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漳州文川里:“洪厝之变”

 鹭客社 2020-07-02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今年5月,《海峡导报》一篇名为《文川里片区保护方案出炉 漳州版“三坊七巷”将“重生”》的文章在人民网、新浪网等知名网络门户广为流传,文中提到漳州将“原址保护陈厝(税关)、洪厝、郑厝、魏厝、吴厝、石楼,迁移钱氏民居及祖祠、钱郑民居形成古厝聚落,进行区域化整体保护”,还着重指出古建保护应坚持“三原”保护,即“原空间、原比例、原构件”。

《鹭客社》4天前的一篇文章则进一步提醒关心文川里的各界人士,前述的保护方案很可能还是欠缺细致调查的,因为有钱氏后人指出,“钱厝”其实不只是一间厝,而是由六座三进院落和护厝组成的庞大古民居群,此外,还曾经拥有配套的宗祠、书塾、佛堂、神庙、油坊、钱庄、银库等。如果将其全部复原,其实就是一座类似红楼梦大观园的“钱氏庄园”。

有种种迹象表明,钱氏家族的发家史或与清代盐政有关,文川里很可能是清代漳籍盐官与盐商的聚居地,很多精美的大厝,原来都是“钱氏庄园”的一部分,比如洪厝,钱氏后人就认为它曾是钱家的“银库”。

遗憾的是,当我正准备进一步了解与梳理文川里“钱氏庄园”的人文资源时,文川里一带的拆迁速度忽然变得极为迅速,个别原属于“钱氏庄园”的民居,已遭到彻底的夷平,前述原以为要列入保护范围的洪厝,竟也被挖掘得千疮百孔,芳华不再。

有人告诉我,洪厝的人为破坏已经有些时间了。早在4月4日,洪厝便被运走2条长石条;4月22日,其假山太湖石被运走;4月30日下午3时,挖运走3车石坂埕;5月1日,百年彩色玻璃门窗和绿色花瓶栏杆被拆除;5月30日,祖祠前的石板全部被挖起堆放,只是还来不及运走。

在土地无比珍贵的文川里,在文化遗产意识尚还有待提高的漳州,来自社会各界人士长达七年的拥有明确共识的保护呼吁,尽管诉求 如此强烈,其声音却显得无比地微弱,根本无法撼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拆迁进程。

以漳州土地之广,竟容不下一处小小的文川里,一定要把那原本有文化底蕴的文川里非狠狠地化为历史的尘烟不可?

我们的乡土一定要有更多的人出来深入地研究,在城乡建设之前全面深入系统地探得人文的内涵与底蕴,方才不会出现类似文川里式的悲剧。

毁掉一处人文历史街区只要几天即可,建设一处人文历史街区则至少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以上的漫长岁月积淀。

来不及了,世上再无文川里!

以上三图为文友收集的洪厝旧照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