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人第三颅神经(动眼神经)麻痹

 脑健康 2020-07-02

成人第三颅神经(动眼神经)麻痹

第三神经麻痹可由中脑动眼神经核眶内眼外肌之间的动眼神经通路上的任何部位的病变造成的。

第三颅神经麻痹引起的完全性外部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上睑下垂ptosis内收adduction瘫痪”;“上转下转的麻痹完全内部(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大的反应瞳孔”“部分内部功能障碍可以产生瞳孔不等大,但“这个瞳孔”是“迟钝有光反应的瞳孔第三神经麻痹被分类为孤立神经非孤立神经两类

相关的临床特征,尤其伴随的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帮助定位损伤位置并确定可能的病因

孤立性急性第三神经麻痹可怕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因为其伴有潜在的、致命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

患有急性第三颅神经麻痹突发性头痛/或脑膜刺激征的患者应进行急诊平扫头部CT检查以寻找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怀疑存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仍然应该进行其他检查。

其他非神经性的、孤立第三颅神经麻痹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比增强MRI,MRACTA),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则需要进行腰椎穿刺其他实验室检查

对于孤立的第三颅神经麻痹外部和内部功能障碍的程度可用于确定影响“检查的类型紧迫性,包括确定导管辅助血管造影益处和风险分析

单纯观察仅适用于具有完全外部功能障碍正常内部功能(瞳孔正常)孤立性的、老年第三颅神经麻痹患者此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正在改善且没有发生异常再生。

异常再生aberrant regeneration的体征眼球运动时联带运动的体征常见神经受到压迫遭受创伤缺血性病变罕见相关。这些体征包括内收或俯视“眼睑退缩”尝试垂直注视眼球后退和/或内收使用“第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眼动时出现了瞳孔收缩

然而,一些临床医生建议对所有“第三颅神经麻痹的患者都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无论瞳孔是否受累有无疼痛年龄大小或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针对那些有“第三颅神经麻痹的患者,实施对比增强MRI+MRA检查对比增强CTA”随后给以“MRI/MRA检查合适的初步影像检查策略

即使在MRA阴性的MRI检查CTA检查结果阴性的前提下高度怀疑有动脉瘤存在的(如瞳孔相关“第三颅神经麻痹)患者进行导管辅助的血管造影然是有必要

在大多数情况下,复视和上睑下垂会在到几月恢复。在六个月时依然没有恢复则通常是难以恢复的。这些病人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以减轻功能障碍缓解致残性的复视diplopia/或下垂ptosis

增补:

具体病因

最可怕的病因

“第三颅神经麻痹”最可怕的原因是来自于“增大的颅内动脉瘤压迫”。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后交通动脉。然而,据报道,累及“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动脉瘤也能导致“第三颅神经麻痹”。在“急性第三颅神经麻痹”的场合中,“动脉瘤”被认为是“急剧增大”,因而有“立即破裂”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在“第三颅神经麻痹”出现后的“几小时内”或“几天内”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平均年龄为55岁;然而,据报道,在“儿童和老人”中均有可能发生“动脉瘤”。

最常见的病因    缺血性第三颅神经麻痹,又称“糖尿病性第三颅神经麻痹,是成人第三颅神经麻痹“最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微血管病变 高血压”和“老年也是危险因素。一些孤立的缺血性第三颅神经麻痹”可能是由“中脑梗死引起的,但大部分原因是外周性的。

创伤

“创伤性第三颅神经麻痹”通常只发生于头部受到“严重打击”、出现“颅骨骨折”和/或“意识丧失” 因此,伴有“轻微头部损伤”的“第三颅神经麻痹”应及时对“其它相关病理”进行评估。

偏头痛

2004年出版修订后的国际头痛学会(IHS)头痛分类系统中,一种影响儿童和年轻人的“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被重新归类为颅神经痛”。种头痛最常影响第三种颅神经,有时会出现永久性损害

几例有典型临床表现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患者的增强MRI显示,在受影响的颅神经“脑池段可见增强提示这种情况的病因可能是复发的脱髓鞘性神经病

临床表现

 急性获得性第三颅神经麻痹患者通常主诉突然发作的双眼水平垂直或斜向的复视眼睑下垂。病人很少意识到放大瞳孔慢性第三颅神经麻痹(尤其是原发性异常再生)患者可能无症状。除中脑病变外,伴有疼痛“第三颅神经麻痹”是常见的,对区分病因没有帮助。 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可能意味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是破裂动脉瘤压迫“第三颅神经麻痹”严重疼痛也可能出现在炎性病变脑垂体卒中的患者,但轻微或中度疼痛也是常见缺血性病变

体格检查

在检查中,完全的第三颅神经麻痹患者有睑下垂、大而无反应的瞳孔内收麻痹、上转下转麻痹眼球处于外展,轻微下转旋内“下外视

部分麻痹的患者中,瞳孔可能是正常大小和正常反应(无内功能障碍)和反应不良(部分内部功能障碍),或扩无光反应(完全内功能障碍)。光瞳孔不对称比在黑暗中更明显。第三神经支配下的眼外肌(外功能障碍)可能完全或不完全受累, 产生不同程度的睑下垂,以及同侧内收(内直肌)、上转(上直肌、下斜肌)和/或下转(下直肌)无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