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步天柱

 贵州游侠 2020-07-02

 贵州游侠

       天柱县有很多精美、古老的家族祠堂,一年前,我曾经和朋友来到天柱县,由于时间紧张,只看见了很少一部分,还有许多没能欣赏,我一直盼望着能够尽快一游。

2011824,天气晴朗,一早乘坐火车到达凯里,换乘汽车于两点许到达天柱县城,立即赶到联营车站,乘坐去白市镇的班车于三点前到达白市镇新舟村。

       这里有三座古家族祠堂,分别是:吴氏先祠、宋氏先祠、舒氏宗祠,三座家祠都保存完好,高大的风火墙围绕四周,正面是牌楼式,上面都有着大量的彩绘泥雕,都是中国的一些经典故事和传说,墙上飞檐翘角,每个祠堂的门框上都有楹联。我从一个锁得不太严的门缝里看见里面的房屋结构很完好。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徒步两公里,到达白市镇,来到位于清水江边的杨氏宗祠,这座占地1822平方米的古老祠堂,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完好无缺,足有十米高的四面风火墙不歪不斜。祠堂门大开着,里面有人看护,一进门是大大的戏台,戏台上下都有通幅的木雕,戏台顶上是一圈比一圈缩小的拱顶。祠堂里面的横梁上都有木雕,立柱上都有楹联,正面也是牌坊式,上面的彩绘泥雕更加丰富多彩,我不停地换用各种镜头,不住地调换不同的角度,分别把全景及各个泥雕场景全部记录下来。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下到清水江边,这里有一颗古老的大树,直径应该在一米以上,资料上记载有一颗周长八米多的古树,但我问了几个人都说就是这颗。江对面有一个大大的沙洲岛屿,名叫辞兵洲,据说吴三桂反清时,在此辞别老弱病残兵士,然后挥师北上。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回到镇上,班车已经没有了,打了一个返程的出租车,途中路左面有一个完整的四合院的古建筑(当地人称印子房),又行到离城约3公里左右的社学乡伍家桥时,正面看见在一栋房子的后面有一个很气派的祠堂,因天色已晚,就未做停留。

       到达县城,吃饭住宿,一天都在赶路,的确较累,就早早休息了。

       一早起床吃了点东西,就打了一个出租车去城西的岩寨,先到了位于小学里的钟鼓洞,这个洞口和小学的地面一样平,洞口呈扁长形,有许多钟乳石垂吊下来,远看像一个鲇鱼的嘴巴,进洞后即见有一条小溪流淌,地面平整好似一座大礼堂。前行不远突见有光射入,原来在洞口上方还有一个倾斜的洞口,形成天窗,继续行进,洞口和天窗不停地改变着形状。洞口一度变成了一个大钟的形状,钟鼓洞的名称是否来源于此,不得而知,洞顶逐渐升高,有倒置的长长的石沟,进洞约200,有石块拦路,不好走了,加之带去的电筒亮度不够,就回到洞外。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洞口内有人插桩练习汽车倒桩,和他们聊了一会,他们告诉我去岩寨的路,并告诉我上面还有几个洞,其中干粮洞很大。

       从小学后面上山。一路都是古老的石阶路,曲折盘旋向上,快到顶时,有许多石林,石林中有一些小洞穴,一座较大的石山顶部较平,资料介绍有30平方米,石阶路一直贯穿全村,村中有几栋风火墙的建筑。向一位老人询问了干粮洞的方向,就向后山走去,后面又是一个寨子,我顺路走去,见路边一个很大的堡坎,长约30,高约2以上,全是用精石料砌筑,堡坎上面是整齐划一精石料铺幔的院坝。一侧的阶梯有三米宽,上面不远有两道条石构筑的石门,上面都有楹联,右面有一座木结构的二层房屋,是保留下来的建筑。整个占地面积可能有几百平方米,住户说以前是地主的,我估计这一定是个大地主。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干粮洞,就往回走,来到山口,只见山下平整的大坝子夹在两大山脉中间,全是稻田,一片油绿,在阳光照射下十分美丽。独步天柱

       我沿着另一条石阶路下山,这条路更奇妙,有很大部分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也是蜿蜒盘旋到山下,古朴而美观。独步天柱

       来到公路边,有个候车亭,和等车的人交谈,知道有公交车通过,只要15元,

       回到市内终点下车,这里是天柱宾馆,我找了一个摩的,去三星岩,估计一里路就到了,是在一条河的对岸,有桥通过,桥应该是古桥紫玉桥的翻新板,过桥就看见三星岩了,是三个蘑菇状的石柱彼此挨在一起,高不过三、四米,却很有趣,因为附近这个水平面上除了不远处的一座小石山外只要这个三星岩了,且石柱的材质像远古海底的堆积石。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乘摩的又到了龙井,这是1845年开拓的,这里有很多人在洗菜,井上有亭子。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乘摩的去北伐名将王天培故居,结果就在天柱宾馆的后面。是一座和遵义会议会址相仿的建筑,房屋侧面有一大片石板铺成的地面。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请摩的到石坪村去看石柱岩,他问了几个人才明白在哪里,其实就在过天柱桥后直行的一条小公路的方向,行约不到4公里,却是一路向上,一直爬到山顶,村后的高地上有几个突兀的石柱,县城就在大山的脚下,在县城附近估计是最高的了,天柱的名称也就来源于此。独步天柱

让摩的师傅把我送到去社学的车站,乘车来到社学,去看头天发现的那个祠堂,这个祠堂叫做:伍氏宗祠,规模也不小,估计不久前维修过,看上去颜色很鲜艳,雕塑和彩绘也很多,亦有几幅楹联。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上车去远口镇,车行不远,只见右面还有一个整洁的祠堂,车子一闪而过。

来到远口,在清水江边上,有高大雄伟的吴氏总祠,我从街上沿小巷到河边,来到祠堂的正面,这个祠堂不愧称作总祠,确实恢弘,泥雕彩绘和白市杨氏先祠不相上下,在高高的墙头上,有一对石雕的貔貅。转到祠堂后面,是镇政府的院内,可看见祠堂的侧面,面积不小,是三进三天井,建于1710年。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坐车沿清水江畔一路前行,来到三门溪,这里过江即是有名的民族村寨三门塘,有两座美丽精致的家族祠堂、近十座古石桥,十几座古碑,多栋风火墙的印子屋,古石阶,古道,石板舖就的走廊,石柱建造的栏杆。我曾于去年和朋友来过,这次就不准备进去了。

在下车的地方,路左面亦有几栋高风火墙的建筑。

我准备左传去抱塘村,距此4公里,我等了一会,不见有车来,就准备步行进去,走了约一公里,来了一辆摩托车,驾车的是一位十几岁的小伙子,我请他带我到抱塘,他同意了,一会就到了。先经过一座拱桥,名叫红桥,桥上有一座亭式的建筑,这就是文峰阁,进村前后都有很多高大的古树,到达村委会门口,小伙子要去停车,就叫另一位穿红T恤的小伙子带我去看祠堂。我摸出10元钱给摩托车手,他说不要,我说拿去加点油,就硬塞了他。

小伙子带我向村子里走去,一路上都是青石板舖成的一米左右宽的路,看了两座祠堂,一为吴氏宗祠、一为粟氏宗祠,都没有维修过,显得很陈旧,但整体结构尚完整,吴氏宗祠的正面有点向后倾斜,亦有泥塑和楹联。村中有好几栋风火墙的古建筑,其中靠村边的一栋面积较大,建筑也很高大精致,很像一座祠堂。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返回时几个闲坐的人给我介绍还有风雨桥,两个小伙子主动提出领我去,其中一个就是用摩托车带我进村的。

出村沿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田埂上的路前行不远,就到了风雨桥上,两侧小溪蜿蜒流淌,两岸绿意盎然,对岸一条通往广西的小道消失在林木之间。这是一座架设在石拱桥上的简易风雨桥,。没有飞檐翘角,没有彩绘木雕,甚至也未用油漆涂抹,但其古朴自然的模样仍然惹人喜爱,我给两个小伙子在桥上照了像。要了他们的地址姓名。独步天柱

小伙子又带我在村子里绕来绕去,又看了几栋古建筑,因两个小伙子都姓吴,我在吴氏宗祠前又给他们照了像。独步天柱

回到村前,他们又带我去看古树,我问他们古树旁是否有古碑,他们说有,来到树下,是一颗古柏,古柏后面有300年前立的高约两米的古碑,上面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记载了建造凤鸣馆书院的经过,碑后还有一颗直径超过一米的青冈树。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准备离去,他们说现在已经没有班车出去了,我就打算步行,谁知他们已经暗地里商量好了,由带我进来的小伙子送我出去,一时间我都不知说什么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来到公路上,和小吴告别,我又硬塞了10元钱给他,并再三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还没有班车的影子,我想到对岸三门塘江边有一座最美丽最精致的石拱桥——月亮桥,将被电站截流所淹没,于是就向下游走去,几百米后,就看见了这一古桥,桥孔圆圆,石料精致,造型美丽大方,横跨在江边的溪口上,我用长焦距镜头隔江照了好几张像,留下了这座即将消失在江底的美丽古桥的倩影。独步天柱

乘坐班车前行,过坌处大桥,陡见坌处街上也有一座祠堂及其他古建筑。这是我所没有掌握的。前行几公里,对面岸上有一栋四面风火墙的古建筑。

来到茅坪下车,这里是明清时期有名的水陆交通枢纽,有经过黄哨山通往天柱的古驿道,全部用石板铺成,现在仍然有大部分保存完好。记载中的古代建筑——通往江边码头的宽大石阶梯及一座支流上的古桥已经不见踪迹,被新铺的江堤所掩盖。曾几何时清水江上熙熙攘攘的木排,古镇上川流不息的商人、船工,比比皆是的商铺、客栈,早已无影无踪。江对面的山上有一座白色的塔,镇上还有许多风火墙古建筑。镇后有三片古树群,我穿镇而过,记录下了古镇仅存的古迹。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从远口到茅坪一路都在修路,因电站蓄水后这段公路将全部被淹没,路面很差,一路颠簸。

乘车11公里来到锦屏,吃饭睡觉,因这里有305省道通往天柱,路况应该比远口到茅坪的好,谁知第二天买票时竟然没有从那条路走的班车,只好又一次沿清水江顺流而下,走昨天的路。

到达社学提前下车,去看另一座祠堂,这个祠堂叫何氏宗祠,一切都很完好,只是现在用作加工木料。独步天柱

到达天柱县城,到大车站乘车去邦洞的织云村,这里是北伐名将王天培的故乡,应该有他的故居和由他倡议并捐资重建的石墩木梁桥。下车后询问得知故居已不存在,将军桥还在,我来到了将军桥,只见已经由六孔的木梁变成了三孔的水泥桥面,但桥墩似乎还是以前的。 来此一游是我几年来的愿望,来了却很遗憾。独步天柱

独步天柱

拦车都不停,只好坐了去三穗县的班车,在三穗换乘去贵阳的班车于7点过到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