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这篇文章彻底会治花生白绢病

 止水拥云 2020-07-03
花生白绢病又叫花生白脚病,很多农民称其为花生白毛病,因其发病后在花生根茎交界处出现大量白毛。其预防难度大,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造成的损失大,成了农民最头疼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花生白绢病属于土传性真菌病害,花生苗期即可染病,多在荚果膨大期至成熟期才表现出明显症状。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白绢病病菌特点:
1、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病菌分布在1-2厘米的表层土中。菌核在2.5厘米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
2、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土壤中可以存活5-6年。
3、8-40度均可发病,最佳发病温度是25-30度左右。
二、白绢病田间发病特点:
1、雨水大的年份发病重,雨水少的年份发病轻。
2、土壤粘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发病重,沙质土地块发病轻。
3、同一块地中,地势低洼,排水不好的地方发病重,地势高的发病轻。 
4、重茬的发病重,特别是上年发生过白绢病的发病重,新地块发病轻。
5、田间7月中下旬是该病重要的侵染时期,8月中下旬则是该病重要的盛发时期。
三、白绢病的物理防治:
1、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深翻改土:收获后深翻土地,将上层土壤深翻到5-7厘米以下,减少田间越冬菌源。
2、最省事的办法是合理轮作:病株率达到10%以上的地块就应该实行轮作,一般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轮作3年以上,以花生与小麦、玉米作物轮作为宜,与水稻轮作更好。
3、起垄栽培,及时排出雨水,减少种植密度也能减少白绢病的发病。
 四、土壤处理防治白绢病——效果慢,长期好
    土壤处理一般结合施肥一起进行,可以利用微生物菌肥如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菌肥,最好利用复合型菌肥,菌肥虽然见效慢但长期施用却有不错效果。也可用化学药剂如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福美双等,但一般不推荐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土壤处理,因为药物用量大,成本高,效果有限,对土壤环境不好。
五、拌种防治白绢病——效果有限
    现农业登记的拌种防治花生白绢病的成分只有一个萎锈灵,但是实际生产中,有很多推荐的可以拌种防治白绢病的药物如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三唑类,还有咯菌腈、精甲霜灵、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等,虽然有很多专家推荐和很多资料表明拌种防治白绢病效果在60%左右,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是在实验室中的防治效果很好,但在大田中防治白绢病的效果却非常有限,但拌种可以推迟白绢病的发病时间。推断原因可能与拌种药物的持效期有关。但是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却可以达到60%以上,如果选择拌种防治白绢病要使用安全性高的噻呋酰胺,咯菌腈或苯醚甲环唑等。
六、药物防治白绢病——主要方法
    农业部登记的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物有2个,噻呋酰胺和氟酰胺。但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却很多,
1、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常规药物,防效一般、抗性大。
2、有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三唑类防效可以。
3、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酰胺等比较新型药物防效不错。
4、还有其他的如溴氯海因等强氧化性,适合发病后使用,可快速杀死菌毛,使白毛消失。
5、异菌脲、菌核净、烟酰胺等专杀菌核类药物,防效也不错。  
   建议预防时选择上述2到4中的药物轮换使用。
、如何高效防治白绢病
预防:选择噻呋酰胺,氟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菌核净等于7月中中旬喷施预防,建议轮换使用,或者复配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治疗:发病后上述药物复配溴氯海因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快速治疗效果。
白绢病的防治难点在于,发病后花生已经封垄,药物无法喷施到发病部位,特别是茎部受到破坏的地块,药物无法传导到发病部位,往往起不到很好作用,因此实际中,推荐使用喷淋的方法治疗,如压低喷雾器,将药液尽量喷到发病部位。防治的原则是越早发现,越早打药,防治效果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