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浪屿记忆:我的母校日光幼儿园

 鹭客社 2020-07-02


怀德幼稚园儿童音乐启蒙


对于不少鼓浪屿人来说,他(她)们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日光幼儿园开始的。这座被称为“中华第一园”的幼儿园,百年来承载了数代鼓浪屿人美好的童年回忆。

日光幼儿园原来叫怀德幼稚园。在中国晚清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的时代里,一大批来自欧美的传教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传播基督的福音。他(她)们在传教的同时,也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古老的中国,怀德幼稚园就是在西风东渐的大时代中应运而生的。

英国长老会是当时在闽南地区传教的重要差会,她们重视教育事业,怀仁女中、英华书院(初与英国伦敦会合办)等等鼓浪屿著名学校都是其创办的。1898年初,英国长老会牧师娘韦爱莉将欧美各国盛行的幼稚园机构传入鼓浪屿,她在日光岩下的,现今永春路83号建立幼稚园,为鼓浪屿的儿童带来了全新的启蒙教育模式。此举可谓开中国学前教育之先河,这所幼稚园也成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幼儿园,因而得到了“中华第一园”的赞誉。

1911年,幼稚园正式命名为“怀德幼稚园”。教学以西式教育为主,采用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学习数学、自然科学、语言文学、绘画、手工、唱歌及宗教教育等,其中,游戏、“恩物”(玩具)占有主要地位,教材教具大部分由英国运来。

在当时,幼稚园一般为两年学制,但有不少人在怀德幼稚园却念了四年,在完成前二年是幼稚园后,进入“蒙学堂”,课程与小学1、2年级相当。因此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小学三年级。幼稚园的老师基本上是中国人,她们都是师范的实习生。她们只用闽南语教学,很少用国语、英语。

根据民国时期在怀德幼稚园就读的朱昭仪回忆,我们可以窥见当年幼稚园的教学情况。“前两年主要课程为唱游课。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当时有很多歌曲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我很会唱歌,比较喜欢大胆表现。”“在幼稚园还有手工课,有折纸,折船、青蛙、雨伞等等。”“我们幼稚园的老师基本没有外国人,当时的老师都是师范的实习生,都是中国人。只有见到一个英国人叫韦先生娘,大概是幼稚园的负责人之一。她们只用闽南语教学,没有用国语、英语。外国人来这里教学,都要学闽南话。我们幼稚园时,有个很有名的老师何恩及,她后来成为牧师,活到一百多岁。她在我小学1年级的时候(蒙学堂)教过我们宗教课,叫做‘圣书的记录’,里面都是《圣经》当中的故事。”“ 在‘蒙学堂’的时候,我们用黑泥土做土盘,白泥土做笔(跟粉笔写在黑板上一样),用作练字材料。都是学校统一发给学生的。”

进入五十年代,怀德幼稚园被政府接办,1952年,改为厦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附设幼儿园。1957年更名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幼儿园。文革初期改称“反帝幼儿园”,不久停办。1974年复办,改为鼓浪屿人民小学附设幼儿园。1976年复名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并一直沿用至今。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进入日光幼儿园就读。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苏老师。她教会我们很多知识,从花草树木到飞禽走兽等等都有,给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充满生机,色彩斑然的美丽世界。她为人和蔼,对孩子们充满爱心,关爱孩子们的生活。有件事我记忆犹新,有次我感冒发烧没有去幼儿园,那天晚上苏老师就来到我家家访,询问我的病情状况,并期待我早日康复,回到幼儿园与同学们一起玩耍、成长。在我们班毕业典礼结束后,家长们带着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此时不少人看到苏老师热泪盈眶,我当时对大人们流泪感到奇怪,但隐约也能感受到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不愿离开陪伴三年的孩子们,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真情。

在大班时,幼儿园要修建新的教学楼,我们曾短暂搬到隔壁的人民小学上课。我们被安排在人民小学的地下一楼(上小学时美术课的所在地),一开始有些同学还感到不大习惯,但发现教学内容没有改变后,慢慢就适应了。当时少不了与小学的大孩子接触。有些小学生带着嘲笑的口吻跟我们说,“你们真是了不起,幼儿园没上完就直接读小学了。”

我在日光幼儿园时,唱歌、跳舞、绘画、手工的课程占了很大比例。幼儿园的老师们几乎都会弹琴,音乐课程的质量非常高,孩子们都是在美丽的旋律中度过了幼儿园时光。到了大班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课程,而增加了数学课,但教学内容也不深,也就10以内的加减而已。此外我们还学过少量的汉字。当时,有位吴同学的母亲是厦门二中的英语老师,在女儿的要求下,蔡老师有天下午来到幼儿园给我们上英语课。她拿着苹果,跟我们说,这是“apple”一会又拿着橙子说“orange”,此后她有教了我们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这次英语教学虽然时间不长,却令人印象深刻。

日光幼儿园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老师经常会带我们到音乐厅、少年宫等地方看电影、文艺演出。当时班上有位杨璟同学音乐天赋极高,小提琴拉得特别好,经常受邀到少年宫演出。我们班都会组织去观看,很多同学都被琴弦发出的美妙乐声所吸引,而陶醉其中。

有次,老师说解放军叔叔要给孩子们播放电影了,由于解放军是很多孩子的“偶像”,因而很多同学尤其爱看“打仗片”的高兴得手舞足蹈。那天下午,我们到港仔后附近的“陆疗”看电影,可播放的却是中国著名美术片《大闹天宫》,而不是期待中的“打仗片”,多少有些失望,但孩子们还是渡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夏日里的游泳了。日光幼儿园教学楼旁边,对着人民小学正门的地方有个游泳池。夏天一到,老师们会定期带孩子们到那里游水嬉戏。孩子们穿着泳衣、或套着游泳圈跳入水中,来回游动,拍打浪花,尽情享受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


作者幼儿园合影


怀德幼稚园复校第二届毕业生-1947.6.8




2-1-1-1 1905年鼓浪屿教会办的怜儿堂(图说厦门)

2-1-1-2怀德幼儿园的课间操(图说厦门)

2-2-1-1儿童学习教具“恩物”(日光园供)

2-2-2-1怀德幼儿园上课(旧影新光)

2-2-2-2 1935年怀德幼儿园毕业生(白桦供)

2-2-3-1幼儿的室外活动(日光园供)

2-2-3-2幼儿的室外活动(日光园供)

2-2-4-1自然科学教育

2-2-5-1幼儿日光浴

2-2-5-2儿童音乐启蒙

2-2-5-3动手操作

2-2-5-4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日光幼儿园考察

2-2-6-1户外观察活动

2-2-6-1在大自然中成长

日光幼儿园地址

日光幼儿园内部

日光幼儿园外墙

作者简介:吴保禄  鼓浪屿人  80后  宗教研究者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