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18Q1:收入增长61%,成本上涨110%,均创历史新高

 东哥解读电商 2020-07-02

东哥解读电商

青年节当日,已经18周岁的阿里巴巴公布了最新季报。虽然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但股价却没有体现出想象中的强势。虽然以3.53%的涨幅收盘,但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股价又出现了2.4%的回调。如何对这一情况做出解读?

 - 作者| 赵骐

 - 公众号|东哥解读电商(ID: dgjdds)

5月2日,易观公布的2018年1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本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9,52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2%。其中,天猫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55.8%上涨3.8个百分点,达到59.6%。这是否预示了18Q1的阿里财报将再次超预期?

两天后,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5月4日开盘前,阿里巴巴公布截止到3月31日季报(2018财年4季度)以及2018财年业务报告。本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619.32亿,同比增长61%;净利润66.41亿,下跌32.6%。2018财年,阿里巴巴营收达到2502.66亿,较前一年上涨58%;净利润614.12亿,增幅49%。

分析师此前预测本季度营收589.6亿,实际为619.32亿;预计EPS 5.5元,实际为5.73元。收入和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但股价走势却相当诡异。盘前,阿里股价一度涨幅超过4%。随后却以180.40美元开盘,较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下跌1.12%。盘中在大盘(标普500周五上涨1.28%)带动下,一路上扬,最后以188.89美元收盘,涨幅3.53%。但盘后股价再次下跌0.45美元,跌幅2.4%。

盘前大幅上涨,随后低开高走,盘后再次下跌,为什么股价走势如此怪异,反应了市场何种情绪?

用户增速创新高,业务结构稳定

截至到3月底,阿里巴巴活跃用户达到5.52亿,新增3700万活跃用户,增长幅度达到21.6%,创2016年以来新高。2018财年,国内零售GMV4.82万亿,增长28%,其中天猫GMV增幅45%。

来源:DonG整理阿里历年财报

根据此前CNNIC的报告,截止到2017年低,中国网购用户规模为5.33亿,低于阿里的活跃消费者数量。因此,我们认为阿里的用户人数或许包含了来自线下的客户,已经不能单纯地和其他电商公司进行比较。

本季度,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512.87亿元,增长62%。其中国内零售收入401.85亿元,同比增长56%;国内批发收入18.83亿元,增幅28%;国际零售收入39.67亿元,上涨63%;国际批发收入16.99亿元,增幅13%;菜鸟网络收入为28.52亿元。

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35.99亿元,增幅103%。高速增长得益于持续不断地推出更新的功能和产品。本季度,阿里云推出了316款新产品和新功能,其中60多款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管理和安全。

来源:DonG整理阿里历年财报

阿里云在过去3年始终保持着100%左右的增长速度,未来他们的成长空间将来自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

1月,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落户广州。未来,运用ET工业大脑技术,对接重点行业的制造业骨干企业,解决他们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将成为阿里云工业互联网的首要任务。随后,3月,阿里巴巴全面进军IoT,计划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指出,阿里云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去解决这三个问题:1、提供开放、便捷的IoT连接平台;2、提供强大的AI能力;3、实现云、边、端一体的协同计算。

数字媒体与娱乐业务54.13亿元,同比上涨34.3%。主要得益于优酷土豆的订阅收入和UCWeb的增值服务收入的增长。

创新及其他业务的收入上涨7.5%,为9.88亿元,主要贡献来自于高德和钉钉。

来源:DonG整理阿里历年财报

环比来看,阿里的业务结构有较大变化。核心电商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从去年4季度(自然年)的88.2%下降到82.8%,云计算营收占比从4.3%扩大到7.1%,其他两项项业务的营收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不过,对比去年同期,变化并不明显。核心电商收入占比上涨了1个百分比;云业务上涨1.5个百分比;数字媒体与娱乐收入占比下降1.7个百分比;创新及其他收入的营收比例从2.4%下降到1.6%。

营收成本大涨109.8%,拖累利润率

本季度,阿里巴巴净利润66.41亿元,同比下滑32.6%。官方给出的解释为去年同期出售了部分资产造成了非经营性处置收益(The year-over-year decrease was primarily due to non-recurring disposal gains arising from sale of certain investments in the same quarter of 2017)。

不过,我们认为另有隐情。本季度净利润的下滑的真实原因很有可能是来自于成本(Cost of revenue)的快速上涨。18Q1,阿里巴巴营业成本325.04亿元,同比增长109.8%,创IPO以来新高。营收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40%大幅扩大到53%,上升了13个百分点。

来源:阿里巴巴18Q1财报

成本上涨主要来自于阿里巴巴在新零售、菜鸟网络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巨大投入。

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代表业态,盒马鲜生发展迅猛。1月,他们宣布,今年要在北京开30家店。北京主城区将实现“盒区房”的全覆盖,北京市民可以享受盒马30分钟送达服务。3月,盒马鲜生与地产集团新城控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城控股将为盒马提供旗下门店资源及个性化服务,助力盒马在全国市场的扩张。

不仅仅将现有模式进行复制扩张,阿里还在尝试新的服务形态。本季度,盒马在上海和北京已经开始提供24小时配送服务,同时拓展品类。3月19日盒马成人用品频道“盒尔蒙”正式上线,上海用户已经可以通过盒马App买到约700种成人用品,其中超过50种可以实现“30分钟必达”。这被看作是盒马开始丰富生活服务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是阿里巴巴本季度的另一项重大投入,但这并非指线上的商品展示、个性推送等,而是线下配送。回顾2018年1季度,阿里巴巴以菜鸟和天猫为核心,打造的线下配送体系进展迅速。

3月15日,菜鸟的“门店发货”范围拓展至30余城,累计门店数量近400个。同日,天猫宣布天猫超市1小时达已进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11个城市,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20个城市的布局。

在此之前,天猫已经宣布推出两小时达服务。阿里计划通过数据算法、智能供应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融合线上和线下的人货场。利用各前置仓、商场门店、便利店发出商品,在30-120分钟内送抵消费者手中,从而形成一个3公里范围内的理想生活圈。

从盒马鲜生30分钟达,到天猫超市1小时达,再到天猫2小时达,新零售正在全面激活线下实体店成为商品发货地。阿里巴巴希望,未来分钟级配送从生鲜类目起步,并逐渐向天猫的全品类商品扩散,“网上购物 楼下发货”将成为常态,消费体验远超传统的物流大仓模式。

这些巨大投入推动了阿里本季度营收大幅上涨,62%的收入增速创IPO以来最大增幅。但与此同时,109.8%的成本上涨同样是IPO以来的最高增速。

 

来源:DonG整理阿里历年财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