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遇乐:寻根问祖集志书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7-03

近日得清康熙《济南府志》两册,从中发现有先人事略。五世祖茂华公及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做官,入《循良》传,一个儿子教学,和他入《文学》类。想起十年前发的一篇文字,现在仍能找到。在读书日这天发上来,献给家乡亲人,献给有缘的朋友们!


祖先藏在故纸堆里,被今人看到并怀念,被远在千里之外的百姓赞颂,这是他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荣耀。

寻根问祖集志书

这两年,我忽然对县志一类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有关家乡、先祖以及与先祖有关的古迹、诗文的记载,常常令我激动不已。搜寻各类与家乡和先祖有关的志书,成了我最热衷的业余爱好之一。

偶遇先人一首诗

  爱上搜寻志书,还得从前年的一次偶遇开始。

  记得那次,我从旧书市场淘得一本《黄河三角洲古风物诗整理研究》,上面竟有我的六世祖吴汝桢的一首七律《同李宫詹吉津等三人游湖上》,读到的刹那,工整的句子、如画的叙写、优美的意境,仿佛一下子令我回到了300多年前他们饮酒赋诗的现场。仔细翻看,知道一些资料来自《沾化县志》,还有《山左诗抄》、《武定府诗抄》等。

上图注释有误,郡城应为省城济南。当时没有怀疑,后来发现这是他与亲家李呈祥同游济南时所作。湖应为大明湖,因此颈联迎刃而解,说的就是鹊华二山和边巩、李攀龙二位明朝诗人。

  看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沾化老家的电话,请同学想方设法搞来一部《沾化县志》,可惜是新版的,里面只收录了吴汝桢长兄吴汝为的一篇碑文《重修太公祠记》。但在“著作书目附录”中,吴氏家族有十余人20多部著作赫然在列:明崇祯岁贡吴茂华著《家训》1卷;明崇祯举人吴汝亮著《徒水钓诗草》、《半紫楼文稿》,藏于家;清人吴汝桢著《近圣居杂著》2卷,藏于家清乾隆举人吴继震著《琴川集》、《慎余集》,共70余卷。清乾隆举人吴江著《四书管见》、《十草园课艺》、《曲阜课艺》、《万里草》、《近体诗》、《李春山房古文》。清附监生吴瓒著《挥锄园林集》、《四书讲义》、《伊吕遗微》。清嘉庆举人吴观立著《听雨轩诗草》。清道光举人吴肇芓著《四书典粹》、《四书集要》、《四书集粹》、《易诗书摘训》、《效忍书屋臆说》。清人吴观孚著《江千诗草》,选入《武定诗续抄》。清人吴春融著《笔花缘家训》……遗憾的是,由于时局的动荡与浩劫,这些书稿都已灰飞烟灭。

上下两图,为今晚(20200423)6时许,张希胜同学刚刚发给我的

  进一步搜罗,找到一部“民国版整理本”《沾化县志》,原来这部县志原书编纂于1935年,出版不久,因抗日战争爆发,多数都流失消亡了,目前县域内只有两部半存世。为便于研究传承,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于2000年整理出版了500部。这里面,除了选有吴汝为的《重修太公祠记》碑文,还有九世祖吴继震的《三皇庙记》。再就是为全族上至进士举人、下到烈女节妇共70余人立有传记。这些传记,有的族谱上有记载,有的鲜为人知。如:吴汝为,字康功,号槃陆,顺治己丑进士,授麟游知县。邑在万山中,数经草寇高迎祥等蹂躏,编户仅存八百五十八人,额赋如故。汝为泣请大吏再疏题豁荒粮盐课,民困始苏。又与山溪要害,置守堡十二所以防盗贼,修学校,辑邑志,多方风劝,邑称大治。艰归,麟人转饷数百里……祀麟游名宦,复建专祠祀之,祀忠义祠。吴汝桢,字瑶础,号左石。茂华子。性清戒,学宫圮,屡倡捐修。乙巳岁祲,赖全活者甚多。耽诵读,为诸生以淹博称。明季绝意进取,设教家塾,不取俢脯,远近知名士,咸执经其门,先后登第者三十余人……有《近圣居杂著》二卷藏于家,祀忠义祠。 

  另外在其他的章节,也对当时的沾化吴氏有许多肯定性的记载。如轶事部分有《吴湘之聪敏》——乾隆丁丑科进士,翰林院检讨吴湘,幼聪慧。五岁,父携之,口授毛诗,二十七日全部成诵。及长,好吟诗,挑灯读《桃花扇传奇》,即挥笔作题词五十首,柝声才一转耳。《科名佳话》:邑中吴姓自明季至清中叶,科第尤盛,教子弟严而有法。章丘焦太史榖宜尝客于吴家,见之,叹曰:夙称沾邑为济北诗书之薮,虽未到丁、李、范等家,今睹吴氏家风,良非虚言……

先祖异乡有清名

    2006年,故乡轰轰烈烈地续修家谱。为了查找失续的族人、村庄以及始祖的原籍,我上网搜络,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搜索文章还在,只是已经加密,需要点百度快照进入。这个应该是博主的另一个博客,之前2007年搜到过。

  其中,键入“吴汝为”三字搜索时,找到一篇名为《穷乡僻壤有清官》的文章,介绍了汝为祖在麟游做知县时为民请命的所作所为。他为了及时缴纳到任前所欠的盐课,想方设法,连自己远道上任所骑之马都卖了。我想作为知识分子,他一定崇尚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胸怀报国之志,心忧百姓疾苦。吴汝为在麟游为政6年,切实关心民衣民食,为百姓作了很多好事,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的爱戴尊敬。顺治十四年,因母亲病重,吴汝为辞去官职。临走时麟游百姓含泪相送,依依惜别,纷纷称其为“吴爷”,并在县城兴国寺为吴汝为建祠立碑,以怀其人。可惜,不知是战乱还是文革乱世,祠堂和石碑均毁于一旦……

  该文最后写到:《宝鸡市志》已将吴汝为收入“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也为清官树了碑立了传……留芳千古的还是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那些清官。查看地图,沾化到麟游有近三千里的路程,骑马至少一个月,他为了完成“盐税”,竟然卖掉上任时从原籍骑来的马匹,断了自己回乡的路。

  我怀着感激的心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了文章的作者呼方先生,他在回信中说:不用谢,对真心为民做事的清官,我都钦佩之至。我一定把“宝鸡市志”中有关吴汝为的资料一字不差地发给你。作为吴家的后代,他值得你们骄傲。后来他果然发来了有关文字以及《宝鸡市志》的封面、内文等图片。

  时隔三天与朋友聚会。就那么巧,里面竟有一位出生在陕西麟游现在在济南工作的作家商登贵先生,他就珍藏有一本《麟游县志》,并且高中时读到过吴汝为的诗。

  我急忙求他取来,连夜翻看,书中显示吴汝为的地方竟有八九次之多,其中传记洋洋洒洒近1600字。还有他为《麟游县志》作的序和写《九成宫》的一首诗:翠巘连云浑太空,登临几度忆离官,长松掩映山头月,宿莽茏苁陌上风,野鸟有情疑怨绿,御沟无叶可题红,繁华历尽多摇落,惟有山川自古同。

搜寻志书忆先祖

  从此,我多次进出图书馆,光顾旧书网,查寻志书,购买文集。从《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中找到了有关吴汝为、吴湘的记载;从《山东通志》中查到了吴汝为、吴汝亮、吴湘的传记;从《齐鲁书画家汇传》中发现了有关吴瓒、吴继震的简介;从清朝编纂的《碑传集》中发现了吴湘的墓表,里面记述了他查处山东一州牧科举作弊的案子:岁在庚子,恭逢圣天子七旬万寿,于己亥、庚子连岁特开恩科乡会两试,拔除四方奇杰之士,用广寿考作人之化。有官山东州牧一人,阴使其两婿冒山东运学籍,两试中式,谏垣吴君者廉其事,奏之,上可所奏;立黜州牧,其婿亦禠革治罪,且敕徧为稽察,严禁弊窦,毋得混滥。于是人人快之,无不知有吴御史者,称说如出一口。时君已由御史为吏科掌印给事中有年,其仍称御史者,草野人但知言事官为御史云。盖其人夤缘大吏,倚势表里为奸利,山东吏民无不怨恨,君于此事发其端,特小小者耳。无何遽卒。乃其后大吏果以贼败诛死,君顾不及见也。君讳湘,字衡湘,别字素轩,沾化人,子同年进士。作者叫张洲。吴湘的墓地老县志上有载,可惜的是,50年前一个光天化日之下,被不肖子孙掘破,历经200年完好如初的尸骸被抛弃在野,化为尘土。但有关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及查办罪犯的过程,被好几本书栩栩如生地记录在案。顺藤摸瓜,我又从《滨州历代诗词选注》一书中,查到了吴汝桢、吴湘以及弟弟吴江的诗作。

  严格的说,作为直系,我的身上流着吴汝桢(六世祖)、吴湘(十世祖)的血,因此费尽心思搜集他们的著作和事略感觉非常开心。

  作为一个爱好,我已经搜集到了各种地方志书十余种。尤其是与祖先有关的书籍,我格外珍重,并时时翻阅。我把这些史料、诗文等集结在一起,作为附录编印在了新续的族谱中。

    2009年4月下旬去陕西汉中参加中国国土资源作协的一个会议。会后,经宝鸡取道麟游县,寻访吴汝为的踪迹。在那里得到了当地国土资源局、政协及博物馆等有关领导的热情接待。本来没有想惊动他们。但知道了我的来历都非常激动,带领我去参观了吴汝为做县令的老县城,看了兴国寺1300年仍然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找到了吴公祠旧址,查阅了光绪年间编印的《麟游县志》,并得到了政协副主席苟克锋编辑相赠的《古今诗人咏麟游》,里面竟收录有吴汝为的8首诗,还有其儿子吴琮的8首。在一本薄薄的《可爱的麟游》小册子里,有一篇《好县令吴汝为》透露了好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图为麟游县古城,现在就是一小村庄,里面古迹古物遍地,这是城墙


  祖先藏在故纸堆里,被今人看到并怀念,被远在千里之外的百姓赞颂,这是他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荣耀。人生一世,不能光顾眼前,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尤其是位高权重者,执政为民,造福百姓,人民和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鉴藏的目的之一,就是愉悦身心,传承历史,激励后来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搜罗志书,集结文献,用心去体会、赏析先人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幸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