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师争夺战!蒙娜丽莎、金舵、东鹏、诺贝尔等9家公司的狭路较劲

 大材研究 2020-07-02

作者: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实战精英们的每日读物!

在家居建材圈里,有点名头的设计师,总会被厂家或经销商捧着,想办法交朋友。

因为在他们手上,往往掌握着扎实的订单,可能是额度比较大、附加值比较高的那种单子,关键是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还有可能帮助品牌带动圈内的口碑,吸引一些新锐设计师跟进。

毕竟总有为数不少的业主,倾向于设计师的推荐。如果设计师推荐了,无疑就能拿到这些业主的订单,很现实的收益。

假设一种情况,一名经销商,手上掌握上百活跃的设计师资源,能贡献订单的那种,何愁市场拿不下。一个厂家,全国有上千名设计师老铁,何愁局面打不开。

除了给提成、返点之外,各路豪杰在拉拢设计师这事儿上,都是如何较劲的?

大材研究此次重点关注了9家陶瓷品牌的设计师战法:东鹏、蒙娜丽莎、金舵、诺贝尔、斯米克、博德、马可波罗、鹰牌、兴辉、冠珠 

早年的时候,金舵陶瓷并没有特别看重设计师渠道,最多也就是出面办点设计师沙龙,这招不新鲜,一二线的建材品牌都在干。

大概从去年开始,金舵突然放出了大招,搭了一个设计园的平台,设计师可发表作品、接单等,还能使用金舵提供的设计工具,免费使用设计图、在线设计、急速渲染等功能,一键生成装修效果。

尤其是支持瓷砖的铺贴设计,用户选购瓷砖之前,就能实现所见即所得。

除了吸引外部设计师的入驻,金舵设计园其实更多地在为门店设计师与导购提供支持,比如提供大量主销产品的设计图,其中还有VR全景图;根据客户户型,导购都能采用设计园的工具迅速拿出效果图。

大材研究至少做过两次介绍与分析,比如这篇文章《设计师的大家居战事!》,认为此类做法不错,至少与常规的设计师提成式合作、交流活动形成了差异化。

那么,金舵又做得怎样呢?

大材研究的观察发现,很不错,它有专门的官方网站,可查看大量设计案例,有户型库,还有产品库、社区、设计师板块,并且在搜索引擎上,有一定的热度。另外,金舵设计云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多在1000—3000之间。

今年,金舵又办起了落地活动“瓷砖设计中国行”,形式上中传统的设计师沙龙没有本质区别,其中就增加了金舵设计园的现场推广,借此吸引更多设计师的入驻。

7月份的时候,“瓷砖设计中国行”成都站现场,金舵设计推广部经理赵海阳透露,设计园平台的装修设计案例已突破20万,而且平均每天的增长量接近2000张,涵盖全国90%的真实户型图。

与金舵设计园几乎同一时期,工程领域表现出色的蒙娜丽莎瓷砖,上线了一个设计师平台,名叫设计云,开了公众号叫“蒙娜丽莎设计云”,推送的文章阅读量一般在2000—5000左右。

一般情况下,能达到这个阅读量级别,排除发动公司内部全员转发的因素,主要依靠外部读者订阅,那么,它的真实粉丝量应该上2万了。

这个公众号搭载了小程序“蒙娜丽莎设计家”,可以查看设计案例,也可以预约免费设计。

网上有一篇文章里提到,设计云已汇聚3000套家居设计方案,今年上线了2.0版本。

它的主要用途,其实是服务于蒙娜丽莎2000多家门店的设计师与导购,注册后可以分享作品,也可以使用设计云上面的空间应用方案,根据业主需求与户型大小,进行设计方案匹配,快速拿出3D立体铺砖方案。

即使设计经验缺乏的情况下,终端的导购也可能较快掌握效果图制作方法,在线全空间方案设计,还能支持微信的转发,进而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进店顾客的转化。

平台会搞积分竞赛、主题活动、实景案例征集等,比如像“微笑设计星”这类计划,通过评论、点赞、投票等方式,进行年度、季度、月度排名,然后给设计师评定等级,然后赠送电脑、汽车、香水、家电等礼品。

客观来讲,蒙娜丽莎又做得怎样呢?

除了开设有专门的公众号,官网上很难找到“设计云”的入口,或者目前没有开通。网上的公开宣传不多,但是在落地活动里, “设计云”经常出现。

比如今年7月份,蒙娜丽莎专门办了一场设计精英荟,选了200多名门店设计师到场,两天一夜的培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分享设计云平台的使用经验与体会。

综合公开资料来看,蒙娜丽莎瓷砖目前在设计师环节的发力,基本上是在内部做文章,赋能终端门店设计师,提升客户设计服务与签单能力。

在工程领域颇有建树的东鹏,也没有忽视设计师渠道的能量

不过公开资料里, 所能找到的跟东鹏有关的设计师活动信息,并不多。一个大手笔是,他们今年赞助了2018中国设计品牌计划

“中国设计品牌计划”有它的独特背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2018年5月份发起,5月10日在北京办了首场2018中国设计品牌大会,东鹏总裁龚志云发表了演讲,表示全力支持与参与这一工程。

两个月后,广州建博会,东鹏再办中国设计品牌媒体见面会,它同时还有一个主题叫“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设计发展趋势论坛”,同样是东鹏总裁龚志云出面,表示将在四个方面为设计品牌赋能:

成为设计师的实验基地,将创意转化为产品;设计师一站式组材和选购;与设计师共同开发产品;为中国设计品牌提供全球销售渠道。

之后,2018中国设计品牌计划全国巡回发布会启动,先是在广州,后来是郑州,每场都请了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设计名人做分享,到场的设计师预计有几百人。

曾在微晶石领域战功赫赫的博德,同样看重设计师的能量,不过他们的打法相对传统,倾向于设计师的沙龙与展厅参观,力度还是很大的。 

就说最近几年的“中国创造,世界设计”的设计师交流互动类活动,2016年开办,邀请各地的设计师组团到佛山总部交流,或者在本地办沙龙。

活动内容还是挺多的,比如“设计生态生活”的主题交流、住宅公寓设计大赛、中国设计产业论坛、设计游学等。

从实际落地情况看,很多时候都是地方装修公司带队,比如长沙的鸿扬家装、惠州的居众装饰等。也有在本地办的,比如去年4月,瑞安。

截至2017年12月,博德现身广州设计周,到这个时间点,累计办了29场“中国创造,世界设计”,差不多有5000多名设计师参加过活动,假如能留住一半设计师实质性合作,贡献的产能都是极其可观的。

今年开始,这场活动没停,继续推进,比如4月,请了意大利设计师白安德,落地温州。7月份的时候,又请了孙华峰、刘道华两人,在太原办名家论坛,据说吸引了上千人。

到8月份时,设计师欧洲游学之旅又来了,除了参观,还到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参加交流,之后又有英国游学、意大利游学、迪拜游学。

鹰牌陶瓷赞助的世界青年设计师论坛WYDF,也是巡回论坛,在各个城市办,通过冠名的形式刷存在感。

亚细亚赞助过·腾讯家居设计时尚盛典·金腾奖活动,也是几个城市办,亚细亚主要还是冠名。

兴辉陶瓷去年办过“现代轻奢探索之旅”的跨国设计师沙龙,同样是全国巡回,落地苏州、天津、兰州等城市,套路差不多,请法国罗浮宫修缮设计师卢卡·罗西、欧阳志刚、刘涛等设计名人,另一边将地方上活跃的设计师拉到场。

设计师大赛也是行业里特别喜欢的套路,比如斯米克瓷砖杯,去年齐家网办了第一届,今年斯米克冠名,计划选出20名入围设计师, 再评选10强。

比较新鲜的是,参赛作品要用VR软件设计,做出VR全景图,选用斯米克等材料。设计师大赛太多了,套路现成,不过用VR参赛,很前锐。

跟东鹏、马可波罗等足以分庭相抗的诺贝尔,非常看重设计师渠道,曾冠名腾讯家居制作的“约吧设计师”节目,内容核心是设计访谈。

不过他们的栏目组很拼,经常跑到设计师所在地,现场录制,通过腾讯家居、腾讯新闻APP、腾讯视频等几个渠道推送。这就比常规访谈厉害多了。

2017年请了青山周平、王凤波、瞿广慈、赖亚楠、石大宇、梁景华、黄志达、林学明、姜峰、陈德坚等,多为有影响力的角色。

客观来讲,此类节目对提升品牌的设计影响力,肯定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设计师圈子里,能给自己加分。对当时的销售拉动不会太明显。 

赞助设计师节目,只是诺贝尔的一种做法。他们办了不少线下活动,比如以诺贝尔大板瓷抛砖冠名的“2018中国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竞讲,联手CIID,这是今年的重头戏。

覆盖成都、武汉、郑州、杭州 、天津、福州等10个城市,每站都有几名青年设计师上台演讲,几名设计名人点评,然后从中评出决胜者。

除了青年设计师竞讲外,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巡讲,诺贝尔也赞助了,18位提名设计师都颇有名气,分别在多地演讲。

大材研究认为,这种带有PK性质的活动,倒是非常吸引人的,能够制造话题,也能够吸引设计师主动参加,能够抓住一部分青年设计精英。

但是也容易得罪人,比如落榜的那些设计师,有可能产生对诺贝尔不满的情绪。

除了竞讲、赞助节目外,诺贝尔瓷砖还有设计师论坛的做法,比如今年的“设享无界”主题论坛,在提名竞讲之外,又单独开设了新的话题。

说起设计师竞讲,新中源陶瓷也有相似的做法,而且起步很早,从2015年开始,新中源就在做“中国设计星”大型命题演讲真人秀,已经办了3年。

它的做法,跟一些综艺节目有些相似,指定主题,设计师围绕主题发表演讲,全国范围内设几场晋级演讲会,每场优胜者将获得“区域设计星”资格,年底到广州设计周现场参加竞选演讲会,竞选“中国设计星”。

演讲会现场有顾问导师,还有执行导师,梁志天、邱德光、梁景华、戴昆、琚宾、孙建华等,都曾经做过。曾经搞过D4天团等带有娱乐色彩的概念.

同时配有线上微课堂、线下导师班、总竞选密训班等环节,从设计观、专业理论、运营理念、价值输出、形象塑造等方面为参与《中国设计星》的设计师们提供指南。

后来,新中源增加了一个“星投天使”计划,声称要拿500万到1000万元,支持有能力的设计师,2017年提供10家“托斯卡纳”品牌形象店,作为首批“星投天使”项目,面向2017年度《中国设计星》招募设计师。

创意非常精彩,可惜的是,这场赛事缺乏流量平台支撑,也缺乏争议焦点,即使后面的星投天使计划,由于没有看到太多真金白银,导致关注者并不是特别多。

整个策划有潜力上头条,但现实情况是,未能晋级成有吸引力的热点节目。如果再升级一下,有可能引爆的效果更好。

冠珠陶瓷的做法比较分散,涉及的设计师拉拢方式不少,比如喜欢搞设计师游学,比如今年的河源设计师游学;去年广西玉林的设计师佛山交流会。

也喜欢在各地做设计师新品体验,比如前段时间,在新疆举行了设计师俱乐部成立仪式;在北京跟一八学社联合,发起冠珠MAX大板设计师体验;4月份在佛山办设计新巢流—当代设计师全国交流暨产品应用创意大赛。

一些常规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交流会,也被纳放了冠珠的计划,比如今年9月份的“浦江之夜”,家装精英上海浦江游艇酒会,分享主题很分散,有供应链建设、管控,也有冠珠本身的介绍。

在高端瓷砖里,就市场认可度来看,马可波罗瓷砖能占得一席之地,但是他们跟设计师的交往,有创意的大手笔反而不多了,主要是围绕新品发布与体验,办的设计师活动。

比如去年的“e-stone+ 轻奢新石代”新品发布,除了经销商,就是设计师捧场。今年的“真石无界”2018新品发布会,发布真石大板,先是在杭州,请了300多名设计师,之后又到长春、合肥等地,参与者以设计师为主,线下搞直播。

另外,马可波罗也有一个跟金舵、蒙娜丽莎相似的做法,2017年推出“英雄岛”,集教学推广、交流互助、资源共享、数据分析于一体的设计服务平台,声称全国4000多家终端的设计师,都集中到平台上。

今年4月份,“马可波罗圆方方案砖家设计师英雄大会”举行,表彰2017年马可波罗英雄岛表现杰出的设计师,探索2018家居设计思维。

大材研究注意到,借助英雄岛,马可波罗提出了整体空间的思考,认为要从饰品搭配、家具摆放、灯光运用、色彩选择等整体空间入手做好,才能打动顾客。如果走这条路,对设计师能力的考验是比较高的。

综合上述9家公司的情况,设计师争夺战已进入第二阶段。之前我们大多数靠着给返点、给提成来留设计师,谁的东西好卖,谁给的返点多,就可能得到最多的推荐。

光这样就够了吗?肯定是不行的,陷入返点比例的交锋,就可能吞食一个恶果:大家都会深陷泥沼,你给一个返点比例,我给更高的提成,这样下去自家的利润就会继续变薄,赚了吆喝,却没有赚钱。

新阶段的设计师争夺,合作方式更多,双方寻求平衡,在保证一定返点比例的基础上,更多地想到借助有深度的活动,比如设计师节目、竞讲等,帮助深度合作的设计师们提升名气,塑造个人IP,扩大资源,同时提供设计工具,增强签单能力,也就是为设计师赋能,往往会受到部分能力强、更上进的设计师认可。

另一方面,包括建筑陶瓷在内的建材公司,会将部分精力放到门店设计师的培养上,增强驻店设计与导购的设计能力,借此留客。

 - END -

欢迎加入“大材英雄群"

(服务于中高层管理者与创业者)

请加微信号:15210513240

由家居老板小秘书邀请入群。

加入 建材行业思考群、家居行业交流群

(服务于家居、建材从业者)

有用的洞察与见解

建材家居与装修人正在关注

-----------------------------------------

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

市场、公司、产业与经验分析

实战精英们的每日读物

微信ID:dacai36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