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疾病针灸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海牛的浩瀚海洋 2020-07-01

一、选穴原则

针灸治病是以针或灸为手段,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络之气,靠经络的调节作用来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达到治病目的。各腧穴具有不同的主治功能,选穴是否恰当,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好坏。因而在选穴配方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据“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的道理,在病证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取适当的腧穴配伍治疗。

一般而言,本经腧穴具有治疗本脏、本腑及经脉所过之处的疾病。肘膝以下的腧穴主治作用广泛,既可治局部病变,也可治远端病证。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有辨证取穴、随证取穴、局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压痛取穴五种。

(一)辨证取穴:针灸治病具有辨证立法,以法统穴的特点。强调理、法、方、穴相应。理:是对疾病的认识,它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判断,如胞宫虚寒;法:即治疗大法,如暖宫散寒;方:即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针或灸,补或泻;穴:即治病时选配的腧穴。理法判断正确、配方选穴恰当、治疗效果就好。

(二)对症取穴(随症取穴):临床常见一种疾病出现多种症状,而一个症状又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治疗时除了辨证选穴外、常常针对个别典型症状进行选配腧穴,故称对症取穴。它的确立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提出的。如血虚所致的妇科疾病,取“八会穴”的血会膈俞。行经期间兼见心悸失眠者,取心经神门。乳腺炎伴发热者,取大椎、曲池以泄热。均属对症取穴的范畴。

此外,临床上尚有经验选穴法:如乳汁不足针少泽。断乳针足临泣。崩漏取断红穴、隐白穴。胎位不正灸至阴等也行之有效。

(三)局部取穴(近部选穴):在病变部位的局部或邻近经脉取穴进行针灸治疗。它是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拟定的。如寒湿痛经,灸胞宫附近的中极、关元等。

(四)远部取穴(远道选穴):是指距病变局部较远的部位取穴的方法。它是依据脏腑、经络的基本理论和腧穴的远道主治作用提出的。如《四总歌括》云:“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远部取穴的范例。如痛经一证取远离胞宫的地机、三阴交,即体现了这一原则。

(五)压痛点取穴:即以压痛点作为针灸治疗点的方法。它是根据《内经》:“以痛为腧”提出的。压痛取穴又分为穴位压痛取穴与非穴位压痛取穴。

1.穴位压痛取穴:穴位压痛点既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常用的有募穴、背俞穴及四肢的部分穴位。如阑尾炎在天枢穴与阑尾穴有压痛。胆囊炎、胆结石在胆囊穴有压痛等。

2.非穴位压痛取穴(又称阿是穴或天应穴):此法始于唐代《千金要方》,以后多有发展。如高国瑞《玉龙歌》,高武集《玉龙赋》,楼英《医学纲目》均有论述。也是目前

常用的取血方法之一。如扭伤、痹痛,瘿病,瘰病等均常用此法。

二、配穴方法

配穴又称配方。配穴是根据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以腧穴的主治功能为依据,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腧穴的配伍运用。妇科常用的配穴方法有:

(一)表里配穴法:即以脏腑、经络、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阳经病证可配取阴经穴位,阴经病变可配取阳经腧穴。如脾虚带下,除取本经三阴交外,再配取阳明胃经足三里(脏属阴、腑属阳,脾胃为表里关系)。肝郁气滞所致痛经,除选本经太冲穴外、常配取少阳胆经阳陵泉(理同前)等。

(二)远近配穴法:将有协同作用的远近腧穴配合使用。如气滞型闭经,即取远部的合谷、三阴交、太冲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又取局部的中极调理冲任,以达通经之效。义如痛经,局部取中极,远端取地机等。

(三)上下配穴法:即将机体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如绝经前后诸证的肝阳上亢型,上取头部风池,配取下肢太冲。又如痛经上肢取合谷,配取下肢三阴交。再如阴挺,上取头部百合、配取下肢足三里等。

(四)前后配穴法:即将前腹、后背腧穴配合成处方的方法。如虚寒性带下病、前取腹部神阙、中极,后取腰部命门以温阳散寒,固任止带。又如痛经,前取腹部中极,后取腰骶部之次髎穴等。

以上诸法、根据病情需要,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相互参合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