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

 i_chemistry 2020-07-02
               高科技含量卫生间 一 改便便直排铁路的历史

    现在高铁的卫生间真是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人性化。
    由于我国动车组最初引入了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技术,因此,目前高铁卫生间的结构也深受引进国的影响,各型高铁的卫生间真是五花百门,有西式厕所、东式厕所。。。
    先提供几种不同卫生间的照片,这是靠近商务座的卫生间。
    左侧为卫生间的门。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卫生间深约1米,宽约1.2米。
    整体盥洗台,带感应式非饮用水出水的洗手盆,下方有废物箱,上方有的两侧柔白光的防雾梳妆镜,镜子下方有220V交流电源插座,纸巾箱,洗手液。
    从镜子中可以看到门后的衣帽勾。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不锈钢的有盖坐便器、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安全抓杆,马桶座垫纸箱,手纸箱,两箱中间的冲洗按钮(按钮下方标志“延时冲水只需按一次”)。
    另一种卫生间就要小一些。外形半圆形,除了坐便器、盥洗台,人在中间只能勉强转身。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如果是残疾人卫生间,那么就更加人性化。具有低位自动开关门锁按钮,便具旁的安全抓杆更完善,还设置了SOS紧急求助按钮,轻轻一按,信号就会发给列车服务人员。残疾人卫生间还兼做母婴室,增加了可折叠婴儿护理台。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据介绍,高铁卫生间均是全封闭的整体部件,由供应商制成独立部件,再安装在列车上。卫生间价格昂贵,便宜的每套数十万元,进口件组装的更高达一百多万。
    卫生间外墙是整体防火的,卫生间具有许多高科技器件。内装许多传感装置,如烟雾传感器、门锁传感器、缺水传感器、溢水传感器、便器故障传感器等等、这些传感器发出的信息全部集中在司机室,并给相关人员提供信息。如,门锁传感器反映卫生间内是否有人,便于旅客在座位上等候上卫生间方便、如果卫生间没锁门,那么车厢端上方的小人是绿色的,如卫生间锁上门,那么小人变成红色;烟雾传感器能感知卫生间内的烟雾,包括香烟烟雾,发出警报,降低车速,防止引发火灾等人身安全事故。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最令人称道的是便器了。便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系统包括真空便器、污物收集系统、控制系统、遥控操作系统、加热防冻系统和众多管件。我们在卫生间看到的便器仅仅是便器系统外露的一小部分。便器是不锈钢制的便斗,便斗内表面涂有一层不沾涂料,防止污物沾粘。
    真空便器系统利用系统产生的负压将便器内的污物吸入集便器,因此,只要少量的高压水就可以将便器便斗处理干净,不仅节约用水,防止异味排出,更重要的是污物不直排铁路路轨,改善了路轨和铁路沿线的公共卫生。集便器内的污物在有处理污物能力的大站集中处理。但由于集便器的容积有限,已经发生多起列车在途中因集便器满仓,系统自动报警。列车员根据信号,控制卫生间停止使用。
    从动车组开始采用真空便器系统起,我国列车迎来了卫生间污物不再直接排放铁路路轨的历史。
    注意:以下叙述有点重口味,反感者请回避!
    我国列车卫生间污物直排路轨可谓历史悠久,自1876年上海修建第一条淞沪铁路起,火车上大小便一直采用直排铁路路轨的做法。
    而不直接排放到铁路路轨的时间却只有十来年,我国是从21世纪的动车组和部分快列车(25T)上开始的。
    21世纪前,由于真空便器系统价格昂贵,国人又不会制造,虽然国外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但国内一直没有使用。以至于在广九线上,广铁的列车在进入香港后,为了不违反香港法律,还要关闭厕所不允许旅客如厕,2011年还发生过刘纪鹏如厕事件。
    上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也没有认识到列车卫生间污物直排路轨有何不妥,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此,来来往往的列车每天携带着3百万人(按年运量10亿人测算),将3千吨以上粪尿(按人均1公斤测算)抛撒在全国铁路上。
    但细算起来,按当时全国铁路总长约7万公里,每天每公里只抛撒到50公斤,每米才50克,当然,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多承受一些。列车以每小时60-100公里的速度(相当于大风到狂风的风级)快速行驶,粪尿一旦被水排出便器,都被强风吹散抛撒到铁路两边的路基上,甚至被分解成极其细微的气雾状颗粒,弥散在空气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粪便是有机物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分解掉。撒一次尿半分钟,尿将撒布在500到1000米距离的上方,微乎其微。再加铁路大部分建在郊外,附近人流较少,在大自然的作用下,粪便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粪便固体物基本不会以块状物落到轨道上,但会有一部分小块会粘附在厕所后面的车底轮架上,甚至在偶然的情况下粘附到列车的侧面;给铁路养护人员造成麻烦。但路轨确实不会遭受突发性冲击。当然,在列车过长坡、过小弯道车速较慢时就另当别论了,在那种地方会有专门人员负责巡道清理。
    到了车站,就另当别论了,哪里人员密集,车速特慢而且要停车,如果放任自流,车站就会变成大粪坑。因此,到站前厕所就不允许使用了。厕所的门上一般都会有 “停车时请勿使用”之类的标记。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到站前几分钟(约数公里),列车员就要锁厕所门,如果里面有人,先用开车门的钥匙敲几下门,再喊上几句“到站出来锁门了!”,旅客出来后马上锁门。如果旅客反应迟钝或者不知趣在里面“享受”(在车厢内十分拥挤时,有些人愿意到厕所内“享受”,虽然臭一些,但人站立的空间要大一些),列车员敲几次门还无反应时,列车员会用钥匙打开锁,厕所门打开一条小缝,让你乖乖地出来。也见过,当车厢内太拥挤时,列车员也默许厕所内站上两、三个人,不再锁门,自己挤过过道去开列车门。 
    如果是大城市,人员密集场所范围大,列车员会在前几站就锁门,例如列车到上海时,通常提前半小时就锁门。据说,京广线上车过武汉时,从北到南要整整关上一小时。如果这时你内急了可就是遇到麻烦事了。
    乘坐慢车解大便更需要掌握好时间,慢车站站停,在公路交通还不发达时期,沿海地区小站间的距离只有6、7公里,行车也就十来分钟,时机没掌握好就会被列车员赶出来。
    回想自己常年在外,乘坐的列车也不少,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列车厕所,今昔对比感触颇多。
   列车上的便具与家用便具不同。它不能有堵臭弯头。因为列车上冲洗的水少,使用的旅客多,再加上使用者不规范,只要向外排泄处有弯头,粪便在自然排放时必堵无疑,因此,只能采用直管利用重力向下排出法,不能装堵臭装置,厕所有臭味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过去,最高级的厕所应该属于软卧的厕所,卫生条件较好,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不是有钱就可以乘坐软卧的,列车员对软卧厕所的卫生也特别关注,水也比较充分,但那时的便具也是直排的,上至领导人下至老百姓,在这方面的待遇一样,排泄物直排路轨,只不过那个不锈钢便具下面有个兜,排泄物暂存在兜里,解便结束,踩一下便具旁边的小踏板,随着一小股水冲出来,然后兜一分为二,排泄物直排车外。由于软卧列车使用人员较少,只有坐席的四分之一,厕所内还会放置一些香球,散发一些香味,因此,厕所是不大臭的。
    其余车辆大同小异,无论是特快、快车还是普客,正规列车的便具大多数是蹲便具。厕所的卫生大多是不理想的,也是列车员最心烦的。 
    男生如厕小便通常站着,虽然努力想让小便进入便具,为防尿液外溅还特别希望小便进入便具通孔内,但随着列车的左右摆动,再加上前后的撞击,人跟着左右前后摇晃,很难站稳,因此小便便到便具兜外实属无奈之常事。在蹲着大便时,手要拉着前面墙上的拉手。有时觉得拉手不干净,又觉得面对墙壁距离太近看着不舒服,就调转身体大便,这时无论男女小便便到便具外就自然了。因此,厕所地面通常积有尿液。还有的人,便后喜欢用报纸、杂志纸(反正是有什么用什么)清除身体上的残留物,这种硬纸很容易引起便具下出口堵塞,在厕所内就备有专用工具一根捅屎棍,以备不测。
    由于便具口直通路轨,方便者很容易将小物件如皮夹、钱包、香烟等掉落到路轨上。后来就看到在厕所门上或便具拉手上方有一个小网兜,可以临时摆放小物件,防止出现小物件掉落现象。
    便具的直排管道通常为直上直下,口径又大,如果你关心,可以通过便具的排污孔看到枕木快速后退,但看不到铁轨。因为,我国钢轨轨道内侧是1435毫米,外侧是1524毫米,而车厢中间过道宽约800毫米,便具距门约600毫米,所以便具孔约在铁轨外200毫米处。有的厕所从孔中看不到路轨,一种原因是改进后的便具,下面有兜,要脚踩踏板才会打开,另一种可能是排污管有┗┓型二个圆角弯,使排污口远离路轨,虽看不到路轨但可见到光。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由于车速很快,在排污管口外形成负压,通常情况下会产生吸力,将排污管内的空气吸出去,这种吸力还不能太大,否则,如厕人员会缺乏安全感。我遇到过一次相反的感受,车厢内人比较多,走了几个厕所多有人,见有一个厕所门半开着,很高兴,进去反锁了门正打算小便,却感到有些不正常,不仅有风一阵阵从便具孔内向上吹,而且还伴随着有“水雾”出来,小便没成赶紧离开。我始终没搞明白,为什么风会向内吹?很可能是排污管在列车前进方向有一个孔,孔足够大,他兜住的风压力克服了管口的负压,反向冲进了厕所。看来这里的学问还真不少。
    最恐怖的要算棚车的“厕所”了。
    何时开始有棚车不太了解。据历史资料,解放前,除了军列,江浙一带由铁路部门用于客运的未见有“棚车”,慢车也是有窗有座位的,座位是背靠背的长木椅,每节列车也有厕所。逃难扒货车那是另当别论,命都保不住还管哪里如厕。
    解放初期,棚车也主要是运兵、押解犯人。五、六十年代见过慢车最后加挂一节棚车,主要给挑担进城的农民兄弟服务的,没坐过,不知是否有“厕所”。
    “棚车”在文革中有了广泛使用,开专列运输免费旅行的“红卫兵”,七十年代运送假期学生用过棚车,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批农民兄弟进城务工,又能代步又便宜的“棚代客”的“棚车”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农民兄弟的集中地。
    本人“有幸”从文革开始起乘坐过几次“棚车”。
    “棚车”上的厕所也是不断改进的。
     我坐过空壳一般的棚车,内部什么也没有,席地而坐,厕所就是开了一条缝的门,男士内急时尚可应付,女士只能忍到停站时到车下去解决。大多数棚车是在角落里摆一只木桶,后来是塑料桶,外面挂一块布,布还不大,脑袋露在外面,更有甚者,连块遮羞布也没有。女士如厕是十分尴尬的事。虽然如厕条件恶劣,但人总还有生理需要,需要排泄,随着时间的流逝,桶内的尿液会越积越多,到最后,在列车的晃动下溢流一片,角落里又臭又脏。据说,广州铁路局为了解决女列车员的如厕难题,出车前会发成人尿不湿。
    后期在车厢一角开了一个洞,用竹席一围,搭建了一个厕所。再后来,在洞上用角钢和铁板、木板围成一个标准型的临时厕所。到这时,“棚代客”也快临近尾声了,我没有体验过这种标准型临时厕所的待遇。
乘坐高铁列车随感四——列车厕所回忆

    作为尾声,摘录几段铁道部1994年10月颁布的“铁路春节旅客运输组织工作办法”:
    第十条 严格控制列车超员率。
    8.棚代客车始发每车厢不准超过120人,途中不准超过150人,开行棚代客直达临时快车时,每车厢不准超过150人。
    第三十七条 棚代客车的使用,要规范化管理。
    1.临客车底使用有“人”字标记的木(竹)地板的棚车,定检不得过期。加强对棚车特别是对走行部的检修。每组车底应设有临时发电机组,贯通车列的电力配线,及临时照明设备和配电装置。车底两端的车辆应有紧急制动阀和风表。每车应安装标准型的临时厕所;两个固定的乘务员座椅;车门、车窗及车门止挡、护栏作用良好;车门上涂打定员标记;配齐车梯。
    2.棚代客车要提前编组、整修,派专人看管。棚代客车底使用前,各局要组织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使用期间坚持一次一清扫,一次一消毒,建立责任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