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八陉之蒲阴陉在哪里?土木堡之变,瓦剌从这里破关而入

 地图帝 2020-07-02

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河南省之间,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陆路联系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太行山险峻难行,古人通行不便。

而在太行山中有八条位于山脉中断山口处的通道,被古人称为太行八陉。太行八陉从南往北依次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太行八陉中的第七径——蒲阴陉。

蒲阴为旧县名,在今河北易县西紫荆岭上,东汉时改为曲逆县。蒲阴县成为历史,但蒲阴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进行统一六国的战争,燕太子丹不甘国破家亡,请出刺客荆轲在地图中暗藏匕首,准备刺杀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世人皆知,千古感伤。

可你是否知道,“凌厉越万里,迤逦过千城。”荆轲正是经由蒲阴陉抵达秦都咸阳,上演了震撼千古的历史壮举,虽然此举被后世很多学者批评为逆历史潮流而动。

我们可以看山西省与河北省交界的地形图,燕国位于华北平原,秦都位于陕西的关中谷地,陕西向东过了黄河是山西,山西出了太行山才到河北。绵延千里的太行山纵贯南北,位于太行北部的蒲阴陉,自然就成了从易水河畔出发的荆轲入秦的最佳通道。

蒲阴陉起于河北易县。从河北平原沿北易水,经紫荆关进入涞源盆地后,和太行八陉中的第六陉——飞狐陉共用西半截的两条支线。也就是从涞源盆地出发向北可进入蔚县盆地,相当于进入大同盆地;向西则可进入灵丘盆地,过平型关后进入忻定盆地。

图-俯瞰涞源

在秦统一之前,河北平原上主要的势力就是燕赵两国,河北因此被人称为“燕赵大地”。赵国灭中山国后,燕赵之间即以南易水为界,分别控制蒲阴陉和飞狐陉的东入口。然而赵国控制着蔚县、灵丘和涞源三处盆地,国力远强于燕。所以对燕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防备赵国利用蒲阴陉进攻自己。在冷兵器时代,燕国在北易水的上游修筑关卡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燕人也确实是如此做的,这道关隘最终演化为了“天下九塞”中的紫荆关。

说起蒲阴陉,就不得不提紫荆关,紫荆关作为蒲阴陉上著名的关口,是长城内三关之一。紫荆关设于汉朝,又名五阮关,北魏称子庄关,宋朝称金陂关,元明以后开始称紫荆关。事实上蒲阴陉连通保定、顺平、倒马关、走马驿、灵丘一线,紫荆关前是拒马河,同为长城内三关的倒马关下是唐河,都是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

蒲阴陉古道实际上就是拒马河上游的河谷,这里非常靠近首都。扼守蒲阴陉的紫荆关向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特别是辽金之后,首都成为天下中心,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战事更加频繁。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过140多次战争,最著名的就是金末宣宗初年,蒙古成吉思汗久攻居庸关不下,后分兵南下,绕路紫荆关,最终内外夹击攻下居庸关。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出了一个大洋相。朱祁镇在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瓦剌利用明英宗要挟初立景帝的明朝,遭到明廷的拒绝。心有不甘的瓦剌攻破紫荆关后直逼京师。曾有一个说法,从居庸关攻京师仅有三成胜算,而从紫荆关进攻则有七成胜算。由此可见紫荆关在捍卫京师上的重要作用。

古时蒲阴陉地势险恶,清代记载“由隘门山峡入,取道岩石间,路裁容骑。右壁峭插千霄,左则绝涧数百丈,下有怒湍(即唐河激流),以晴雷起于足下。”看起来非常吓人,有恐高症者勿去。不过这些险峻之势早成了过去,现在的蒲阴陉早已被畅通的铁路所代替了,不过紫荆关依然留存至今。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分别是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大城套小城的结构使得紫荆关在全国的长城关隘中独一无二,只可惜岁月无情,这些当年雄伟的建筑现在早已破败不堪。明朝为加强对北元(蒙古各部)的防御,曾重筑新关城,将关城设计成梅花状,用巨形条石垒砌的城墙。关外清亮的拒马河水,成为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外围护卫紫荆关的长城浮图峪隘口往北数公里处的乌龙沟长城,气势雄伟,比之八达岭、慕田峪毫不逊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图帝】原创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