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业最尴尬的群体:家电企业手机业务再无翻盘可能?

 智家电 2020-07-01

从曾经的“中华酷联”到如今的“华米OV”,国产手机厂商上演着沉沉浮浮的产业历程。而在中国手机市场,还有一个群体,经历了从自信满满到一地鸡毛,正逐渐被市场遗忘,这就是家电企业的手机业务。在越来越寡头化的激烈竞争中,家电品牌的手机一无技术优势二无产业链基础,可以说越来越成为鸡肋的存在。

2018年12月,曾经的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TCL,决定剥离亏损巨大的终端业务,合计以47.6亿元向TCL控股出售9家公司相关股权。另一家家电品牌手机格力,依然没有丝毫起色,格力手机二代加色界,只卖出了20万台,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并不认输,希望可以逆势引爆。数据显示,2018年海信、海尔和康佳等家电品牌手机的出货占市场比重不及1%,而且主打的多是千元左右的中低端机和老人机。

手机业务,正成为家电品牌企业的沉重负担。但时间回到更早之前,家电品牌手机厂商也曾叱咤风云过。2003年,家电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占到55.7%,首次超过国外品牌。其中,波导、TCL、康佳就瓜分了约30%的市场。2004年,TCL收购收购法国电信巨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叩开海外大门的同时,也带领中国家电品牌手机进入最好的时代。

不过从2015年之后,随着OPPO、vivo、华为、小米崛起,属于家电手机品牌的时代一去不回。2016年TCL通讯从全球五大手机厂商的巅峰,直接到全年亏损8亿,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同年国美上市三款手机,总共卖出了15万台,亏本5000万。海信、康佳等老牌家电厂商则始终游走在利润微薄的中低端机型,亏损成为常态。

家电巨头做手机从风光到没落,最大的原因是无法跟上智能手机时代的更新换代。功能机称霸时,手机完全可以贴牌代工,准入门槛和制造成本都不高,加上家电企业多年的线下渠道布局,可以说具有天然优势,卖的好不足为奇。

可是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小米模式打破了传统渠道模式,而产品技术和迭代都是以“互联网手机”的速度进行,供应链生态、游戏规则都随之改变。而家电品牌的手机一直是作为拓展多元化业务的一部分,核心技术和竞争实力不足,对市场的反应更是滞后,导致利润不足拖累主营家电业务。

另一方面,家电厂商手机不但延续OEM模式,产品更是缺乏定位,往往是风口一来蜂拥而上。比如很多家电厂商跨界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是为了获取智能家居的入口,承载连接和控制智能家电家居一体化的功能。但不少业内人士称,智能家电家居的核心实际是操作系统,手机并不是核心功能,这种思路完全偏离了市场。

当前手机市场上,品牌越来越集中。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逐年递增,2018年年中已经达到91%。当市场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从2015年就开始遭遇滑铁卢的家电品牌手机,在模糊的产品定位、毫无优势的技术背景下,可以说看不到丝毫翻盘的机会。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