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傍上BAT大佬百度,小米也洗不掉便宜货标签

 智家电 2020-07-01


小米与百度的合作,虽然被冠上iOT与AI两大前沿技术阵营的合作,却无法因此抹去小米身上所特有的“便宜货”标签。在消费持续升级,以及个性化、差异化的背景下,小米不可能在低端、高端市场通吃,因为再多的技术概念也无法解决低端货的品牌烙印。

池梅||撰稿

刚刚跻身千亿阵营的小米,再次选择了“傍大款”,通过与百度合作,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家iOT行业的标杆企业,并与AI时代的领军企业百度,通过联手完成对未来产业发展和商业竞争的布局。但是物联网绝对不是少数企业的独角戏,人工智能更不是灵丹妙药。

虽然随着家电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打造开放性平台、实现各设备、品牌、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一直是产业发展的重点,又是最难打通达到的难题。如今小米宣称已经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物联网平台,并将全面开放,而与百度的深度合作,更是为AI人工智能技术接入IoT平台提供了更多想象。

这看上去是一步“强强联手”的大棋,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那就是小米现有的智能硬件,多是便宜货。更为重要的是,多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快消品”,产品的更换频率高、用户信任度低,而且由此带来的物联网商业价值并不高。

虽然一家是号称全面开放,做万物互联的IoT平台;另一家是中国最早发力并布局AI的互联网企业,但是这种“两个平台两张皮”的合作,更多的还是市场层面话题炒作,如何真正深入到技术平台的对接,显然小米和百度都各有“小算盘”。更为重要的是,小米一直以来的野心并不满足于“寄人篱下”,一定是做自己的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小米与百度的跨界合作,并且打造iOT与AI两大产业风口的新浪潮。但是却忽视了企业间的合作,往往是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百度,小米都要做平台,都宣称开放。但本质上都是打着开放的旗号建立自己封闭的生态小圈子。

作为最前沿的科技风口。数据显示,至2030年,AI将在中国产生10万亿元的产业带动效益。小米和百度合作,包括智能场景、智能硬件、大数据、智能设备生态链,AI技术接入等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实现语音交互、自然语言、视觉甚至手势控制,让交互更自然。当然,最终的落地还需要时间。

IoT时代的AI技术接入,无疑将会为新的智能场景和体现加入更多的可能性。小米和百度牵手,能否实现人工智能快速破局,让人工智能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生活方式,还要看未来两者合作的化学反应如何。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第一自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