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茶香飘万里 2020-07-02

01

少年得志,才华横溢

少时的王勃,就让人刮目相看,绝对是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他6岁即能作诗,9岁作书,对颜师古的《汉书注》,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10岁,饱读《六经》 ,当时人称“神童”。

16岁,不到弱冠的年纪,他便一举考取进士,授朝散郎一职,成为朝廷中最年轻的命官。

在沛王李贤府里担任修撰一职后,撰《乾元殿颂》 ,令唐高宗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面对这样一帆风顺的仕途起点,王勃的眼中,似乎已经展现出属于他的阳光大道。

他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充满兴奋,充满欣喜。

他一心想用自己的这支笔,向世界证明他的抱负和能力。

机会悄然来临,当时他所在的唐朝,王侯将相们私下里盛行一种竞赛性的游戏,就是斗鸡。

一日,沛王和英王李显准备也较量一番。沛王一时兴起,竟命令王勃写一篇檄文,来助阵添威。

对这种玩乐的游戏,王勃根本没有兴趣。

每次陪着沛王,坐在吵闹、喧嚣的斗鸡场,王勃总是沉思不语,他不愿意看到这种近乎残忍的搏杀场面。

可是,作为人臣,又怎能不听命。他只能无奈拿起笔,写就起来。

他略一思考,便信笔由缰,写出了著名的《檄英王鸡》。

此文潇潇洒洒,引经据典,不无讥诮、讽刺,又不乏幽默、诙谐。

顷刻间,沛王及左右就被这俊俏、犀利的文字征服了。

大家频频称赞,沛王也大为兴奋,当场把一匹上等的好马赏赐给王勃。

王勃也因为自己初入职场,能获得领导赏识,倍感欣慰和骄傲。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他跨上宝马,尽情驰骋在旷野上,任春风拂面,心情像桃花般处处绽放。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这样的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被天子唐高宗知道了。

他可不是单单看到王勃的才华,他更看到了必须立刻铲除的隐患。

唐高宗心想,皇子们区区的斗鸡游戏,居然上升到用篇檄文讨伐的高度,简直是荒唐。

他可不认为,这只是沛王一时兴起的玩笑之举,他认为,这就是有人在挑拨离间,败坏朝纲。

高宗立刻下令把王勃赶出京城长安。

02

命运多舛,锒铛入狱

年少的王勃,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篇奉命完成的助兴文章,竟然生生扼杀了自己刚刚绽放光芒的仕途前程。

京城不能容他,他只好四处漂泊。

这一路,他走遍大好河山,特别是蜀地风光,给了他精神上巨大的排遣。

他尘封的才情重新迸发,写出很多感情真挚、气势壮大的诗文。

其中,有一篇名作,就是他和好朋友杜少府,在长亭送别时留下的。

也许,人在旅途,惺惺相惜的友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那一天,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午后。

杜少府即将远行赴任,希望王勃能赠诗留念。

率性的王勃立刻铺纸,执笔。

突然一阵狂风,铺好的白纸被吹上高空,吹落到很远,很远。

看起来,老天也不成人之美。

可是,两个好朋友却相视一笑。杜少府倏地揭开自己大红的披风,拉直了一面,对着王勃。

王勃则庄重地在披风上运笔逶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感动无数人的诗,见证了王勃和杜少府的深厚友情。

遥想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友人间一次分别,能再见一面又有多难。

王勃对待朋友,对待他人,永远是一颗赤子之心,从不设限。

可是,这种不设限,却暗中给他的命运又带来一场剧变。

王勃在外漂泊了几年,也许是朝廷眷顾,他又被召回,做了虢州参军。

面对仕途的失而复得,王勃很是珍惜,也更加好学、勤勉。

他认为,自己对该做的工作,该写的文章尽心尽力,问心无愧,也是尽到人臣之责了吧。

可是,单纯的他,忘记了身边的环境。

人,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还需要和环境,和身边的每个人,做到融洽和周全。

名噪一时的王勃,他傲人的才情、风采,难免让某些人红眼。

特别是那些小人们,对其终不能悦纳。

一次,王勃所在的军营里,有个叫曹达的人犯了罪。

有人为他说情,并声称这曹达还是曹元的亲戚。

王勃听了,心中一惊。

原来,曹元正是他少时,学习了几年医术的恩师啊。既然是恩师的亲戚,他怎能袖手旁观。

于是,王勃冒险把曹达收留在家,想让他躲避一时。

这期间,王勃还不忘经常给曹达打点酒喝,希望能保护好恩师的亲戚。

可纸包不住火,不知被哪一个同僚告发,事情败露了。

正当王勃不知如何是好时,偏偏曹达居然在王勃的家里暴卒。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曹达之死,众说纷纭。

有人说,也许是曹达惧怕官兵搜捕,又怕连累王勃,才自杀而亡。

可是,这又有谁能说的清。

朝廷派人追剿,认定是王勃杀死曹达。这是违反律令,私杀官奴,罪不容诛。

于是,王勃锒铛入狱,被判死罪,等候问斩。

此时,王勃才25岁,命运多舛的他,刹那间被推进黑暗的深渊。

从鲜衣怒马的翩翩少年,到落魄的流浪汉,到如今的阶下囚,他的短短人生 ,仿佛就这样快走到了尽头。

行刑之时,杜少府来送行。

王勃恍惚中看到,刽子手举起了白亮的断头铡,对面高楼上杜少府,深深地朝他弯下腰…….

说时迟,那时快。

千钧一发之际,一声声“皇帝大赦了!皇帝大赦了!”传遍刑场。

王勃头上的铡刀停住了,他幸运地捡了一条性命。

03

人生绝笔,命丧江海

捡回一条命的王勃,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尽早见到自己的父亲。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就在他犯下死罪,被打入天牢的同时,他的父亲也因“教子无方”受到牵连,被贬至交趾做县令。

交趾是哪里?交趾是现在的越南,离当时的长安非常遥远。

但是一想到可怜的父亲,因为自己的牵连,长途跋涉,一路历经风险到荒凉之境,王勃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

一路的舟车劳顿,一路的风餐露宿,王勃的船路经南昌,在此停靠、休息。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坐在船内的王勃,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船客们纷纷议论,原来当地享有盛名的滕王阁,正当都督阎伯舆新修,呈现一片新气象。

在这喜庆之际,阎都督遍邀文人墨客,为滕王阁新修成功写上贺文。王勃听到这里,并不为所动。但当听到别人议论,如果写的好有重赏时,王勃心动了。

王勃并不是觊觎这笔小财,他想到自己漂流到现在,身上拮据,接下来的行程堪忧。又想到,若能把这点钱带给父亲,让其改善点生活,也算能尽到一些孝心了。

于是,带着这样的期待,王勃毅然前往喧嚣中,人流如织的滕王阁。

一片惊愕声中,王勃入席、铺纸、执笔,在众人或不屑、或怀疑的目光中,昂头挺胸,奋笔疾书……

阎都督本就让自己的女婿,事先写好序文,准备在宴席上炫耀一番。

眼见这个年轻人不知深浅,毛遂自荐,便冷眼退入账后,不置可否,让下人传达他的诗句。

可王勃依然凭即兴创作的“滕王阁序”浩瀚才情,一时成为千古奇文。

王勃再一次声誉鹊起,艳惊四座。可王勃已经没有当日少年时曾有的兴奋,他只是淡定地收下赏金,拂拂衣袖,扬长而去。

终于,天随人愿,经过波涛汹涌、浪险风高的南海,他见到了日夜思念的老父亲。他为父亲讲述了自己写《滕王阁序》的慷慨激情,并把赏金尽数交给父亲。

父亲开解他:“人生难免磨难,但你要像你写的诗句那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啊!”

王勃狠狠点了点头。返回的途中,却不幸被卷入滔滔南海。这一次,老天没有眷顾,从此,人间再无王勃。

时隔不久,《滕王阁序》因其卓越的文采才情,被处处称诵。

唐高宗读罢文章,拍案而起:“王勃,真是我大唐的天才。当初倒是我错了。他现在何处,宣他进殿!”

左右吞吞吐吐地回答:“王勃,他,他已溺水而亡!”

唐高宗连续三声长叹:“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一个因文采而蜚声当世的天才,就像一颗流星,闪过大唐的高空,那样绚烂夺目,却又那样短暂。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

有人说,他的一生,都怪这支笔,惹下了祸端。

有人说,他这一生,幸亏这支笔,书写了传诵千古的绝唱。

也有人说,他这一生,是天妒英才。

还有人说,是他太过单纯,持才傲物,局限了自己。

他短暂的一生有如闪电,又像烈焰。他以诗文唱响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一定是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善于发现当下的美,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人在顺境,需要居安思危小心谨慎,提醒自己未雨绸缪;

人处逆境,要学会为自己舔砥伤口,不失去重来一次的希望;

人在平常之境,也需要有一颗坚定洒脱的心拒绝成为平庸之人。

无论何境无论何意,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