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曙明原创丨宏德广布的宏济堂——历下老字号之十七

 真言贞语 2020-07-02

宏德广布的宏济堂

——历下老字号之十七

作者:杨曙明

昔日济南有很多药店,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宏济堂。

宏济堂的创办人叫乐镜宇,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的白景琦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

乐镜宇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本名乐达聪,字铎,号镜宇。乐氏家族的祖籍是浙江,不过其先祖在康熙年间,为了经营药业而移居到北京,在正阳门外创办了同仁堂。乐镜宇是同仁堂乐氏家族的第12代孙,在他同辈的17个叔伯兄弟中,他颇为顽皮,也颇有个性。因为年少时曾经的游手好闲,所以最初他并不被父兄们看好,据说当年同仁堂的掌门人,也就是乐镜宇的叔叔乐朴斋曾对他说:“将来不许你动草字头(指药业),这行饭你吃不了。”乐镜宇对这位叔叔的话很是不以为然,但同时也让他深受刺激,促使他暗自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番事业来不可。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乐镜宇就是这样的“浪子”。从那以后,他刻苦钻研药学原理,虚心向前辈、同行请教,不耻下问地潜心学医。由于他十分聪明,且悟性极高,所以不几年就成了精通药业的行家,出乎了其家族所有人的预料。

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乐镜宇还没有成为“行家”的时候,家族为了让他有个出路,给他捐了个山东候补道,他为此来到了济南。说来也是巧合,时任山东巡抚杨士骧是他的好朋友,于是,杨士骧便动用官银两千两,委托乐镜宇举办官药局,可是好景不长。光绪三十年,杨士骧因私自挪用官银被同僚上本参奏,而后被免职调离山东,官药局因之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乐镜宇不惜举借外债,在如数缴还了官银两千两之后,又斥资取得了官药局所有权,并将其更名为“宏济堂”,时间是1907年。

初创时的宏济堂举步维艰,乐镜宇靠着胆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硬是让宏济堂日渐红火起来。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在原料采购中,乐镜宇制定了“五不要”的原则,即:“非上等货色不要,有杂质不要,陈货旧货不要,非药用部分不要,非最佳产地的不要。”在制药过程中,他重金聘请了同仁堂资深药剂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家传规矩,严把质量关。在销售环节中,凡用户来抓药,分包分号皆由重金聘用的资深店员核验后盖章才能放行,手续虽然麻烦了些,但却为宏济堂赢得了声誉。除此之外,宏济堂对员工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凡是前来应聘者,“不孝敬父母者不要,不忠实朋友者不要,对人无礼者不要,不讲信誉者不要,不讲仁义者不要。”同时,乐镜宇还要求所有员工,都要熟背《药性赋》《大医精诚》《黄帝内经》等,以提高技艺、修养品行。他时常强调,你们不仅要学做买卖养家,还要学做人、学仁术。

以书籍作为广告,是乐镜宇的“独出心裁”。宏济堂成立伊始,他就开始谋划编写《宏济堂药目》一书。该书不仅介绍了宏济堂的药品及简要服用说明,还介绍了当时多种流行疾病症状及治疗配方。1923年刻印发行后,凡各地代销或批购宏济堂药品的,人手一册,广为散发,因而取得了相当红火的广告效应。就这本书而言,即便是今天看来,仍还具有较高学术与社会研究价值。

“宏德广布,济世养生。”因为经营有方,注重信誉,宏济堂的生意不几年就“名满济南,盖无出其右者”,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到了1934年,宏济堂的营业额已达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

据史料记载,当年在宏济堂大厅上方,悬挂有“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的匾牌;在主柜之上,悬挂着五把颜色不同的锡壶,喻义“悬壶济世”。壶中是宏济堂配制的时令药,也就是根据四季流行病之不同,专门为贫困百姓准备的中成药。用药者进店可以随意取用,并根据经济情况,向无人看管的钱柜中投钱,投多投少都行,无钱者不投也无妨。

创新才有出路,乐镜宇深知这个道理。他在继承传统药理的同时,不断创新求变。1909年,他斥资2500元,在护城河畔的东流水街上,创办了宏济堂阿胶厂。针对当时阿胶产品多少都带有驴皮腥味的问题,他反复查阅、考证文献资料,研究出独家配方。原来的阿胶中并不含其他中药成分,乐镜宇尝试着在熬制中添加了当归、陈皮、甘草、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和调味药料,熬制时间也由原来的三昼夜延长至九天九夜,“九天贡胶”之品牌就是这样得名的,也是这样创出来的,其不仅没有了腥味,而且更加清香甜润,上市后迅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当年的宏济堂还把阿胶分成大小12种型号,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

除了阿胶产品之外,宏济堂还生产有参茸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海龙胶、海马胶等。尤其是其生产的“福、禄、寿、财、喜”的五字胶,曾畅销于江浙闽沪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1914年荣获山东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褒奖”;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奖;1933年获国家铁道实业部颁发的“超等”奖。

“仁丹”是日本的药品,疗效一般。可是,日寇在沦陷济南期间,却大肆宣传和大量投放“仁丹”广告,使得很多国人上当受骗。乐镜宇目睹这种情况,不顾年老体衰,秉烛达旦地研究古代医术和乐家先辈留下的各种秘方,终于研制出“六神丸”,以期与“仁丹”抗衡。“六神丸”,对治疗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无名肿毒等功效十分显著,因而一经推出,就受到患者好评。坊间传说,“六神丸”面市不久,某大户人家的闺中小姐突发喉病,水米不进,数日便奄奄一息。家人见给她服用的“仁丹”不见疗效,就特意找到乐镜宇求助。乐镜宇亲临诊断后,让其服用“六神丸”,三天后患者痊愈,“六神丸”由此声名大振,逼得“仁丹”陷入了滞销的尴尬境地。

宏济堂老店最初在院前大街,这处老店在1916年的兵变中被焚毁,随后迁至院东大街。1924年新店落成,门面仿北京同仁堂老店,高大敞亮,并以前院、中店、后厂的独特格局亮相于世。沿街的院墙,是当时颇为时尚的西式铁栅栏;前院东西墙壁,还嵌有进口高级瓷砖,瓷砖上有烫金大字宣传的“宏济堂”经营特色和名贵药材。宏济堂的这种布局,别说是在济南老城内,就是在民国年间所有的济南商家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外,为了扩大生产能力,1912年,宏济堂还在榜棚街建起药栈,这里后来便成为宏济堂的生产基地。

随着生意的兴隆,宏济堂又先后在经二路纬五路和经二路纬一路设立了两家分店,是为宏济堂的西记和中号。这两座分店,都是两层石筑楼房,装饰典雅,古色古香。2008年西记向北平移十多米,至今保存完好;而中号则在2009年片区改造时被拆除后,在原址附近仿照原样重建,现为宏济堂博物馆。至于泉城路上的宏济堂老店,则在1997年5月间,因遭北邻建筑施工所毁被拆除。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宏济堂的销售和影响继续扩大。为了增加产品品种,提升技术水平,他们不断摸索新工艺,创出新品种,并建成了全国第二家药品提取车间,率先采用了多能提取方法。当时宏济堂,以药品文号多,药品质量好闻名遐迩。

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按照中药归中药,西药归西药的产品归口政策,宏济堂药品被分流。阿胶生产被分到了平阴和东阿,快胃片被分到了青岛,输液针剂被分到了济南制药厂;生物制药则被分到了济南卫生局的实验药厂和生物药厂。1959年,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药店与药厂分离的政策,宏济堂的三处药店成了济南药材站所辖的门市部。

1960年3月,济南市将三十多家药厂合并,成立了“济南宏济堂制药厂”;1966年9月,更名为济南人民制药厂;1980年4月,更名为济南中药厂;1999年3月,改制为济南神方中药有限责任公司;同年7月,恢复使用老字号,更名为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0月,与力诺集团整合,成为力诺集团的核心企业;2012年3月,更名为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8月,更名为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年沧桑宏济堂,虽然几经波折,但其继承的传统精湛工艺,却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宏济堂(济南中药厂)就曾经被评为中国21家重点中药企业之一,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还参与起草了国家药典。1991年被山东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199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50强中药生产企业。2009年,“宏济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杨曙明(男),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等七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