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1】前庞李建波的小幸福

 新文艺 2020-07-02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陪孩子读(听)书不少于5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760

走进沽河街道前庞村李建波家,是因为门口摆放的这些树墩,还有这些树根。

小编虽然不懂,不知道这些东西值不值钱?能值多少钱?但是凭小编的直觉,感觉喜欢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么是一名退休教师,要么是一名退休干部,起码也应该是一名退休工人吧?!随便一件日常用品,看似随意地插上一截“树棍”,就瞬间有了一种高大上的“干脚”,俨然一件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亲眼目睹到这些“艺术品”背后的“创作者”时,小编第一时间就去核对他的背景身份。他叫李建波,今年54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二十几岁成家之后,就一直在村里务农,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他的所有的这些“作品”,有花钱买的,也有自己从地里刨的。上面这个是从一个年轻人手里买的,回来之后还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下面这个则是从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手里买的,考虑到老人挖这么个东西不容易,他竟然连价都没有讲,就痛痛快快地付了钱。

据老李介绍,他的所有的这些作品,都不想卖,并不指望它们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效益,他弄这么多东西,主要就是喜欢。当干了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看到这些“艺术品”,浑身的劳累和疲乏瞬间就消失了,很容易就会让自己沉浸在愉悦和幸福之中。

虽然他也很注重学习和交流,但是在他身边,有同样兴趣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特殊的造型模式等,大部分还是得靠自己观察材料的样式和形状,通过自己的琢磨去做。

从老李家出来的时候,太阳快要落山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枯燥乏味的农耕生活中能够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他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他的这种幸福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看到天边的那抹彩霞,小编似乎明白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每个人也几乎都是平等的。但是有的人很幸福,有的人却总觉得世界不公平,自己很不幸。幸福到底在哪里呢?幸福不就在人们寻找幸福、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内心中吗?

拍有故事的照片      做有温度的媒体

静静地做最好的自己

世界终会因为您而更加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