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五店记忆:要不是日军侵厦,兴盛的时候人口曾过万

 鹭客社 2020-07-02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自古以来,刘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讨生活的,现如今文昌鱼“搬家”了,“咖力”鱼不来啦,弹涂鱼也不知所踪,小鱼、小虾、螃蟹、虾姑、大脚仙等等也几乎不见了。


       站在翔安区刘五店古渡口,举目望去, 厦门岛、鳄鱼岛、冕旒岛尽收眼底。远处,几艘小船正在忙碌着撒网捕鱼,突然,一艘大货船呼啸而来,惊起几只海鸥,掠过海面,追逐着朵朵浪花;近处,几只白鹭像一群穿着白色纱裙的少女,迈着高贵的舞步,在浅滩上来回悠闲地觅食。好一幅优美动人的渔歌图啊!


        谁曾想,这个古渡口比月港的兴盛早了几百年。宋朝时,刘五店这个滨海小渔村已经初具雏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选侍郎,看上了刘五店地理风光,为了取“水天相济”之意,筑海围池,兴建龙腾宫,刘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龙腾宫的附属建设,狭长、弯曲的古街道,铺的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街门”,防盗、防匪之用。街道靠海的一边,以石为柱,铺上石板条或木板,既可用来建附属房屋,如厨房、卫生间、猪圈、鸡舍、鸭舍等,又可停靠船只,整理渔具,真是一举两得。后来赶上了月港兴盛时期,刘五店古渡与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兴盛。刘姓“五柱”的五兄弟,打造两艘“五桅”大船,沿着祖国的海岸线,走南闯北,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南货北运,北货南运,运输生意十分红火,同时把刘五店当作货物的集散地,也带动了当时刘五店的各行各业。从明、清朝两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是刘五店古渡最兴盛的时期,那时刘五店的人口达到一万多人,共有三十多个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两边真是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铺,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几家,“油条爱仔”炸的四季油条,每一季用料、发酵时间均有不同,拥有不同的口感,别家无可比拟。“豆干廉仔”做的香豆干,让你口齿留香,回味无穷;“柿仔”加工的贡糖,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含上一颗贡糖,可以让你甜上小半天。“挑灯树仔”制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丝绸,让人回味无穷。杂货铺、布店、米店、油坊等鳞次栉比,一片繁华景像。1912年由新加坡华侨高振声先生首倡,其儿媳叶香秋女士捐嫁妆四千多个白银,在刘五店村的南面海岸边兴建刘五店“光华小学”,高振声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费,不但提升刘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质,连周围村庄的孩子们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国姓爷郑成功在准备收复台湾时,在厦门鼓浪屿训练水师,在翔安区新店镇东界村的“五营山”设有五个兵营,刘五店的居民受其影响,在明、清时期尚武练武成为一种风气,先后涌现出一批保家卫国的将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浙江舟山游击王天贵、副将高奇烈、山东水师前营游击林供、江南江阴游击刘喜、左都督高淳泳、广东春江总兵高华松;浙江川沙参将王大德、广东碣石中营游击李政、浙江瑞安副将刘使、游击高文德、广东左翼镇游击高鹰振。 


        清康熙23年(1684年)闽海关成立,刘五店为厦门正口所辖的钱粮岸之一,负责稽查来自金门、安海、石码、海澄、漳州各地的船只货物,征收关税。乾隆41年(1776年)设立刘五店澳,由水师后营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渔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为对台湾、澎湖军需专运码头。55年(1790年)置巡检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师后营游击驻刘五店,驻兵240名。咸丰四年(1854年)守备吴鸿源曾和小刀会的水师在此遭遇战,后营”的地名至今尚存。从这些历史记载的字里行间中,当时刘五店的兴旺发达可见一斑。


        民国时期,刘五店港口先是属泉州港管辖,后来又属厦门管辖,并设有厦门海关刘五店分关,日本兵占领厦门岛 ,日本兵没到刘五店的陆地,可日本的轰炸机、大炮却常常”招呼”刘五店,把刘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有一回日本飞机飞抵刘五店上空,听老长辈讲,那天日本飞机飞得很低几乎就在屋顶上,日本兵在飞机上用机枪扫射刘五店居民,有一个渔民那天扛着船桨,要出海打鱼,正好走到“海关”角,被日本飞机上的日本兵用机枪打死了,同一天,刘五店还有两人都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炸伤,一个伤到一只眼睛,另一个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块。那时海上贸易停止
了,生意做不了,又有生命危险,到刘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带口的,几乎全跑光了。从此以后刘五店的人口急剧下降,留下的人几乎都是渔民了。


        解放厦门前夕,解放军在刘五店西南岸边,用石头建了一座军用码头,村里人都称它为“旧码头”。一直到1988年,由当时的同安县交通局投资在旧码头西北边,建一座500吨级的货运码头,并于1990年投入使用 ,刚使用的前几年,货船运进小麦、玉米,运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红火,同时也为刘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有的到码头当搬运工,有的买大型拖拉机,搞起运输 ,有的搞起小餐饮。但后来因为经营码头不善,现如今已经停止生产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后来在“下埔”又先后修建了“滚装码头”和“海警码头”  ,随后又在“矮子内”修建起“鑫海石油码头”。但是后建的几个码头,给刘五店村增加就业机会很少。自古以来,刘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讨生活的,现如今文昌鱼“搬家”了,“咖力”鱼不来啦,弹涂鱼也不知所踪,小鱼、小虾、螃蟹、虾姑、大脚仙等等也几乎不见了。为什么?唯一答案是它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整治海域,刻不容缓!高声喊口号,于事无补!行动,行动!


        如今已经开始拟建“翔安大桥”,大桥将串连厦门岛与翔安区刘五店村,这座大桥的修建,将是刘五店村再次腾飞的机遇,打造美丽乡村,修复刘五店鹅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护、修复古民居、整治“汕头尾”沙滩等,发展渔村旅游业。整治刘五店海域,把避风港里的淤泥清除干净 ,恢复深水港,还大海一片蓝。再把村里的三个池塘治理好,让它们来个华丽转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园,让它们变成集钓鱼、休闲、餐饮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风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来,虚位以待四海宾朋,刘五店的兴旺发达就指日可待了!盼望着这一天早日来到!
  

鹭客社刘五店专题导读:

翔安新店刘五店:浏江边上的古渡长街

翔安新店刘五店(二):古渡无人舟自横

再下刘五店:寻觅海洋文化的遗迹

翔安记忆:我也来说说刘五店

翔安记忆:民国时刘五店人曾经移民马来西亚吉胆岛五条港

发现刘五店:跨海古街或是马来西亚吉胆岛原型

捕野生嘉腊,厦门刘五店的渔人记忆

翔安记忆:刘五店车路头的“走街仔仙”

翔安记忆:心中那个永远的刘五店

刘五店记忆:梦里常萦“汕头尾”

刘五店记忆:三月三  吃薄饼

刘五店记忆:遗落古街里的童年游戏

刘五店记忆:龙腾宫与古埠长街是月港时代海丝遗存?

刘五店往事:怀念“翘尾”号

刘五店纪事:龙腾宫的安宫庆典

刘五店记忆:做客厦门

刘五店记忆:地铁即将经过我家,高兴的我却有一些心痛

刘五店记忆: 全家动员做“炸枣”,满村都是“炸枣”香

刘五店记忆: 民国女先生 — “秀美姑”

作者简介:王少新,刘五店人,1961年生,现为刘五店小学教师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