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其经营别人的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美好

 恰恰365 2020-07-02
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讨好型人格”。它指的是在生活中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由自主地想要讨好别人的人。
与朋友相处,担心给对方添麻烦;在工作中,放弃自己的想法去取悦老板的喜好;在爱情里,逼着自己去喜欢对方喜欢的东西……总是担心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感受。
如果你真的遇到过这样的感受,不妨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什么是真实的关系?就是你可以与对方发生争吵,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对方面前,无需考虑、顾及对方的感受。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不管是与朋友,还是与陌生人的相处中,大家都不愿意与人发生冲突。这与情商、懂事、善良无关。生活中,我们都更下意识的偏向讨好型人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在意他人的情绪和看法。
自己是不是符合他人的期待了,怎么做,才能不让别人反感,受到别人的喜欢?而活在这样的情绪里,最容易让人隐藏、丢失了真实的自己,而根本的是活在了别人的世界里。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将“为他人着想”和“讨好别人”混为一谈,用这种想法裹挟了自己,很容易委屈了自己,过度去取悦别人。
处处讨好别人,就意味着要牺牲掉一部分的自己。任何一段你需要费力讨好的关系,或者你需要费力讨好的人,都是不值得的。
其实,我坚信真正欣赏你的人是欣赏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或故作讨喜的样子。
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是时常出现的,尤其是在社交软件如此发达的今天。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
发一个朋友圈,必须选上最好看的一张照片,打打删删写出漂亮的文案,心满意足按下发送键。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看看别人在底下的评论如何,数一数有多少个赞。
所以,当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加强了,那么每个人受到的关注度就变得更多了,被人喜欢这个需求也被渐渐放大了。
严歌苓说:“我发现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心里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欢喜,就可以像我此刻这样,停止受累。”
一个人,越在意别人,越关注被人喜欢这件事情,心里负担也会越大。
讨好一个人,本身就是一种卑微的姿态。低到尘埃里,别人就越容易把你当成尘土来对待。
可可·香奈儿有这么一句话:“与其经营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美好。”
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换来别人的看不起和自我的丧失。人生真正该取悦的那个人,永远是自己。
逢周一至周五23:30-0:00(FM93.6)南方生活广播《罗兰心语》节目里,罗兰期待着与您的相遇。
文/罗兰 图/黄大海
资料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