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市鼎城区为何分成两块?

 地图帝 2020-07-02

翻开湖南省常德市的地图,你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常德市鼎城区呈南北互不相连的两块分布,换句话说,也就是被武陵区从中间给隔开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个还得从常德的历史说起。

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临江依湖,滚滚长江在北、浩瀚洞庭湖在东,境内又有澧水、沅江两条大河自西往东穿境而过。从常德沿水路可西通川黔,东入长江顺流而下。常德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为湘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素有 “川黔咽喉”、“荆楚唇齿”、“湘北门户”之称。春秋战国时期楚将庄礄西征,就是出沅水,灭且兰,征夜郎,一路打到滇池。还有抗战时期著名的常德会战等都显示出常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常德面积约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按顺时针方向看,常德北边与湖北恩施州、宜昌、荆州相邻,东边和南边与益阳市接壤,西边与怀化市和张家界市相连。

说起常德,是非常有名气的历史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常德属楚国黔中郡,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秦国和楚国两个大国在此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争夺战。公元前277年,秦将白起攻下黔中郡后,派张若任黔中郡守,在今常德市武陵区修筑城池,作为秦黔中郡的郡衙,当时叫临沅县。

汉高祖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在义陵(今溆浦县)。常德这个名字最早开始于北宋,1117年,宋徽宗设常德军,后来升级为常德府。南宋改鼎州为常德府。元朝德府称为常德路。明朝恢复常德府,清朝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

鼎城区被武陵区从中间分成两半,其实是近代行政区划变化造成的。前面我们提到的临沅县,在隋朝时期和沅南县、汉寿县合并,称为武陵县。1913年,武陵县改名常德县。

1949年解放后,常德县归新成立的常德专署管辖,同时成立的还有常德市、津市市。也就是说,此时常德县和常德市并存,常德市是从常德县中划出来的小块地方,但是却把常德县分成了南北两半。

之后,常德专署历经常德专区、常德地区等名称或辖区范围的调整,但是常德县和常德市的变化并不大。真正发生大变化的是在1988年。1988年,全国范围内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常德地区撤销,成立地级的常德市。

同时撤销的还有原来的常德县和小小的常德市,原常德县辖区改为鼎城区,原常德市辖区改为武陵区,成为地级常德市的两个市辖区。也就是我们如今在地图上看到的,鼎城区被武陵区分为两半。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样的区划看起来有些别扭,既然鼎城区是两块,为何不将其中的一块另外单独设区县或者划入武陵区也行。毕竟武陵区(412平方公里)那么小,还不到鼎城区(234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限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