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诗答疑录(六十一 ~六十二) ∣ 徐晋如《缀石轩论诗杂著》(十四)

 虹72 2020-07-02

六十一问

填词时如何运用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原是古人为便于初学者提出的,高明者则潜气内转,泯然无迹,不求起承转合而自然克谐。如周清真的很多长调,不能用起承转合范之。且填词者岂能胸中先横一起承转合之念哉?一般创作者,多是先有一句佳妙,而后足成全篇,那个时候,只是跟著自己的情感走,哪还想到什么起承转合的安排。便如学书,初学者必自描红临帖得之,至于登堂入室者,点画勾捺,自然成文。讲究起承转合,仅对临帖阶段练笔阶段有意义。如果要练笔,可以多练练《减字木兰花》、《菩萨蛮》、《虞美人》这些起承转合较为明显的调子。

六十二问

《虞美人》结句当如何作?

词为最粹美之音乐文体,唐宋时,辞、乐不分家,故凡一调之名作,声情之际,一定是配合无间然。《虞美人》取楚霸王与虞姬相别,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故事,声情悲抑不自禁。今天能听到的最早的音乐文本,是元代高明《琵琶记》“扫松”一折中张广才所唱的半阕:“青山今古何时了,断送人多少!孤坟谁与扫苍苔?邻冢阴风吹送纸钱来。”很可能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的样子。如果 你多听听昆曲中的《扫松》,自然就知道《虞美人》的结句当如何作。但千万不要去听近代人谱曲,近代歌星唱的那个莫名其妙的靡靡之音。因为它把一个最富悲剧美的词牌,给谱成了平庸萎靡的小资版本。《虞美人》的妙处便在由悲抑到悲不自抑,由涓涓细流而到奔流入海,《礼记》有之:“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苟能知乐,此调作法,尽在指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