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生辉原创散文丨乡情

 真言贞语 2020-07-02

鄉情

/李生輝(孤獨與快樂)

庚子年春節,一種突發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武漢被發現。在病毒確診為可以人傳人並有大面積爆發的可能時,一場史無前例的封城,封村,封路防止疫情擴散的人民戰爭在全國打響。

旅遊停擺、公交停運、工廠停工、商業停市、學校停課成為一種政府強力干預,阻斷疫情蔓延和病毒接觸性傳播的得力措施。

而像我這樣平時在城裡上班春節返鄉過年的人,由於多年已不種地,家中沒有一星綠菜、半顆糧食的人,一般情況下是年前備好過節期間的一應吃用物資,計畫著時間物資用度,如往年一般趕在正月初七家裡米光面淨之時,也正好是單位收假之日。這樣兩下恰好銜接,按時回城復工。

今年疫情一來,假期被一再延長,由於家中年前準備的物資有限,日子捉襟見肘裡食材終於告罄。於是,戴著口罩,接受測體溫,並將個人資訊登記後獲准進入超市採購各種生活物資,做好應對疫情的物質準備。

我一家八口人,兒婚女嫁,一年到頭,全在城裡務工。平時有孩子們接長不接短裡來回走動,隔三差五假日旅遊聚餐,至於親情人倫,家人來回走動倒也不甚有迫切之感。

說起過年,兒女們卻大都不願意回家。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常年在外,老家塵垢滿目,蛛網隨處可見。臘月裡大冷的冬天回家要灑掃除塵,重起飲事,加之農村房屋沒有暖氣,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縮手縮腳,有了生活起居多方不便的種種原因,所以孩子們總是不願回家過年,也有其現實合理的一面。

也許是因為年齡的關係,都當了爺爺的我總是對故鄉有一種骨子裡的眷戀。那記憶中的年節熱鬧景象總是在我腦海裡不斷重放,那鄉親們樸實純厚的笑容,看起來那麼真誠自然。那地地道道裡帶著黃土地甕聲甕氣裡熟悉的鄉音,聽上去如此地合轍押韻入耳中聽。那發小們見面互相揶揄,調侃中的戲耍是那麼地令人舒心受用。那些鄉下大嫂弟媳們見了面的問東問西,關心備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到家的感覺。那些晚輩侄男子弟,就連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們怯生生地問候,聽上去是那樣的溫語柔聲,入耳暖心。

總而言之,出門在外奔波的人們,從自己的腳步踏上家鄉的土地的那一刻,心中油然裡會生出一種葉落歸根的踏實感,在鄉村清新靜謐的夜裡,睡在自家燒得熱熱的土炕上,總有一種回歸自然息心靜志的安閒,這是一種魂安夢穩的踏實感,今年臘月,因小女兒要生孩子,母女連心的老伴放心不下,執意要去護理。剩下單槍匹馬的我,出於對家鄉的感情,只有力排眾議,隻身一人回家過年了。

說起過年回家,心中還有另一層情節。那就是生我養我的二老雙親已長眠於家鄉的故土,一年到頭了,無論如何都得去父母墳頭燒上幾遝紙錢,端坐于親人墳頭,置身故鄉的懷抱裡,靜靜地回想歲月往事,想起在父母護翼下雖然艱難卻充滿歡樂的童年百感交集,恩報情懷的執念會油然而生,看看已屆花甲的自己,尚且豐滿但也有些微遺憾的人生感慨萬千。就這樣不記得時光,忘記了寒冷坐在雙親墳頭靜想心事,將絲絲縷縷的情懷在如訴如泣的感慨中一古腦釋放。

回家過年是根植於骨子裡執著的情懷,在一座座早年留下的舊址前,回憶如煙的往事,從依稀牆角的一件件老物件上復活歲月的影像。在閒置得已經散架,身首分家的石碾,石磨上尋找那些牛角拱起被馬尾婆挲劃過的磨道碾道,那些早被時光做舊的影子。在一回回放牛牧羊打豬草的記憶中,重播少年天真無邪裡偷瓜綹棗火燎蜂房的人生片斷。

故鄉是一段抒不完的情,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煙薰火燎的茅草房裡曾響起過我生命降臨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啼哭。曾有過初為人父為人母的年輕家長們會心的笑容。曾有我結婚生子的人生足跡中農家嬌妻的羞澀,鄉下丈夫的豪爽。曾留下左鄰右舍困頓中的互相周濟,遇事中的肝膽相照,天災人禍時的一力相幫。而困厄中鄉黨們不計小我的慷慨給予雖是涓流點滴,然而這份雪中送炭的情意總是記憶難忘裡暖人心扉,更是歲月風雨中的念叨沒齒難忘。

從小生活在鄉村,耳濡目染中受其薰陶。父輩們安土重遷步步為營的人生哲學,在我腦海裡打下深深的烙印,以至於對於同是在城市裡營生的鄉黨們寧願編錢舉債也要在城裡買房置業的行為不屑一顧。總是認為鄉下山清水秀空氣宜人,做夢都想著老了葉落歸根,與老伴漫步鄉間,攜手夕陽。以至於在於心不忍中把老家的舊房子推倒重起,並不惜花費錢財築成夢想中的寬宅大院,明窗淨几,金碧輝煌,賺得鄉黨們的刮目相看。在鄰人的嘖嘖稱道裡頗有幾分成功人士的成就感。

每年過年回家的日子,都是與故鄉貼心照面與鄉黨寒暄歲月感慨人生的日子,在大家的生活水準齊頭並舉發生了根本改變的同時,每當回想起在那瓜菜代的困苦歲月裡,鄉黨鄰里們不講條件的無私相助,那怕是饑腸轆轆中的一碗剩飯的周濟,瑟索凍餒裡的一片棉絮贈予,一捆柴草的抱薪送暖,都無不令人萬般感慨心生感恩。知恩為人是對人類天性善良的最真誠的勸告。而知恩圖報也是如我這般粗通文墨的鄉下秀才為人處世,教導後人身體力行的事情,於是在家鄉人建房喬遷,婚喪嫁娶的人生大事件裡,多了一道身先士卒,跑前忙後的身影,我的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行為被鄉党們同聲稱讚,有口皆碑。

今年過年單身一人回家,更被家鄉的父老們重點關注,請吃請喝者有之,送飯送饃者有之,陪酒聊天者絡繹不絕。而年近花甲的我在有生之年第一次單獨在家過年,實實在在裡真切地感受到鄉黨們戀親念故,重情重義那份濃濃的鄉情溫暖,人間的關懷大愛。

隨著疫情的防控措施的進一步調節,居家隔離成為防疫抗病的首選。有暢通有效的政府管理,鄉間可以平價採購一切生活必需品,還有鄉黨們有情有義的熱心相幫,宅家的日子雖然單調枯燥,有孩子們不時的關心問候,有親朋好友們的電話拜年,這個年也算過得有滋有味,其樂無窮呢!

大前天一早熬夜爬格子的我,子夜兩點才入睡。正在鼾聲大作的我被大門外一通敲門聲吵醒。誰呀,這麼早的擾人清夢!於心中稍有不滿中披衣起床,趿拉著拖鞋開門後,卻被一道刺眼的陽光照得睜不開眼晴。呵,都九點了,還不起來,咱都是有歲數的人了,我怕有啥事不放心所以才叫你一聲的。門外身披著陽光的滿鋒哥一臉認真地說著叫門的理由。真是喲,怎麼就睡過頭了呢!我訕笑著睡眼惺忪裡回話,也算是表達對老哥這種無微不至裡關心到家的一份歉意。滿鋒哥說,你快弄吃的,我都推了半早上牛糞了,說完,頭也不回地推起斗車忙他的活去了。

該吃早點了,肚子已開始抗議了。倒水,刷牙,洗臉,刮鬍子,如同女人梳洗抹臉描眉畫唇一般,這是男人們每天早上的必修功課。

忽聽門外咣當一聲,一個人影跟身進了門。看你這門檻高的把人能絆倒。聽聲音是房後邊楊四叔的聲音。

急忙走出房門看個究竟,只見一臉鬍鬚的楊四叔開口道,給你拿些包穀糝子,是我才拉的新鮮的。本來想叫你去我家吃飯,看眼前這陣仗是辦不到。四叔一邊說著說著,一邊雙手把那一袋糝子遞給我。

好傢夥,這麼沉!從中可見四叔的用心。我說這麼多,我一個人一月都吃不完,這天涼能放的,不怕壞,再說了眼前這狀況,一時半會你怕是去不了城裡。四叔一臉憨厚的表情。

這四叔正要出門,後邊四姨跟聲而進。給,姨給你端些我窩好的漿水酸菜,你也知道,這菜是咱鄉間的特色,可下飯了。說著連盆放下,還說這盆你也不用還了,我家裡多的是。轉過身催促著四叔,走,回!飯熟了,回家吃飯!兩人又忙不迭身地出門走了。

這……我手足無措裡,一時竟不知說啥好!我知道,四叔兩口子是村裡出了名的實在人。

他們給我送東西是知恩圖報哩!

還是四年前的正月,四叔一家人忙活著準備給兒子娶媳婦。在農家給兒子娶媳婦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有一天四叔讓我去他家坐坐,這好人四叔兩口,平時也沒經過這大的陣仗,婚事咋操辦一時竟沒了章法。兩口子正愁腸百結,惶惶不可終日呢!

我進了門,四姨喜出望外,連忙倒茶遞煙。後來,按我的安排進行。包括用我的車採買東西,接送來賓如此等等,四叔給兒子的婚禮辦得簡樸熱鬧,體面大方,有聲有色,村中老少齊心幫忙,左鄰右舍熱情招待,雙方親戚十分滿意,婚禮辦的皆大歡喜。

事後,如願以償的四姨給我送來一整塊豆腐,足有五六斤重。幾個大肉蒸碗,一盤花饃,說這是他們全家的一片心意,無論如何都不准我推辭。那場面想起來至今都讓人心裡很暖。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為人是中華民族的良操美德。這世上正是有了互幫共濟的愛心善行,這世道才有了人間大愛的煙火氣。體現在鄉下人身上那種不善言辭用無聲的行動表達心中的那份感恩之情的純樸,更是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放在案板上金黃燦燦的玉米糝,被廚窗玻璃中晨早的陽光照耀,衍生出變幻莫測的光影,這黃澄澄玉米糝多像四叔一家,不!多像家鄉父老鄉親們那散發著人性博愛,高貴莊嚴神聖裡,金子般的一顆顆心!

【作者簡介】李生輝(男),網名:孤獨與快樂,西安人。自由職業,愛文字,尤喜沉吟。有文字見各文學網站,並有報刊雜誌刊發,作品被製成音、視頻檔,並被全國各大微平臺推送,網路傳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