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侠 从贵阳出发,西行过黄果树、关岭、晴隆、到达普安县。 向北行驶,经窝沿、罐子窑乡到达东北方向的白沙乡。继续行驶数公里左转卡塘村。 行驶二、三公里,就看见路右面山坡上呈现一条连续转折的洁白的古石板路,形态非常美观,这就是著名的白沙古驿道了。 白沙古驿道是始建于元朝的中原通往云南的主要驿道,一直到民国中后期有了滇黔公路,这里才逐渐失去了干道作用,后来修建了乡村公路,古驿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直到今日仍然是村民劳作、放牧牛羊的便捷通道。 我们前行两百米右侧有简易公路通往古驿道的中段,停车后我们沿古驿道右行,向刚刚看到过古驿道的公路方向行走,这里是毛石铺设的一米多宽的石板路,保持十分完好。 沿阶梯向上,一直来到公路边,看来公路占用了古驿道。 调过头来拍照,对面山上的古驿道美丽无比,一直延伸到山垭口的公路上面。这一段古驿道是整个白沙古驿道最漂亮的地段。 沿古驿道下山,驱车向上来到山垭口,可以看到公路边的古驿道,和对面我们驶过的公路下面的古驿道。 在垭口上行驶不远,又看到公路右侧向山下村庄延伸的曲折的古驿道,形态也很美观,但由于林木的遮掩,拍照下来不太清晰。 这里就是卡塘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谷地中央,有很大一片平整的田地,古驿道进入村庄后就消失了,但可以看到对面的山坡上又有古驿道呈现。 我们沿公路来到对面山腰,停车后又沿古驿道前行,不远就看到山坡上又是美丽的曲折形状的古驿道阶梯,这一段古驿道非常宽,最宽处有三、四米,有几处是在天然的石板上面开凿的,顶端的一段阶梯很直、很宽。 古驿道左侧有一口不停流淌着的古井,古人们在此饮水歇息。 翻过垭口,道路向右侧转弯,前面一百米左右古驿道只有不到一米宽,不知是被农民蚕食了还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继续前行道路又变成了一米五以上的宽度了,且很平直。 行一段后,道路被泥土塌方阻塞了十几米,我从黄泥上面通过,鞋与裤腿都成了黄色的了。 再行就来到了一座绝壁上面,有农妇在此放牛,我向她询问烽火台,她带领我们来到悬崖边缘,指引我们观看远方古驿道尽头正对着的一个石包,那就是保存很完好的烽火台,上面长满了绿色的植物。 问及刻有文字的巨石,她告诉我们就在古驿道前方约三百米处的两块从山崖上坠落的大石块上面。 我们沿绝壁下的古驿道阶梯向下行走,这一段阶梯有一半被水流冲毁了,只有不到一米的宽度可以行走。由于头天下过雨,还有一些牛羊的粪便在古驿道上面,故而光滑的石板路更加油滑,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石板上面有许多马蹄常年踩踏形成的脚窝和踩滑时形成的光滑的槽。 经过一段较平直的古驿道,我们来到了那两块巨石旁,看到右侧的一块平整的石面上雕刻着“普安同知陈世镇殉难处”几个大字,据相关资料介绍,这位“副县长”大人在此遇难的具体情况无人知晓,就连县志都没有记载。 由此向山上望去,我们刚刚走过的绝壁,顶端有一个尖峰,两侧各有一个稍矮的石峰,三峰共同构成一只欲展翅高飞的雄鹰,这里就叫做“老鹰岩”,的确很形象。 看到前方的石板路泥泞湿滑,我们就没有前行到烽火台那里去了。 这一段古驿道保存完好的部分有两公里长,且有三段爬坡路段都采取曲折盘旋的方式,因而都非常美丽。 古驿道前方就进入了晴隆县境内,在抗战时期的1944年4月24日,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二男一女三位科学家经此古驿道前行到晴隆境内不远,就遭到一伙歹徒的袭击,歹徒们以为科学家肩背马驮的矿石样板及设备是金银财宝,先把两位男科学家杀害,又把那位仅有26岁的会六种外语、才貌俱佳的地质专业的高材生马女士轮奸后杀害了。此案引得国民党政府高层的震怒,蒋介石亲自电令兴仁专署及晴隆、普安、盘县等三县迅速破案,结果很块就破案了,15名人犯都被杀头,以祭慰三位科学家的英灵。 这条古驿道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长、最完好且最美丽的古驿道了,虽然身上沾满了泥泞,仍然是十分地兴奋。 返回的路上右侧高于公路的地方还有很长一段古驿道遗存。 |
|
来自: 贵州游侠 > 《黔西南集:贵州游侠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