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检这7项不用做,查出这9种病基本不用治!

 医学abeycd 2020-07-01

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体检被认为是“第五大健康基石”,通过体检能及时发现我们身体的潜在疾病,并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干预,能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中,通过体检也能养成我们的健康习惯,改变亚健康生活方式。

不过,体检中也有一些误区需要注意。


这七个体检项目,花的是冤枉钱,没必要做!

在很多体检中心,体检项目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要都做了,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真的有必要吗?实际上,有些检查项目真没必要做,名头很唬人,其实花的是冤枉钱!

01

一滴血查几十种癌症


“99.99%的基因检测准确率、一滴血能查出几十种癌症、可查出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这种被不少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包装成高级检测技术的基因测序项目,检查费用动辄数千乃至数十万,没必要做

原因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九五临床部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陈玉辉介绍,基因测序主要针对遗传病检查,在常规体检项目增加基因测序有忽悠的成分。有些不法机构滥用这类技术,反而容易导致基因测试结果出现误差,或是得出错误诊断给患者造成恐慌情绪。

2014年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原国家卫计委已经联合叫停该项目,理由是国内使用的基因测序仪,以及相关的试剂、软件,均未获得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属于“违法医用”行为。

02

“前彩”查前列腺癌


很多体检里有一项是腹部彩超,很多40岁以上男性在体检中往往多加一项“前彩”——前列腺彩超,没必要做

原因

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张光银指出,前列腺彩超的确常被用来检查前列腺癌的情况,但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还会使检查费用大幅增加。

张光银医生建议50岁以上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PSA价钱更加低廉,排除假阳性问题,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03

用X光片查肺癌


在多数体检套餐中,检查肺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X光片,甚至有些体检中心还会让你单独再加一个X光片,来筛查肺癌,没必要

原因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宇飞介绍,X光片检测肺癌,分辨率低,检出率较低,早期筛查意义不大。

杨宇飞医生建议,用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低剂量CT。

04

儿童血钙检测


抽血测微量元素,很多体检中心都会让家长给孩子加一项“血钙检测”,没必要做

原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秦炯介绍,血钙对体内钙含量的指示并不全面。早期缺钙时,血清里的钙浓度不够,为防发生低钙抽搐,骨骼会把自身的钙贡献给血液,这时血钙浓度正常,实际上孩子体内骨骼已经缺钙了。

秦炯建议,首先看儿童有无明显缺钙症状,例如出汗、兴奋、睡眠不足。抽血检查应该参考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三者数值共同判断,而非只是血钙或通过照射腕骨X光片,看骨龄判断是否缺钙。

05

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


女性检查乳腺,做个乳腺B超或者乳腺钼靶检查就足够了,很多体检中心推荐的“ CT、红外线乳腺癌检查”没必要做

原因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万冬桂指出,CT用于乳腺癌检测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机器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都已经不用。

万冬桂提醒,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在高危人群中推荐。

06

化验指标查胃癌


“做一个胃癌化验指标检测吧?”很多体检机构都会推荐你做这个项目,但其实根本查不出来没必要做

原因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咏冬介绍,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这些指标来筛查胃癌,在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吴咏冬推荐,胃镜才是最为标准、精确,是筛查并确诊胃癌的首选。

07

用PET-CT筛查癌症


“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常常是体检机构在推荐 PET-CT 时的宣传语,但真没必要做

原因

PET-CT 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对于癌症分期、转移复发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意义巨大。但它在常规体检中的作用并不划算,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体检项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朱晓莉指出,对普通人来说,盲目、过度的PET-CT体检没必要。目前最好的筛查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虽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但可作为筛查手段,高危人群更需每年体检。


体检查出这9种病,

专家:其实基本不用治

完成体检了,打开体检报告时的紧张程度,堪比查高考成绩。“甲状腺结节”“肝囊肿”……这些疾病会癌变吗?一张小小的体检报告单,常常给大家带来很多“危机感”。

其实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治疗,只是名字听起来吓人。非要治?那就是瞎花钱!

01

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解释

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李志辉介绍,就算是甲状腺癌,大多数也是很“温柔”的,生长很缓慢,可以几年、十年潜伏在人体内,也相对稳定、听话。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可以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

02

宫颈糜烂


只是名字吓人。

解释

“糜烂”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还容易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医学史上一个命名的大失误。

如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正式取消,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在女性的一生中,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两种上皮覆盖区域会发生动态变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乔介绍,“宫颈糜烂”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结果来进一步判断,如果细胞学和HPV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就无需特殊处理了。

03

子宫肌瘤


5 cm以下一般相安无事。

解释

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即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中招。

“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王薇介绍,如果近绝经期、肌瘤较小、没有症状,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可以观察等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 ≥ 4 cm,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04

肝脏钙化灶


一般无需治疗。

解释

肝内钙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刘畅医生介绍,肝脏钙化灶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一般没有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无需治疗。但有的钙化灶靠近肝内胆管,超声检查时容易和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CP鉴别。

05

骨刺


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解释

大多数人常常会把骨刺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

其实骨刺就是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骨刺会长在各种地方,比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处。如果只是体检发现的骨刺,生活中并无不适症状,不痛不难受,就不用紧张。但如果因为骨刺,引起了骨性关节炎,那就需要进一步治疗

06

乳腺增生


正常的生理现象。

解释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性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陈洁医生介绍,乳腺增生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导致乳腺癌。

乳腺增生常见于20多岁并且没有生育过的女性以及处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这两个时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乳房会有疼痛,有时会摸到一些包块,有时乳房会变大等,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07

盆腔积液


3厘米以下不用治。

解释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全是实心的组织,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介绍,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 3cm 也不必大惊小怪。

08

单纯性肝囊肿


小于5厘米不用治。

解释

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彭伟医生介绍,体检查出肝囊肿,大多不用担心。绝大部分肝囊肿是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只需要定期随诊观察。仅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手术,其中包括:囊肿直径>8.0cm并有临床症状;囊肿合并出血、感染;囊肿无法与肝胆管腺瘤鉴别;多囊肝病导致门脉高压及功能损害者。

09

心脏早搏


没症状不用治疗。

解释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其实,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剑雄介绍,早搏一般是良性的,大多数的早搏不会引发心脏病, 偶尔出现心慌或者心脏“咯噔一下”,不用太过紧张。但如果经常有类似不适,还是尽快去医院的心内科咨询下医生比较好


定期、科学体检

注意事项请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