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给别人捧场的人,一定会被更多人捧场

 泰荣林黑皮 2020-07-02

时光对每一个人是一样的


每个人走的路却不相同

窗外风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着你



捧场就应该有捧场的样子。

说起捧场,大家自然是不会陌生,大家多多少少也应该有些经历,中国是个人情世故的国家,从小到大,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围绕着生活圈子,离不开礼尚往来。

从小在农村长大,见得最多的就是村里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和老人大寿,但凡谁家有这类事情,村里人都会聚集在他家,喜事一定离不开份子钱,丧事会有特别的方式替代。生老病死,将附近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相互捧场。大多数人都应该不陌生,或者都有参加。

每逢过年,在浓浓的年味里,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也是捧场,重要的是不能空手,一定要带点礼物,以表心意。

偶尔会听长辈讲一些关于相互捧场流传下来的故事,零碎单基本上可以理解。向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在还没有国家概念的时候,有些礼仪就已经诞生,之后经过传承和演变,尤其是在文字出现之后,渐渐形成礼仪大一统的趋势。民间有民间的朴实,皇权贵族有他们的华丽,但都是一种人与人融合的枢纽。

耳濡目染,也就明白捧场的基本内涵,捧场的人一定要心存善意,出于心甘情愿,积极地,真心实意。

我们熟知的德云社一直都严禁送票,即使圈内关系再好的朋友来听你的节目都要买票。在德云社人气低迷的时候,很多时候出现台下观众很少的情况,于谦找了自己几十个好朋友来捧场,于谦自己掏钱买票。于谦的这个行为给德云社树立了很好的规矩,那就是即使是于谦的朋友,也不能送票。

郭德纲说自己的朋友主动来德云社捧场,也要掏钱买票,你说你来捧场,又不买票,那算哪门子的捧场。真正给你捧场的人,一定是带着帮助你的心来的,而不是说来凑热闹占便宜的。

如果你送票了大家就不珍惜,觉得是免费的,原本不喜欢相声的也会因此来凑热闹,人也许有了,但是达不到效果。要是自己买的票就不一样了,会认真欣赏每一个节目,实现了演员的价值,也实现了这张票的价值,即使演到半夜,观众们都不愿意走,这就是从不送票的根本原因。

我曾经经营过饭店,来过不少朋友过来捧场,我的朋友圈子人算太多,能来的基本都来捧过场。有朋友是我特意邀请来的,并且让他们也带上自己的朋友,我来买单,他们总会换种方式祝贺。也有人来过很多次,主动带着朋友,买单都不让打折。

我请客吃饭的,一分不少都会买单,这是我的规矩。有一次我哥出差来天津,约上了在北京读博的另一位我哥,专门来店里吃饭,也特意买了单。原因很简单,我们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为人原则。

但总有一些人的捧场,奇奇怪怪,不是很得体。吃完饭,评头论足,实心实意提出了宝贵意见,而后拍屁股走人。我不太理解这样的人,总是在寻找一些蹭吃蹭喝占小便宜的机会,和他们计较倒显得自己有些小肚鸡肠,但确实很难接受。

我想起了《老酒馆》,老白头、老二两。

捧场,应该有捧场的样子,不管事大事小,往小了说,是体现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往大了说应该是格局。

每人帮一点,是心意,起不了太大作用。

但每人拿一点,会拿穷。

---- 柳树的话

致自己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实现不了也不用气馁,对得起自己就好

坚持努力,一步一步

今天的努力迟早会带给自己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