得小灰兔眼花缭乱,造成一种错觉罢了。

小灰兔不断地向红狐狸跟前凑过去。红狐狸见时机已到,猛地停止了旋转,像一支利箭射到了小灰兔的身边。还没等小灰兔反应过来,红狐狸已咬住了他的脖颈。小灰兔的蘑菇撒了一地……


巧猎天鹅

夜幕时分,红狐狸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用什么法子去找点儿东西吃呢?红狐狸想呀想呀,忽然想到狐爷爷教给它的一个捕食方法。

红狐狸快步向湖边奔去。月色朦胧,淡淡的月光照着湖边的草地,四周静得没有一丝声响。只见红狐狸这里嗅嗅,那里听听。忽然,红狐狸发现前面不远处的空地上,有一群天鹅把头埋在翅膀里安睡。一只天鹅站在旁边,担当着警戒的任务。

红狐狸虽然饿得心里直发慌,但它知道心急是要坏事的。于是,它谨慎地向天鹅群靠了过去,身子有意无意地摩擦着草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响。

值勤的天鹅被惊动了,嘎嘎叫着向同伴们报警。这时,红狐狸却停在那里一动不动。那些睡觉的天鹅被报警声惊醒了,可是并没有发生任何情况。

天鹅首领见哨兵谎报“军情”,便命靠近哨兵的两只天鹅狠啄哨兵,以示惩罚。两只天鹅啄累了,把头埋在了翅膀里。天鹅们又开始入睡了。那位受冤枉的哨兵继续站岗。

红狐狸见天鹅又入睡了,便又向前摸过去,并让身子摩擦草叶发出声响。站岗的哨兵听到响动,又嘎嘎叫起来向同伴们报警。睡觉的天鹅醒来,见又没有什么情况。于是,天鹅首领又命令就近的天鹅狠啄“说谎”的哨兵。

天鹅们累了、困了,又接着睡。

如此反复几次。

当红狐狸再次弄出声响时,不知是天鹅们疲倦得厉害,已经进入沉沉的梦乡不能一下子醒转来,还是那些睡觉的天鹅以为哨兵在谎报军情故意捉弄它们,尽管站岗的哨兵发出紧急报警,那些天鹅照旧把头埋在翅膀里酣睡着。

于是,红狐狸瞄准离它最近的一只天鹅迅速出击,一下子狠狠地咬住天鹅的脖子。被咬住脖子的天鹅拼命地扑打着翅膀,站岗的天鹅大叫不止。这时,那些睡觉的天鹅才从睡梦中惊醒飞起。

天鹅们见一个同伴陷入狐口,都为刚才对哨兵的误解而感到内疚。

红狐狸急不可待地撕扯着天鹅肉往肚子里填着,嘴里还发出“嗯呜嗯呜”的声音,那意思是说:“我红狐狸是绝顶聪明的。”


可悲下场

红尾狐吃够了野味,想换换口味,尝尝家禽的味道。入夜,红尾狐便潜入农家的鸡舍去偷鸡。头几次,红尾狐都得手了。红尾狐的胃口越来越大,竟然去偷猎农夫散放的羔羊。

农夫虽然没有捉住红尾狐,但还是发现了它的蛛丝马迹。红尾狐虽然很狡猾,偷鸡离去后,会用大尾巴像扫帚一样扫掉自己留下的足迹,但农夫循着它的“痕迹”,还是查到它的巢穴,是在一个大土岗子的后面。于是,农夫找了两个帮手,去掏红尾狐的老窝。

他们用铁锨顺着洞口挖掘下去。红尾狐的洞穴并不是直的,拐了两个弯。它在洞里听着外面的动静,急得抓耳挠腮,思考着逃生的办法。

红尾狐瞅准机会,趁外面的人不注意,“噌”地一下从洞里钻了出来,就像从洞里窜出一条火舌,惊得人们往后一闪,给红尾狐“让出”了一条生路。等人们反应过来,将手中的家伙掷向红尾狐,却为时太晚。

以后,红尾狐又几次去农夫家偷鸡摸鸭,也得手了,但它也不断地转移自己的栖身之地。一天,农夫又发现了红尾狐的住所,于是又找人去挖红狐狸的洞穴。这次,他们记住了上次的教训,一边挖洞穴,一边往洞里熏烟,心想把它熏懵了,看它还往哪里逃。可是,烟没能熏懵红尾狐,反而让它借助烟雾的掩护,又一次从洞穴里突然窜出,逃之夭夭了。

狐狸再狡猾也敌不过好猎手。当农夫第三次带人去挖红尾狐的洞穴时,随身还带了一段令人揣测不透的比狐洞细些的圆木。

在挖掘洞穴前,农夫先把那段圆木插进洞穴里,然后挖出一截,再把圆木插进去一截,再挖再插,圆木不断向前推进。这样,任凭红尾狐再狡猾,也无隙可乘了。最后,聪明一世的红尾狐被圆木定在洞穴的尽头,乖乖地就擒了。

农夫虽然恨透了红尾狐,但他没有加害于它,而是给了它一条生路,把它送进了动物园,供人们观看。


作者:张晓天,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发表各类科普作品500多篇,并有3篇获奖。此外,还发表有散文、杂文、诗歌、连环画等文体的作品。


《文学天空》网刊合作单位:

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

成都市青羊区文联、作协主办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


关注文学天空,阅读更多精彩作品:


巴中皮影戏

走进新农村(之一):四川巴州区秧田沟村新村

李国军:我们的院子|散文

何民:泥瓦匠十三|散文

孙百川:过年 | 散文

张中信:水妖 | 小说

夏仁杰:石磨|散文

张耀:活下来真好|散文

李立纲:电话追踪(外一篇)|小小说

李秀娟:百味面团|散文

任宇:姐姐与高考|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