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调压货广受质疑,但格力就是赢在全年压货机制上

 新用户71187754 2020-07-02
 

解密格力系列2

文丨冯同


当前,在中国,甚至是全球家电产业,靠一个家电品类为主业,可以做到千亿规模的,中国只有格力,国外虽有三星,但靠的是手机这样的快消品。

为什么格力就能以一个产品主业支撑自己多年的高速发展,确实令很多家电业人士,甚至非家电圈的人士们云里雾里,包括竞争对手们也是难解其详。

做一比较就会略知一二。同行都是以整个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甚至是包括黑电加在一起与格力电器抗衡,都难以分出伯仲。可见,格力市场经营上确实有过人之处,并非浪得虚名。

那么,格力董明珠的过人之处在哪儿呢?细致分析起来确实是一个牵扯面很广的问题,不过可以从一些最基本的要素来进行解读。最主要的只有两各方面:一方面是切实践行空调行业的运行规律;另一方面是把渠道研究透,给经销商们最想要的东西。

所谓空调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比如产品品质、独具的渠道特色等规律,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这里说一下有争议的焦点——经销商压货模式。或许这也是业内口诛笔伐格力的罪过,也是其他家电企业拉拢经销商的说辞。其实这正是格力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成功点,内在的玄机和奥秘不小。


一位格力经销商M经理就说,我们商家不能像董明珠那样,一开口便提就是什么"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我们只知道,空调卖的是半成品,空调需求又是集中在短短的夏季酷热两三个月,如果没有货压在我们手里,到了旺季一旦市场爆发,再去进货根本赶不上趟。

所谓的以销定进,零库存,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是顺从鼓励商家的不作为。淡季商家巴不得库里没有货,那才一身轻呢?何乐而不为。有了库存就等于有了压力,压力就是商家促销做市场的动力。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还需要深入去分析理解吗?

一位河南区域经销商Z经理分析的透彻。他说,经销商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空调市场进入淡季时,不愿意进货是人之常情。而格力压货客观上看似反人性的,都必须按计划月度进货,把经销商压的连淡季都没有。问题是,经销商把货压到自己库里,就跟自己的利益挂上了钩,就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就得想方设法把库存销售出去。因此才有了变坐商为行商,就得淡季走出去寻找用户。

试想那些厂家的说是为经销商考虑,不让经销商承受压力,把货压在自己的库里,结果呢?一方面肯定是经销商轻松了,另一方面没有压力谁还愿意去找客户、找需求呢?同时,经销商也不会让钱闲着,可能会经营别家更挣钱的生意,甚至还会去炒股。格力经销商钱都变成商品放在库里了,哪里还会有闲钱去显摆,去干别的事呢?

另外一个方面,空调经营靠的是什么呢?就是经销商的资金。可以这样讲,哪个品牌能把经销商的资金吸引到自己这儿,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董明珠从基层做起,就是深谙此道,想尽办法吸引经销商淡季能够打款,这才有了业内所说的格力连环套政策。即,本月打款享受上个月进货的返利,不再进货返利也有可能泡汤。


而相对应的市场状况是,市场上规模经销商一般都是同时在代理或经营几个品牌,且经销商的钱就那么多,给了东家就别想再给西家。比如说某经销商有2000万现金,格力就会想方设法将其吸引过来。本来这个经销商的2000万是计划分配给三个品牌,但是其他说可以暂不用打款进货,就先给了格力。这也就等于把经销商的款项锁定在格力。当其他品牌再想让经销商进货时,经销商的资金已经全部压了格力的货。实际上这就是断了其他品牌的后路,也是格力打败其他品牌的法宝。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空调压货备受质疑,但格力就是赢在全年压货机制上。可见,格力和董明珠对经销商采取的压货策略,是把经销商的人性看得很透,也把行业规律分析的很明白。格力长期以来一直实施淡季压货政策,就是尝到了压货带来的好处。

相反,某些标榜营销大师的,尽管理论模式一套套的,却实际上都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跟市场实际脱节很大。理论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耽误了商机。品牌响,实力强,未必能做过格力的原因就在于此。

家电魂深度解码家电行业热点事件,跟踪研究家电产业发展轨迹,梳理家电厂商转型变革历程,互联网时代家电业最具深度自媒体。微信号:jiadianhu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