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印象(老韩)

 xyf夏瑜斐 2020-07-01


五台印象

那年那月偶然去了一次五台山,虽无大的收获,却留下了一些零散的记忆。拼凑起那些杂乱的印象,一通胡言乱语。

五台山的寺,既多又奇且美。山顶,山坡,镇内,镇外;大的,小的,古老的,现代的……这里飞出殿脊翘檐,那里微露断墙残垣,山顶小寺云缠雾绕,谷底大殿气象恢宏。数不完,看不尽,逛不遍,记不清,情不禁地蹦出一句:“真多啊!”据史料称五台山的寺庙最多时达三百六十余座,现存并修复的尚有七十六座。

五台山的寺真奇啊!庄严肃穆的,气象森严的,深沉博大的,小巧玲珑的;木殿,铜殿,无梁殿,滴水殿;尼泊尔式的白塔,日本韵味的竹林寺,碧山寺内的缅甸玉佛,祖师塔上的印度式束莲柱。楼台殿阁交相映辉,塔坊台碑争奇斗妍。

五台山的寺真美啊!建筑艺术美。雄伟秀丽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南禅寺的建筑被誉为“千年瑰宝”,佛光寺艺术被誉为“亚洲佛光”。金代的“人字柁架”,元代的“减柱法"。圆塔,方塔,多角塔;砖塔,木塔,铜铁塔……

雕塑绘画美。佛光寺壁画笔法流畅,栩栩如生,可与敦煌飞天媲美;龙泉寺纯白玉石牌楼精雕细刻,维妙维肖,堪称近代石雕艺术珍品。五百罗汉,千手观音,骑狻猊的文殊,荷内可隐可现的四方佛……

历史传说美。杨五郎出家当和尚,鲁智深酒醉闹山门,皇帝五台朝拜,康熙微服录父,使五台山的寺更罩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

"一部佛国史,百座艺术宫。”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佛教两祖庭之一显通寺,喇嘛教名刹菩萨顶,随文帝敕诏修建的台顶五寺,武则天敕诏诒重修的清凉寺……每一座寺院都是一部史诗,每一处庙宇有都是一幅国画。任你是当地人,也难以将它尽述。

五台山的寺,迷人的寺。经千年而不毁、历数劫而不衰,屡毁屡建,与佛毫不相干。如今旧貌换新颜,其生命力之旺盛,难道仅仅存在于和表达着它自身的价值吗?

绿

车过徐向前元帅的故乡东冶镇后,渐渐接近五台山区。沿途山上的树越来越多,终于覆盖了整座整座的山,远远近近的地,大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情画意。

越是进入五台腹地,这绿色愈浓愈重,放眼四望,遮天蔽日都是绿。但它不似江南水乡那温柔的绿,不似北国茫茫的绿,也不是深山老林那苍凉的绿,而是一种独有的五台绿。

淡绿、浅绿、嫩绿、翠绿、碧绿、深绿;深沉浑厚的墨绿,缠绵色浓的黛绿,清新喜人的苹果绿,万绿丛中星罗棋布的红墙、绿瓦、黄殿脊……色彩斑烂,层次分明,互相交织,互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

淡绿的是山坡上的小草,嫩绿的是竹林里的幼枝,墨绿的是满山遍野的松柏和寺院株株国槐,翠绿的是溪边崖畔的杨柳与谷地片片田禾。远山一抹如黛,清泉一线如织……

阳光下,漫天遍野的绿辉映出五彩缤纷的光环,是那样热烈,展示出一片勃勃生机,雨雾中,山峰如晶莹的翡翠,树木象绿色的珊瑚,寺庙则似红色的玛瑙,小草滴翠,竹叶吐绿,色彩浓,生机更浓。

"五台绿”,生命的绿,绿了天,绿了地,绿了游人的心扉,使人志清,叫人神醉……

真不巧,中午到五台,下午就遇上了雨。晚饭后,兴致不减,拿起雨伞,走进雨雾。

深一脚浅一脚的青石板路,黑黝黝的山,轻飘飘的雨,白天看到的一切,都隐入雨雾之中了,我站在溪流的小桥上,收起雨伞,任雨丝随意落在身上、脸上、头发上。

雨停了,云散了,月亮羞答答露出了它的圆脸。再看四周的山,远处的寺,近处的小溪和竹林,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山露出了它清瘦的身影,寺显得更加虚无飘渺。月光下,竹林泛起银辉,流水哗哗唱,虫声唧唧,风声沙沙,钟声沉沉,木鱼声断断续续。天地清旷而又空灵,月夜奇妙而又朦胧,好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五台月夜。

我几乎忘记了我的存在。但思绪又把我拉回白天的记忆:

忘记是那个寺了,也没有看清老和尚的面孔,当我爬在地下拍院内高塔全景时,一个拜垫悄悄地塞在了我的身下,只看清了披着袈裟微驼的背影;

在南山寺南大门,大雨滂沱,我和几个同伴挤在售票房内,而那卖票的老人却戴顶旧草帽靠在山门上,雨注溅湿了他大半身;

在黛螺顶,一个当地的小伙指着远处的山峦,说那里曾发生过战斗,八路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古老的土地。当年“白求恩模范病室”遗址已经修的完好如初;

在台怀镇,摆着港货、京货、上海货的小摊小贩,穿红戴绿的生意人,似乎这里已不是太行深山......

一切,象月夜一样朦胧;一切,比月夜还要迷人!怎能不使人留恋忘返,要想很多很远……

撩人心魄的五台月,撩人心魄的五台人!

作者简介:中铁七局,韩勤。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