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实体店蒙眼扩张问题不断:新零售模式不能只是炒概念

 智家电 2020-07-01

无论是小米,还是阿里,对于新零售实体店的探索,都才刚刚开始。根本不可能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力,付出远比产出多。绝对不能急攻近利,更不能追求盲目扩张、蒙眼狂奔。

池梅||撰稿

线上流量红利消失、线下经销商流失、竞争对手加速围剿……可以说,当下的小米并不是只有上市的利好消息。作为小米新零售模式落地的线下实体店,正因为过低的利润和混乱政策陷入了经营困局。小米实体店的问题正在全面爆发,很可能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产生负面的效应。

尽管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企业,但在小米生态链条上,新零售即实体店和硬件产品、互联网具有同样的战略地位。尤其是作为新零售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线下门店,更是被小米视为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看起来,最近一年多来,小米线下店风生水起,但实际上随着小米极低的返点和混乱的进货、激励政策,很多门店都陷入亏损状态,线上线下融合的阵痛期又来了。

上市的消息并未给小米的经销商带来持续开店动力,不仅如此,华北、东北、西南地区很多小米经销商都表示自己盈利难、压力很大,不少大量小米小店店长更是选择撤出或者转做其他品牌手机。经销商开店追求的就是利润,单就手机业务来说,与OPPO和vivo 15%-20%的返点相比,小米返点仅为5%,业绩考核通过后再返1%—2%。再加上小米产品本身售价不高,经销商能赚的钱就更少了。

目前小米线下渠道主要分为小米之家、小米之家专卖店、授权店和小店四类,除了小米之家由小米自营,其余的则是经销商或作或者他建他营。这种方式保证了小米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落地,但太过依赖经销商,隐忧也不小。一旦利润过低,就会影响其经营热情。很多经销商为了赚钱,甚至选择“外销”,当起了“黄牛”,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和价格体系,使小米线下渠道极为混乱。

薄利多销一直是小米坚守的经营路线,但是惠及渠道很难,今日甚至正进一步压缩渠道利润。近期河南地区的返点模式由原来的“5+3”(即5%的毛利和3%的返利)缩水至“2+2”。而小米也意识到不应在盲目开店再闭店,于是小米小店成为线下布局重点,并且希望通过小店模式从从乡镇下手与OV手机争抢市场。

不过小米小店都是借助“米粉”建立的分销体系,硬伤也不少:补贴政策的一再变动,实体直供点的模式,利润过低、捆绑进货模式、缺乏阶梯奖励体系等等。这也导致小米小店进货难、利润低,很多小店纷纷退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2018年初,小米小店再次变为“小米直供点”。

当前,小米的新零售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不管政策和模式如何,如果缺乏利润作支撑的产品,很容易出现经营问题。仅花了1年时间进行线下渠道布局的小米如何破解经营困局,还需要时间寻找破解手段!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第一自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