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兴德原创丨与糖尿病共舞

 真言贞语 2020-07-02

与糖尿病共舞

文/杨兴德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它的高发率及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压力。

笔者曾在2006年的一次体检中发现患有二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为13.4mmol/L,尿检葡萄糖四个加号。餐后两小时血糖高达17.8mmol/L。经医院专家检查诊断并制定了医疗方案,每餐前在肚脐眼周围注射为16个国际单位的混合型胰岛素,口服6粒二甲双胍缓释片。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效果很不理想。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很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得身体十分羸弱,精神上的痛苦也每天缠绕着我。

在这期间,有一位医生对我说,治疗糖尿病是一个艰苦的持续性的过程。要想得到较好的治疗,必须学习掌握糖尿病的知识,需要明明白白地治病。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糖尿病的书籍和资料,使我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的知识有了逐步的积累。

通过学习我知道,目前尚未有任何权威报道能根治糖尿病。大多数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仍依靠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来控制血糖。糖尿病能否得以彻底治愈,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治糖尿病也成为广大患者的一种渴望。医患双方为驱除糖尿病这个恶魔,寻经据典,上下求索,古今中外,进展缓慢。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最终也只能是“控制”血糖,延缓病情的发展。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如何消除药物的继发性失效和严重的毒副作用的难题,也一直困扰着众多的疗糖圣手。糖尿病患者终生用药的结论,也就成了医学界公认的不灭定律。

治疗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核心观念是:从源头入手。

人所共知,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非传染性代谢疾病。形成高血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胰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的产生,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或两者同时存在造成的。从很多案例来看,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疾病形成的要害之一,就是肥胖。这说明:糖尿病的发病与人体的肥胖成正比。

在现代近百年的糖尿病治疗历史中,医家一般采取两种治疗方式:一是通过药物不断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或阻碍延缓小肠对食物营养吸收的速度来调节血糖。二是体外注射胰岛素(外源性胰岛素)来调节血糖。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药物的刺激,使已经病变的胰腺加速衰退并且含有其他毒副作用,外注胰岛素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和增大。患者体内近70%的胰岛β细胞凋亡,其凋亡速度是正常人的5~10倍。由此看来,唤醒沉睡的胰岛β细胞,和对濒临凋亡的胰岛β细胞的修复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世界著名多肽科学家邹远东教授的一篇学术论文《降糖肽的生理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说,降糖肽可以降低血糖值,具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糖肽,对糖尿病有着显效和恢复功能的作用。这种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小肽(寡肽),在人体中可以直接吸收,很大程度地预防由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引起的三高并发症的发生。大豆多肽的“胰腺细胞阻抗因子”对治疗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和调节胰岛素失调有一定的效果。

这时,以大豆肽,大豆低聚糖和棠梨茶提取物——总黄酮等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食品,出现在了我的视野。

有关资料表明,大豆肽是由数个氨基酸分子结合成的物质,是由大豆蛋白分解成的超级氨基酸 ,其中包括九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大豆肽可以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通过提高代谢及热能的产生,消耗部分糖和脂肪,达到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

给实验大鼠喂食大豆肽,解剖发现其胆囊收缩素(CCK)在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中最高,是其他部分的10倍以上。由于大豆肽促进了大鼠的CCK的分泌,使大鼠产生饱腹感,调节、减低了大鼠的采食量,排空了大鼠腹中的食物,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使血液中的含糖量维持正常水平。实验表明:喂食大豆多肽,通过兴奋动物神经,使动物胆囊收缩促进胰腺酶的分泌,使胰腺能正常工作,从而使血糖降低恢复正常。这里面是大豆肽中的降糖肽起了主要作用。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类的总称,它广泛地分布在豆科植物中,其主要成分是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它不在小肠中吸收,基本不参与人体代谢。它有蔗糖味且对糖和脂肪代谢无影响,只在双岐杆菌较多的消化道下部被吸收利用。被增殖了的双岐杆菌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了肠道脂肪的积累,防止过量的脂肪被吸收。增加一些运动,将原有的脂肪消耗掉,从而达到了减肥的目的而不使人体血糖增高。人体减肥之后,增大了胰岛素受体的胰岛素密度,减少了胰岛素抵抗,提高了胰岛素的利用率,使进入到人体的热量和糖元被合理地吸收利用,从而使得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地休养和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使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

总黄酮是传递信息、接触和神经细胞活性的调节因子,它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棠梨茶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合物,氨基酸,茶多酚,甜茶素,以及锌、硒、锰、铁、铬等微量元素,总黄酮量达2.5%。这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可被人体迅速吸收,进入脂肪组织,保护心脑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抗菌消炎,平衡三焦之功效,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和肥胖症人群有极好的疗效和保健作用。这种提取物除含有总黄酮素和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等成分外,还含有一种叫做甜茶甙的甜茶素。这种高甜度,低热能的天然甜味物质,经毒理试验,使用极为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大豆肽是以促进CCK的分泌,增加饱腹感,减少采食量,减轻体重而降糖。大豆低聚糖使得在被增殖了的双岐杆菌作用下,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阻塞,减少肠道脂肪累积,达到减肥目的,提高胰岛素利用率,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而总黄酮也对血糖的调节起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以断言,大豆肽,大豆低聚糖,总黄酮不是以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而是通过保持体重的正常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来使得胰腺β细胞得到休养和修复,从而使得糖尿病得以治疗和控制。

将上述三种原料配制的食品,直指糖尿病的要害——肥胖,减小了患者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增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了周围组织对糖的摄取利用,加强胰岛素对糖元的合成、酶解和被周围组织利用的功能。从而起到了修复受损的β细胞,唤醒濒于凋亡的β细胞的作用,降低并且稳定了血糖值。同时,也完全避免了常规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发生,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2007年夏天,我入住糖尿病医院接受治疗。每天三次服用含有大豆肽、大豆低聚糖和棠梨茶叶提取物合成的食品,同时将每天二甲双胍的用量,等效换算成相应的胰岛素。随时监测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在上述数值基本正常的条件下,使用诺和笔注射器,每次减量胰岛素半个单位,同时接受医院开设的科学的食谱。就这样,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逐步舍弃了胰岛素和一切降糖药物。

管住嘴,迈开腿,是防治糖尿病的基本原则。

1.管住嘴

一开始,实行每天多餐制,宁多一顿,不多一口。逐步过渡到一天三餐。

早餐:黑豆30粒、银杏7粒、黑木耳3朵、核桃3个和鸡蛋一个。共煮食之。

午餐和晚餐,都是二两糙米蒸熟,佐以蔬菜。严格控制动物蛋白质的摄入。

2.迈开腿

每餐之后,决不坐在餐桌旁边。外出走路,每天步行五公里。

3.学习关于治疗糖尿病的知识,明明白白地治病。

就这样,从2007年10月一直到现在,12年了,不吃药,不打针,经常检测,血糖基本是正常的。当然,先前因患糖尿病出现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

这些,说给别人听,没有多少人相信。文化水平越高的人,他越不相信,大医院里的医生乃至专家他更不相信。

但这却是事实。当然,这也许是个例。

(原题《剑指糖尿病》,写于2007年10月,韩继伦先生曾对此文给予过热心的指点。修改于2019年12月23日,也是对好友过世一周年的怀念。)

【作者简介】杨兴德(男),曾用名:杨绪华,杨丰源。江苏省赣榆县人,山东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鲁南技师学院高级讲师,2012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