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长行原创散文丨一场“大雪”闹腾出来的文学感觉

 真言贞语 2020-07-02

一场“大雪”闹腾出来的文学感觉

作者:周长行

像“文学来自生活”这样的话题实际上已经很古老了,我之所以感到了它的新颖,是完全来自这两天的“面对”和“亲历”。都是元月7日的所谓“大雪”闹腾出来的。

那天想写一点东西。中央气象台,省台,市台,从元旦就都开始预报,5、6、7三日自西向东有场大范围的大雨雪过程。久违了的“大雨雪”哦。央视天气预报屏幕上蓝莹莹的那一片画得好清楚,济宁也在其中,连普通市民也已预感到这场大雪十拿九稳,没跑,下定了。好像立马就要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了似的。

今冬第一场雪,又是大雪,零的突破,也极有可能是“零”的结束。机会难得,机不可失。老人和孩子们的反应尤其强烈。老年人认为有雪的冬天才吉祥,瑞雪兆丰年嘛!孩子们懂得有雪的冬天才好玩,打雪仗堆雪人,如果大雪大到2015年那次那样,学校还能放几天假,还不痛痛快快地玩个够呀!

我的兴奋倒与年龄无关,而是想写点东西。想雪,盼雪,到了我这里又多了个写雪。久旱逢“甘雪”,总有些东西可圈可点。2015年11月5日济宁那场百年未遇的大雪,让我因一篇《醉雪》而声名远播,赚到了数以万计的阅读率点击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我还坚持写些东西呢,您想想像这样“梅须逊色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美好时光,我能随随便便地放过去吗?

于是,我提前便打腹稿,不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呀。尽管不是第一次写雪,也要当第一次来写。《醉雪》是“醉”的意境。这次要另辟蹊径。我在孤意搜寻着新的东西。于是,腹稿在肚子里骨碌来骨碌去。有灵感火花溅射时,就随时记录下来。我还吩咐儿子做好随时拍摄的准备工作,多弄些有意思的照片或视频,编发时与文字掺和在一起,图文并茂,岂不更漂亮哉!

写作讲究亲力亲为,做好前期收集素材工作至关重要。于是,我一会儿推开窗户观察云层的变化,一会儿又在微信上询问各地落雪情景!弄得亲朋好友误认为我是气象台返聘的“卧底人员”。开个玩笑!由此可见,我是多么地渴望这场大雪尽快来到,是多么地想写好“这一次”啊!

还有篇我的观察记录也可以晒晒了:

7日早晨8点55分:天空出现零零星星下雪迹象;

9点10分:空调外机机盖上覆盖了薄薄一层类似霜一样的所谓积雪;

11点40分:老天爷上演纷纷扬扬的感觉;

12点20分:疾风(北风)斜雪扑面而来,然而,尚无鹅毛大雪的气势。

此时,孙女拍了个15秒的视频并配了乐,我写了一段“苍天啊,大地呀,千万可别停下来呀!”近乎调侃的文字,发到了圈里,迅即引来一片应和之声,夹杂着@朱玉久@山水苦旅@白芘巴@王立等朋友们叹息般的留言“就下这么点呀”“天可怜见”等等!

说来真的是可怜见了,哪曾料想到下午6点钟时,天空突然放亮,接着露出了蓝天,将人们关于“大雪”的期待和梦想统统击得粉碎!目瞪口呆,无望而又无奈。

此时,大地上的积雪已融化的寥寥无几,稀里哗啦的感觉。我仿佛听到了来自大街小巷里的一片片叹息声。

好在,我及时调换了个角度,把人们从渴望到绝望的演变过程写进了《闪雪的日子》,并迅速在平台发表出来。噫,人间有“闪婚”说,我却发现了天气中的“闪雪”。一个写作者因了这小小的发现和表达而使独有的情怀之门得以缓缓打开,开始思索“生活与文学”。

悲与喜都是文学,希望与绝望也都是文学,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文学。这是常识,但却只有在具体生活的进程中一点点地去懂得,去参悟,去寻找写下去的道路。

一场令人绝望的大雪,转眼变成了过去。然而,我却意外地拥有了写作上的收获:元月6日发表在“真言贞语”的《我在等待着一场大雪的到来》;元月8日发表在“行文原创”上的《闪雪的日子》,加上本篇,总计有6000多文字进账。无论优劣,却都是我爱着文学并写着的证明。

生活造就文学的信念,在我的心中又滋生出一条鲜灵灵的根须……

(随笔于2020年1月8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山东省济宁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代表作: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赵忠祥写真》、报告文学集《鲲鹏腾飞的地方》、自选集《伟大的我们》、电视解说词: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京九》、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诗集《春天的自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