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荣世从脾虚血瘀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

 神秘的侠客d83f 2020-07-02

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邵荣世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从全国孟河派名医张泽生,深得其传,从事脾胃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 余年,对各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目前,三方共同创新研制了名为“智宝”的移动式病虫害智能化感知设备,填补了国内外移动式病虫害智能测报技术与产品的空白。该设备集成了包括视觉、温湿度传感器、地理位置、移动终端等多种信息获取手段,有效提升了现有病虫害监测能力。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称之为痢疾,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认为是一种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呈慢性的炎症反应状态,病变呈连续性,可累及直肠、结肠的不同部位,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1]

1 论病因,不离湿、虚,重视瘀

中医古代文献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归为休息痢、久痢范畴,古今医家对痢疾的病因病机论述多注重于虚与湿,“泻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又“脾弱者,因虚所以易泻,因泻所以愈虚”。盖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脾胃亏虚,生化无源,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泄泻。《诸病源候论·赤白痢候》云:“凡痢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客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赤也;冷气入肠,搏于肠间,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故赤白相杂。重者,状如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薄血。”邵教授认为,这是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之常,而临床往往错综复杂,常常病机为脾虚湿运,同时夹有气滞、血瘀、疫毒、饮食积滞于肠,与肠中气血搏结,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血行瘀滞,肉腐血败,肠腑脂膜血络受损,而内溃成疡。邵教授认为不管溃疡性结肠炎哪种分期,都离不开“瘀”,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初病在气,久必入血”,所以,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各种证型时,都兼以活血化瘀和络,以利于改善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性等症状,促进结肠黏膜糜烂及溃疡的愈合。

2 述治疗,创治痢四法

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之法,结合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兼参古今名家之论,结合当代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临床上在确定溃疡性结肠炎之后,进一步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的类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照八纲辨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从瘀治疗本病创立如下四法。

天文有什么用?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一生像微尘一样轻;美有什么用?刺绣或者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与惊喜,是擦过皮肤的战栗;那些你一生用不到的冷知识有什么用?你了解雪兔一冬一冬地变色,即使你不想当猎人(我估计雪兔也是保护动物吧),你是否会感到既轻微也巨大的悲哀:原来随机应变不过是与生俱来的智慧……甚至,眼泪有什么用?除了滋润眼部,让眼睛不会太干涩之外,它还可以洗净我们的灵魂。

2.1 理气通降,化瘀行滞 本病患者常有腹痛、里急后重的表现,邵教授常用木香、槟榔、枳壳、香附、佛手等理气通降之品,同时给予当归、败酱草、马齿苋等活血消肿。

2.2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本病病程较长,呈慢性、易复发等,所谓久病必瘀,临床多出现脓血便、便血等表现,故邵教授常用三七、蒲黄、焦山楂、炙大黄、香附等药物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2.3 凉血祛瘀,止血止痢 对于本病瘀热明显者,病机关键是瘀热阻络,迫血妄行。邵教授喜欢用地榆、槐花、牡丹皮、赤芍、马齿苋等药物凉血止血,活血祛瘀。药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脆性。

②《解释》 第一条: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2.4 祛瘀生新,敛疮愈疡 若肠镜下以肠黏膜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其病机为肉腐血败、肠腑脂膜血络受损。邵教授善用仙鹤草、花蕊石、白及、木蝴蝶等药物祛瘀生新,修复肠道黏膜损伤。

其实,何为“人渣”?人们都各有其标准和判断。有说“人渣”就是社会败类、人类渣滓、下脚料、烂到极点的“垃圾人”,就是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不顾他人、尽占便宜的“自私鬼”,就是无信无义、过河拆桥、恩将仇报、损人害友的“真小人”,就是不知廉耻、猥亵下流、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小流氓”,就是虚头巴脑、花里胡哨、云山雾罩、没句实话的“白话蛋”;也有说就是文学形象中的泼皮牛二、王婆、阿Q以及戏剧中的娄阿鼠、刁小三等丑角,还有说就是方言说的怂懒奸馋坏的“狗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不明事理不讲道理的“混蛋”、品行不良的“坏蛋”等等。以上这些或综合或侧重的解释,也大都是从道德品行视角评判的。

3 病案举例

张某,女,30 岁。2018 年8 月17 日初诊。患者2 年前出现下腹部隐痛,伴大便稀溏,带脓血,里急后重感,下利每天3~5 次。曾于当地附属医院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糜烂(溃疡灶),予柳氮磺胺吡啶、泼泥松等治疗,症状时好时坏。近2 个月来患者诉食用奶饮后出现大便每天7 次,溏中带脓血,故来邵教授门诊求治。诊见:大便每天5~6 次,质稀,夹大量黏液脓血,便时有腹痛感,时有肠鸣,肛门下坠感,面色欠华,舌质淡红、苔稍黄腻,脉细弦。辨证属脾虚湿热夹瘀,脂膜肠络受损;治以健脾清化,化瘀和络。处方:煨葛根、黄芩、炙香附、建曲各10 g,黄连、甘草各3 g,炒白术、焦山楂、茯苓、槐花各15 g,甘松、防风各6 g,地榆、炒薏苡仁各30 g,生黄芪20 g。7 剂,常法煎服。

2018 年8 月23 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腹痛改善,大便每天2~3 次,质稀,夹少量黏液脓血,肛门下坠及肠鸣症状缓解,舌质淡红、苔稍黄腻,脉细弦。原法既效,上方继进,7 剂。

2018 年8 月30 日三诊: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每天1~2 次,基本成形,无明显脓血黏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患者湿毒渐消,宜加强补脾之功,同时久病成瘀,加用活血之药,以促进黏膜修复。处方:生黄芪、仙鹤草、马齿苋、炒薏苡仁各30 g,茯苓、槐花、花蕊石(包)各15 g,炒白术、姜半夏、炙香附、建曲各10 g,陈皮、地榆各5 g,砂仁、甘草各3 g,7 剂。

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2 个月,大便每天1~2 次,基本成形,余诸症皆无。

按:《症因脉治·内伤泄泻》云:“脾虚泻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后,过服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患者饮食不洁后,结合患者既往素体亏虚,兼湿热瘀毒之实,致脾胃升降失常,肠传导失司,气血相搏,损伤肠络;所谓急则治标,患者起病急,多以湿热为主,故以清热化湿之葛根芩连汤为基础方,结合患者病程较长,刘完素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所谓久病入络,病入血分,需重视血药的运用,以活血止血止痢。缓则治本,后期予以六君子汤健脾化湿,同时结合活血之品修复肠道黏膜收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585-35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